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地方】山東青島:向海圖強 海洋攻勢煥新島城發展


開欄的話

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黨的十九大後國務院批覆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10月1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施行。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近日赴山東就“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主題進行採訪報道。特別推出“動能轉換看山東”專欄,敬請關注。


向海圖強,海洋攻勢煥新島城發展

青島發起海洋攻勢,加快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製造等海洋產業


青島是中國北方最年輕的濱海城市之一,建城史不過百餘年,如今卻是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也是山東省經濟中心,GDP更是位列山東榜首。“綠樹青山,不寒不暑,碧海藍天,可舟可車,中國第一”,文人梁實秋將青島捧若天堂,“海上都市,歐亞風情”展現了她的浪漫與時尚。青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發生深度碰撞和融合的地方,在海爾和青島啤酒等知名企業身上,不難看出德國文化和孔孟儒家精神融合的影子。

今年以來,青島市圍繞“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和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三大戰略目標,強力發起15個攻勢,搭平臺、建機制、優生態,以高水平開放引領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4%,1-9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15.3%,增速創近50個月新高,穩居山東省首位。外貿進出口增長12.2%,持續呈逆勢增長態勢。

青島發起海洋攻勢,加快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製造等海洋產業,2018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5.6%。推動華錄山東總部基地等46個項目入選山東省第二批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總投資1349億元,平均單體投資29億元。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 

“學深圳,趕深圳,金能項目打頭陣”。日前,“動能轉換看山東”採訪組走進青島董家口經濟區,在熱火朝天的工地現場,標語令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印象深刻。董家口經濟區規劃面積284平方公里,規劃為港區、臨港產業區和新港城三大板塊。經濟區規劃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和現代化綠色新港城;打造國家大宗幹散貨集散中心、國家重要能源儲運中心、區域性物流中心、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四大中心”,以及特鋼及裝備製造基地、現代物流(糧油與冷鏈)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大宗貨物精深加工基地“四大基地”。

落戶在此的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由A股上市企業——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山東省首批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高端化工項目、青島市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353億元,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多億元。記者在現場詳細瞭解了青島金能原料倉儲工程水封洞庫。地下水封洞庫,就是處於穩定的地下水位線以下一定深度,通過人工在地下岩石開挖出一定容積的洞室,利用穩定地下水的水封密封儲存在洞室內的石油(液化氣)的一種原料儲存方法。目前,水封洞庫技術已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安全、最環保的化工原材料儲存方式。

董家口礦石碼頭有限公司是由青島港、萬邦、中遠、招商共同投資建立的合資公司,總投資近60億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幹散貨裝卸公司,管理使用世界最大的散貨碼頭、最大的堆場,擁有最大最先進的卸船機、最先進的流程皮帶系統。保持鐵礦石接卸世界第一效率“孫波效率”。

在青島港董家口40萬噸礦石碼頭,記者見到了孫波總經理,孫波是全國勞動模範,“孫波工作法”揚名全國。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記者很難聯想到,眼前這個一身工裝、皮膚黝黑的人,就是那位知名的“卸船專家”。記者聊起關於“孫波效率”的話題,他笑著謙虛道,“這就是一個集體的成績,是大家一起得來的。”

記者瞭解到,董家口港區規劃建設面積72平方公里,規劃碼頭岸線長約35.7公里、泊位數112個。當前青島港正按照第四代港口的發展模式,全面發展港口綜合物流、專項物流、加工、保稅、倉儲、商貿、信息、金融和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國家戰略能源倉儲交割中心、大宗物資交易物流中心、東北亞臨港產業加工和中國港航區域金融中心。


打造國家海洋創新高地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青島市即墨區的中國藍色硅谷,“青島藍谷 中國藍谷 世界藍谷”醒目的標語彰顯著藍谷的自信。青島藍谷打造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聚集22個“國字號”研究機構。總投資36億元的超算中心落戶,海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海燕號滑翔機創造下潛深度世界紀錄,大洋鑽探船大科學裝置獲國家立項,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遠海科學考察船隊“東方紅3號”科考船交付使用——青島藍谷已成為我國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走向深海的橋頭堡,成為鏈接全球海洋科研資源的創新平臺。

