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1945年8月9日凌晨,蘇聯153萬遠東部隊分三路突然向關東軍發起了攻擊。幾個小時以後,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城市中心被夷為平地,死傷13萬人。“超級武器”的威力再一次震撼了島國的好戰分子,日本投降指日可待。

面對美國人的趕超和強勢,斯大林坐不住了,命令華西列夫斯基儘快解決關東軍,遠東的利益勢在必得。此時的蘇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並採取了“閃擊”戰術,第一天的進攻就越過邊境150公里,顯示出強大的軍事實力。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但是,倉促出兵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

首先,惡劣的自然條件,讓行動變得遲緩。關東軍的佈防是“東強西弱”,因為在他們看來外蒙古地段多為高山、森林和沙漠,並不利於大兵團推進。華西列夫斯基就是要利用地形達成戰役的突然性。然而,“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

外貝加爾方面軍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越過大興安嶺。儘管有工兵在前面為坦克開路,前進速度依然很慢。更困難的是,下起了傾盆大雨,河流泛濫,道路泥濘,直到2天后,才翻過了大興安嶺。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其次,後勤保障跟不上部隊的快速推進。當蘇軍馳騁在東北大平原的時候,已遠離補給基地450公里,“閃擊”的弊病顯露出來,坦克和裝甲車沒油了,部隊不得不停了下來。辛虧兩個航空師出動近1800架次運送油料,解決了問題。

更困難的是,對守軍的防禦能力估計不足,主要表現在對要塞的攻取。雖然分割包圍了日軍,但對手躲在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中負隅頑抗,一時讓蘇軍無從下手,儘管飛機、大炮輪番上,但效果不明顯。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尤其是海拉爾要塞,關東軍以中心要塞為主,在外圍建立幾十個獨立支撐點,分成5個抵抗區,相互策應,致使蘇軍遭受很大損失,蘇軍連攻了3天未能奏效。於是加大攻堅力量,集中了2個炮兵師、轟炸機等採取密集炮轟才打開了局面。

表面陣地的戰鬥結束,但日軍又依託地下工事進行死守。只得依靠步兵拿著爆破筒、手榴彈等單兵武器,一個工事、一個工事的奪取。直到17日才攻取海拉爾,傷亡官兵5000人左右,而守軍幾乎全軍覆滅。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華西列夫斯基及時調整戰術,扭轉不利局面。

受遠東地形條件和氣候的影響,大兵團開進確實有許多的困難,遲滯了部隊進攻的速度。為了能完成上級的戰略要求,戰術上進行必要修正是當務之急,好在蘇軍“家大業大”,改變戰術也是輕易而舉的事情。目的就一個,加快進攻速度。

一是,各方面軍組建先遣隊。先遣隊由搭載步兵的履帶越野車、自行火炮、喀秋莎火箭炮車等技術兵種組成,擁有極高的機動性和火力。先遣隊與坦克縱隊合兵一處,就像一把把“尖刀”,插向對手的防禦縱深,主力部隊隨後跟進。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二是,發揮“中國旅”的作用,破解要塞難題。任何要塞、工事都有弱點,但要“有的放矢”,就要有準確的情報,這個任務就交給了中國旅的偵查分隊。中國旅的前身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在遭受關東軍40萬人圍剿後,轉戰蘇聯境內。

1942年7月,東北抗日聯軍被蘇聯授予遠東第88獨立旅,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旅或國際旅,總兵力1500人,下轄3箇中國營、一個朝鮮營(營長就是後來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自此,部分抗聯戰士開始接受測繪、照相、無線電、跳傘等訓練。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在蘇軍總攻前,按照旅長周保中的命令,280人的偵察分隊攜帶電臺秘密空降在東北敵後,他們分為20多支小分隊,對關東軍構築的大、小要塞進行詳細偵察,繪製結構圖,這些情報經過彙總成冊發給蘇軍連級以上軍官。

有了詳細的要塞佈防圖,蘇軍的進攻效果好了許多,一個個火力點被精確地拔掉,相互連接工事的戰壕被掐斷,儘管日軍的反抗依舊很猛烈,但蘇軍的包圍圈越收越緊。第一階段的戰役結束了,關東軍損失慘重,僅被擊斃的日軍就達7萬人。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蘇軍並未停止進攻。

隨著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但在其詔書中隻字不提“投降”二字,只是宣佈停戰命令。這樣的文字遊戲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竟然默許日本的做法,並宣佈盟軍即刻停止進攻。

消息傳到蘇聯,斯大林不以為然。自從美國使用原子彈以後,態度180度大轉彎,說話強硬了許多,甚至在某些方面開始針對於蘇聯。也可以說,原子彈的爆炸也正式拉開美蘇兩國進入“冷戰”時期的帷幕,蘇聯也自然針鋒相對。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首先,根據《雅爾塔會議》密約的內容,日本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現在停止進攻,蘇聯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損害。這對斯大林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更何況,現在的蘇軍已經開始行動,怎能半途而廢。

其次,儘管蘇軍在遠東的速度很快,但外貝加爾方面軍只是到達了東北平原,遠東第1方面軍佔領了大半個牡丹江地區,而第2方面軍還未到達佳木斯。這離原定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不能輕易放棄。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當然,東、西方價值觀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從二戰爆發後結盟的那天起,彼此暗戰不斷、勾心鬥角。儘管美國用原子彈作為外交訛詐,但戰鬥民族的性格豈能輕易就範,同時,美國也暫時沒有能力挑起與蘇聯的戰爭。

很快,蘇聯拒絕了美國停止進攻的要求,他們認為日本發佈的停戰詔書只是“一般性宣言”,遠東的關東軍並沒有停止抵抗,這是不投降的表現,蘇軍有義務通過武力讓他們放下武器。說白了,蘇聯為了自身利益,將繼續戰鬥到底。

華西列夫斯基如何破解關東軍防守的要塞?“中國旅”情報功不可沒

於是,遠東戰役的第二階段開始了。美國對蘇聯不停戰的行為並沒有去極力勸阻,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理虧在前,哪裡還有資格說別人,“睜一眼閉一眼”是他們處理的最好方法。所以說,實力決定一切。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