12.20 精耕細作"繡"美李滄!李滄聚焦增綠提質園林美景遍佈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3平方米

精耕細作

園林工人給綠化帶修剪造型。

8.8萬餘株行道樹,綠化覆蓋率44.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3平方米……這是李滄園林綠化交出的一份成績單。12月19日,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李滄區聚焦增綠提質,高水平統籌謀劃綠化空間,園林綠化建設實現了新突破,其中,新增綠地面積85萬平方米,完成綠化整治面積90餘萬平方米,綠化總面積約980萬平方米。通過精細化養護,居民出門即可看見綠色、伸手即能觸摸綠色,以綠色為基底的園林美景遍佈,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打造了一張獨具李滄特色的城市園林名片。

修剪塑形

打造“儀仗隊”“模特隊”

近日,李滄區園林部門啟動了冬季行道樹修剪養護工作,專門組建了兩支修剪隊伍在轄區的各條主次幹道上開展養護作業。留壯去弱、滅萌疏剪……50多名經過專業培訓的修剪工像對待藝術品一般為每一棵樹修剪塑形。

李滄區園林綠化總公司工作人員李偵告訴記者,修剪的標準是因地、因樹、分步的差別化修剪。“行道樹的修剪突出規範化,採用高定幹、開心型修剪,經過多年精心養護,已形成品種一致、規格統一、長勢茂盛的‘儀仗隊’景觀。”李偵介紹,對於公共綠地的修剪則突出藝術化,突出雕琢感、層次感,形成造型優美的“模特隊”景觀。

“冬天通過修剪讓樹休養生息,夏天景色才會更美。”19日,在黑龍江中路與金水路路口東北側,修剪工李先生看了一眼旁邊茂密的樹林說。這片樹林是今年李滄區新栽植的一片“綠肺”,林間有蜿蜒的木棧道,漫步其中,兩側綠化帶層次分明、色彩多樣,讓人賞心悅目。66歲的曲女士指著旁邊的金水路說,“這裡還被評為青島市‘最美人行道’,確實美得名副其實。”

增綠提質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3平方米

李滄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李滄區實施城市塑造的“山水園圈”工程,聚焦增綠提質,高水平統籌謀劃綠化空間,園林綠化建設實現了新突破。通過大力實施路河擴綠、庭院創綠、建築垂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的立體綠化,新增綠地面積85萬平方米,新建南嶗路、安順路等4條道路綠化帶,新栽植了1400餘株行道樹,打造了一批惠民、利民工程。

有了綠色的底色,還需繽紛的彩色裝扮。為此,李滄區園林部門大力增加花卉大色塊栽植,引進瑪格麗特、玫瑰、姬小菊、麗格海棠等新品種宿根花卉,點綴了城區40餘處花徑;並在青銀高速東李出口、鐵路青島北站等區域,建設了8處城市綠雕、300萬盆五彩花卉,以山、海、祥雲等圖案扮靚了城市。據介紹,近年來,李滄區已完成綠化整治面積90餘萬平方米,打造了一張獨具李滄特色的城市園林名片。

如今,生活在李滄區,出門即可看見綠色、伸手即能觸摸綠色。統計數據顯示,李滄區共有行道樹8.8萬餘株,綠化總面積約98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4.2%,綠地率達到4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3平方米。

精細化養護

園林綠化更利民便民

要想讓這些園林綠化植被持續增綠、美化環境,精耕細作的園林養護工作必不可少。記者瞭解到,李滄區園林綠化總公司市場化引入園林養護隊伍共同競賽,組建8支專業隊伍,科學部署在48個管理網格內,構建出一套全域覆蓋、互聯互動、反應迅速、運轉高效的8-48管理體系。比如,在今年秋旱較為嚴峻的時候,李滄園林部門採用錯時工作、通宵抗旱、歇人不歇車的方式,137名隊員、39部水車、20餘臺水泵連續30多天加班加點,每週澆灌800多萬平方米綠化,保證了轄區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勢頭,為次年的花繁葉茂打下了良好基礎。

而針對老城區建設年代久遠,缺乏專業園林綠化管理,存在樹高擋光、老樹倒危等困擾居民的現象,李滄園林部門與各街道辦事處建立了“民生解憂通道”,對發現的倒危樹、高大樹木病蟲害隨報隨清。今年以來,累計為居民修剪擋光樹木163棵,受理社區倒危樹、病蟲害62件次,處理樹木倒伏等120餘件次。此外,還設立了綠化養護責任人告示牌,市民隨時能找到網格責任人,解決了27條道路、81處苗木遮擋信號燈和行車視線問題,改造增加了50多個綠籬人行通道出入口,讓園林綠化更加利民便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