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他是北宋名將,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90後小時候在電視上一定看過一部動畫片《大英雄狄青》,那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歷史向動畫片,其中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片中的主角——狄青總是被別人下黑手敲悶棍,還有就是他和女主角西夏百花公主的感情線。

片中的狄青正能量滿滿,是個百分百的正面形象,但在歷史中的他,雖然戰功赫赫,卻沒能善終,後人總是拿他和另一個悲劇英雄岳飛放在一起,可見人們對其結局的感慨。

那麼這一切是為什麼呢?我們往下看。

狄青​ ,字漢臣,汾州西河人,也就是現今山西的汾陽一帶。他出身十分貧寒,在十六歲時,他的哥哥與鄉人鬥毆,被官府捉拿,於是狄青決定代兄受過(《畫漫錄》記載),因此被“逮罪入京,竄名赤籍”,也就是充軍發落。這才開始他的軍旅生涯。他從小喜歡武術,也精通騎馬射擊。

正史記載他​軍伍生涯的早期是隸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屬於禁軍。在寶元初期,西夏的開國君主李元昊反叛宋朝,於是朝廷下詔選衛士到邊疆震懾,就這樣的機會下任命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因為他犯錯所以臉上被刺字,也標誌著他在宋人眼中是最不受待見的“赤佬”。去了邊疆的狄青應該是很難過的,因為當時前線的偏將數次被西夏打敗,以至於士兵們畏懼膽怯,所以狄青行軍打仗時就經常親自做先鋒。據記載,戰爭的四年裡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其中被亂箭射中的多達八次。


他是北宋名將,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但這些傷也沒能阻止他繼續勇猛衝鋒,他帶兵攻陷了金湯城,接著奪取了宥州,屠殺了尚羅、砽咩、歲香、慶七、毛奴、家口等西夏部族,衝入敵人後方焚燒對方儲備糧食數萬石,還收繳帳篷二千多隻,且俘虜人口五千七百人。又築建新砦、豐林、招安、大郎等城堡,扼制敵方要害之地。

在安遠的一戰,他已經受傷十分嚴重,但他聽西夏軍隊到了,又不顧傷口挺身飛速前往,所以士兵們受到鼓舞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他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使之望風披靡,無人敢擋。

因為有戰功,所以受到名相范仲淹的充分肯定,稱他“此良將材也”,且對他“禮遇甚厚”,看他不讀詩書,范仲淹還教他讀《左氏春秋》,對他說:“將帥不知古今歷史,就只有匹夫之勇。”受到鼓勵的狄青從此改變樂趣,開始讀起書,後來精通秦漢以來一些將帥的兵法兵書,更加知名。後來不斷高升,成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

宋仁宗看狄青多次立戰功,想召見他向他詢問軍國大計,正好西夏當時侵犯渭州,也是便命令他畫出軍事地圖。狄青圓滿完成地圖,頗受賞識。

在李元昊稱臣降服之後,狄青被調任真定路副都總管,後又升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他是北宋名將,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狄青在軍隊中從一介無名小卒奮鬥了十多年後才發達起來,而且當時臉上還留有刺字留下的黑疤。後來仁宗勸狄青敷藥除掉那黑疤,但狄青指著自己的臉說:“陛下您根據我的功勞而提拔臣,從沒過問臣的出身和門戶;臣之所以會有今天,也是因這些疤痕的存在,所以臣希望保留它以此鼓勵軍隊,恕臣不敢奉您的命令。”宋仁宗十分感動,後又提拔他升樞密副使。而且還賞賜他一套在京師敦教坊的名貴宅第,還特優先給他的兒子們也加官晉級。

越南李朝請求出兵幫助朝廷討伐儂智高,儂智高是壯族首領,舉兵反宋。廣西安撫使餘靖說他們可信,就在邕州、欽州準備萬人的糧草等待。宋仁宗還特別下詔:三萬緡錢賞賜交趾國(越南)來做軍費,還許諾平定叛亂後再有厚賞。

可是狄青到後,直接傳令餘靖不要派使者去交趾借兵了,還上奏說:“李德政(越南皇帝)說率五萬步兵、一千騎兵來支援的消息一定不是真的。再說借蠻夷(指越南)的力量消滅內寇,那樣的話對我們也無利。他們會認為憑一個少數民族的儂智高就能橫行蹂躪,而且我們朝廷還無力討伐。此時向蠻夷借兵,那麼蠻夷反而更加貪得無厭不仁不義,所以請取消讓交趾出兵援助的命令吧。” 這個意見被宋仁宗採納了。後來狄青果然把叛軍平定,因此人們也都佩服他很有遠略。

他是北宋名將,為什麼會鬱鬱而終?

​看到這裡,大家也一定覺得狄青可謂有勇有謀,而且已經走上了人生巔峰了。不難發現,在他升官道路上,有他個人的功績,也少不了范仲淹在內貴人的幫助,更少不了宋仁宗的賞識。

樹大難免招風,居功難免自傲。狄青當了樞密使四年,風頭無兩的他對於手下士兵很包容,士卒總會指著他和他互相誇獎。對此諫官曾多次對狄青發難,稱其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保全其聲譽,但仁宗出於對狄青的賞識而未答覆。

​1056年,京師開封遭遇大水,狄青為了避水將家搬到了相國寺,讓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竟在佛殿上居住,這樣的消息讓人民百姓和其他大臣頗有議論,因此朝廷免去他樞密使之職。

從此開始受到冷落,1057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瘡一病不起。三月抑鬱而終。

1068年,宋神宗給將帥排名,他認為狄青雖從行伍出身但反而名震中外,而且為人深沉有謀略,勇猛又謹小慎微,會保全名聲還有始有終,神宗對狄青頗為感慨思念,於是下令取來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還親為狄青御製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