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後龍風水禁地”,這名字乍一聽既神秘又令人迷惘。在哪?為何是禁地?現在能不能去?

其實它有一個清晰輪廓,距離我們也不遙遠。指的是天津薊州以北、河北承德以南,位於燕山山脈中,南北長約8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

這片區域大部分位於現在的河北省興隆縣境內,但在滿清時期卻屬於禁地,非皇室貴族不得入內、非當地官員不得入內,因為清代皇室陵寢—東陵就在其南端。整片區域實際上是以東陵為基點,向北延伸70餘公里、東西各延展10餘公里的大範圍陵區,所以被稱為“後龍風水禁地”。

自1661年至1915年,250多年封禁涵養,讓這片區域愈加原始,且抗戰期間沒有遭受過大規模炮火,保留下了相對完整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和優美的生態環境。而今,山秀石奇、樹茂水靈,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派俊美風光,對於旅遊愛好者來講,無疑是個福音。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這其中,霧靈山、興隆山知名度較高,天子山、九龍潭、雙石井等等屬於小眾景區;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未開發的原始風景,和隱藏在深山中的世外桃源。比如:柳河沿岸、大冰溝、老鱉溝、石佛村、小水泉......

美景如此之多,令人應接不暇,但我獨愛一地——位於東陵正北20餘公里處的南天門滿族鄉石廟子村。因為這裡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可享湖光山色之靈秀峻美,能品傳統美食:滿族八大碗。

湖光山色

如果樹少,山稱不上“秀”;如果水乏,便談不上“靈”;如能兼具“靈秀”二字,必是風景優美的好地方。

雙石井,又稱十里畫廊,距離石廟子村兩公里。這是一條迂迴緩升的深邃幽谷,兩側奇峰陡立,樹木蒼鬱蔥蘢;來自高山上的泉水衝洩而下,時而變身瀑布、時而化作激流,遇低窪或平緩處,則匯聚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碧水清潭。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層巒疊秀、水波韻靈,雙石井正是一處靈秀兼備、風景優美的好地方。因此,自從夏季來時,我便惦記上了這裡的秋天。

不過北方春秋日短、冬夏時長,秋季有如曇花一現,稍有怠慢就會錯過繽紛美景。所以,金秋十月的一個週末,儘管天空霧靄沉沉,卻也阻擋不了我追趕秋的步伐。

時隔數月再次來到雙石井,群山已褪去夏日盛裝,換上了秋季禮服,他們要為即將到來的冬天長假,舉行一場盛大儀式。落幕前的斑斕無疑最美,嫣紅、青黃與翠綠交織,在一片空濛中流光溢彩、染盡層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面對群山光彩照人,那泓湖水也不再沉寂,她將片片秋葉做成花鈿貼在額頭,泛起陣陣漣漪顧盼生姿,深情凝視著巍峨峰巒,並將他偉岸的身軀時時映在心中。秋色連波、我中有你,或許,這就是山水間的眷戀。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微風起、秋意涼,沿著寒山小徑穿行於繽紛色彩間,一幅幅大自然勾繪出的美景畫卷盡入眼簾。峰巒挺秀、紅葉妖嬈,成就了一片旖旎風光;瀑布激流飛珠濺玉、石上清泉潺潺流淌,最終化作一池碧水,映著秋黃。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山色滿湖、水溪流韻,雙石井的秋天紛繁多姿,五彩斑斕更勝春夏,在這美好的季節裡縱情山水,自會樂在其中。

滿族八大碗

要說旅遊離不開美食,那來南天門滿族鄉就少不了“八大碗”;要說品嚐八大碗,就一定要嚐嚐石廟子村秦老爺子的手藝。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秦老爺子今年67歲,年輕時當過兵,廚藝源自家傳,數代技藝傳承與菜式不斷創新,敦厚耿直的性格和一絲不苟的行事作風,讓這位老人家遠近聞名。村裡乃至鄉里,誰家辦個紅白喜事、節日慶典、朋友聚會等等,都喜歡請他來掌勺,只因為:名聲好、手藝棒,做出來的菜味道更正宗。

巧的是,這次再來石廟子村,我不僅品嚐到了傳統“滿族八大碗”,還有幸與秦老爺子同桌共飲了幾杯。老人家平時沉默寡言、不善言辭,但一說起做菜、說起八大碗,話匣子可就打開了......

原來,八大碗並非特指哪八道菜,而是指一種民間傳統宴席。菜品不固定,選用食材也沒有侷限,這是因為各地物產不同、口味不同。

南方八大碗多為魚蝦河鮮、雞鴨禽類,北方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則以牛羊雞魚為主,到了興隆乃至東北三省,豬肉、雞肉、魚肉,是三大常用食材。

由於食材不同,菜品自然不同,即便選用同一種食材,烹調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做魚,南方以燻臘清蒸為主,北方以醬燜紅燒為主,各有特點。

因此,八大碗並沒有食材方面的侷限,菜品也不固定,而是根據當地物產就地取材,口味要符合當地飲食習慣。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雖說八大碗不特指八道菜,但也不止八道菜。老人家跟我說:早年間在興隆,一桌席面有“八碟八碗”,蒸煮燉燜、葷素搭配,十六道佳餚組成的全席,才叫“八大碗”。

不過由於社會進步、物質豐足,人們不再貪大求全,轉而追求精品、實惠。因此,現在的八大碗只保留了當地代表菜品,八碟八碗已經成了過去。

但我認為,過去的才叫經典,因為很難再現,而能夠沿承傳統技藝的人只會越來越少。幸運的是,石廟子村這位秦老爺子就是其中之一,老人家忙活了四個多小時做成的“八碟八碗”,著實讓我大開了眼界,其中一部分菜更是沒吃過。

那這“八碟八碗”味道如何呢?在我看來,好吃只是一方面,更多是傳統技藝的精彩再現,體會的是傳承,吃的是功夫。

秋遊後龍風水禁地 享湖光山色 品滿族八大碗

遊雙石井、吃八大碗,看罷湖光山色,又品傳統美食,這個秋季當真多姿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