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委員彭川松告訴記者,青島藍谷是一座以海洋科技研發為主要特色的濱海科技新城,以打造“國家海洋創新高地”為目標,突出“海洋高端要素聚集區、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生態區”三大功能定位,加快推進“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中心、藍色教育文化和人才聚集中心、藍色旅遊度假和健康養生中心”五大中心建設。青島藍谷發展規劃已獲國家五部委聯合批覆,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青島藍谷等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地方】山東青島:向海圖強 海洋攻勢煥新島城發展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圖片由青島市發展改革委提供)


採訪組首先參觀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據悉,實驗室已面向全球匯聚了包括30位院士在內的2000餘人的科技隊伍,還與中船重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國內外30餘家優勢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央企,建成了以功能實驗室、聯合實驗室、開放工作室和海外研究中心為主體的科研創新體系。其自主研發的“海燕-10000”水下滑翔機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續觀測;深遠海科學考察船共享平臺統籌“東方紅2”、“科學”等24艘大型科考船舶、以“蛟龍號”為代表的500餘臺海洋調查裝備,已累計實施40餘個共享航次,共享船時超過1600天。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 :“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他聽取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關於海洋藥物研發情況的介紹。目前,全世界批准上市的藥物有幾千種,但海洋創新藥物只有13種,其中只有一種由我國研發,這唯一一種海洋創新藥物就是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管華詩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的藻酸雙酯鈉。這是一種從天然海藻中提取出的多糖硫酸酯類藥物,它主要用於防治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脂、冠心病、腦血栓、腦動脈硬化症等。

海洋藥物研發非常困難,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在海洋藥物研發中,獲取資源和研究手段受到侷限。而目前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超算平臺上正在做的,就是藉助超算手段,解決制約海洋藥物發展的藥源問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聯合高性能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整合多方資源,實現了計算機科學、化學和生物醫學的跨學科合作。近一年來,將3萬餘個海洋化合物與近千個藥物靶點逐一“配對”,篩選出了200多個有成藥潛力的分子。

此外,超算集群的運輸能力配合人工智能技術,將海量的海洋大數據進行集成處理和分析後的結果,還應用於全球海洋與氣候預測系統、海洋油氣礦產資源智能勘探以及海洋生態方面的研究。


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島海洋科研力量集聚,擁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34家,高端研發平臺和高端人才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海洋產業基礎雄厚,海洋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1112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3327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佔GDP比重27.7%。青島市建議將支持青島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寫入國家海洋“十四五”規劃。

2013年,國家海洋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工儀式在藍色硅谷核心區舉行。這是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籌建、國內唯一的海洋裝備綜合類國家質檢中心,是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國家級檢測中心。中心由青島海檢集團負責建設運營,通過企業化運作,加強了對外合作和資源聚集,海檢集團可以為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12個重點行業提供檢驗檢測解決方案,服務能力以海為主。

在這裡的電磁兼容實驗室,記者來到一間十米法的半電波暗室——接收裝置距離放置被測物體的轉盤中心十米,牆壁上佈滿了尖劈型的聚乙烯吸波材料,這是目前華北地區最大的一間實驗室。直徑六米的轉盤,可以承受超過五噸的重量——高鐵車廂可以直接開進來。為了實現對柴油機、發動機等的檢測,轉盤上還配備了尾氣處理裝置。

此外,青島海檢集團還建設運營著其餘六大專業檢驗檢測實驗室,包括國內唯一的海洋工程水下設備綜合檢測實驗室,填補了國內海洋水下設備綜合檢測能力的空白;環境及可靠性實驗室,可以為航空航天、海陸空全系產品、海洋設備及民品等提供氣候環境、力學環境、極端環境的模擬復現與檢測服務;還有海洋電纜實驗室、新能源電力電子實驗室、電氣產品實驗室、材料分析實驗室。

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統籌推動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知名的半島城市群,這對深化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代表國家參與競爭的新高地意義重大。上合示範區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形成,青島正站在開放發展的新風口上,相信這座朝氣蓬勃的城市未來將引領山東、引領中國、引領世界。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王軍善 孫儼 趙宗)


審核:李韶輝 政審:王子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