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漢中的定位,關鍵在於"中"

有人提出問題,問漢中具融入關天經濟區好?還是融入成渝經濟好?明明自己在中間,居中而坐,怎麼偏要融入周邊?要想辦法成為各方的倚重,突出自己的中心地位,這才是漢中的人間正道。

我們漢中在遠古時代,就是秦嶺以北、大巴山以南的倚重,有那麼條古蜀道就是最好的佐證。李白雖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表明的就是古蜀道,重要性是多麼的大,再難也要走,非走不可,別無它途。

可到了近代,築路技術雖有進步,但又不太發達,使蜀道的發展,相對滯後,雖有空運,但成本高、運力也相當有限,發展的重點,還是陸路,於是有了川陝公路、有了寶成鐵路,仍然改變不了秦嶺、巴山是是天塹的狀況。

我們國家前進的腳步邁入二十一世紀,築路技術也大大進步,於是有了京昆高速、有了西成高鐵,秦嶺、巴山,不再是天塹、障礙,而成了純粹的保護神,護佑著漢中。

可僅僅是這些,並不能滿足漢中及周邊的企望,漢中人民盼望著更多的快速鐵路過境漢中,便漢中不但能連結南北,還能連結東西,使漢中成為一個小樞紐,促進漢中的大發展。

但漢中的發展,我們漢中人又憤憤不平,認為省上、中央對漢中的重視不夠。其實我們也不要過個報怨,要主動爭取,我們的幫手,並不少,北邊有寧夏、甘肅,南邊有四川、重慶,東邊有湖北,以及華東,以及整個大西北。要讓周邊認識到,經過西安的鐵路負擔過重,必須通過漢中來分流,才是解決運能的有效方法,促成我們預想的鐵路早日開工。為了緩解本省修建鐵路在資金方面的壓力,象漢巴南鐵路、蘭天漢鐵路,我們可以放棄路產路權,蘭天漢、漢巴南鐵路的漢中段路產路權,可以分屬甘肅、四川,我們也就不必考慮資金問題了。

再一個就是,要改變漢中人口淨流出的現象,外地人來漢旅遊,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要發展養老產業,以養老產業來擴大漢中本地人的就業。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也不知道是否會有人贊同,也不知道是否有多少人能一同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