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柳溝村的葡萄裝箱銷售


信心滿滿鏗鏘行

——陝州區西李村鄉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文/本報記者 孫璟 圖/本報記者 王建棟

如今,脫貧攻堅戰正處在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位於陝州區東南部的西李村鄉也正爭分奪秒,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而奮力衝刺。該鄉是全省168個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之一,全鄉27個行政村中有10個省級貧困村,6個深度貧困村,截至目前,16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成效明顯,成績喜人。日前,記者走進西李村鄉,捕捉多彩的脫貧攻堅場景,感受脫貧攻堅戰帶來的社會變革。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曬”扶貧成果



1、黨建引領 打造發展引擎


西李村鄉是革命老區,革命先烈的紅色精神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脫貧攻堅戰的戰鼓擂響之時,黨建引領也讓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變成發展的紅色引擎。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西李村鄉十分重視黨建引領工作,抓班子、強隊伍、促落實,以整體帶動局部,局部配合整體,助推各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陡溝村第一書記王通接受《三門峽日報》記者採訪

該鄉突出抓以黨支部書記為代表的農村幹部隊伍建設,利用每月一期的黨性教育大講堂等平臺加強教育培訓,優化幹部隊伍,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支部書記的引領作用,使黨支部書記在鄉村振興中大展身手。針對貧困戶的不同實際,積極探索“五帶四定三金”扶貧模式,真正將脫貧攻堅落到實處。“五帶”即基地帶、企業帶、大戶帶、黨員幹部帶、親情帶,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四定”就是定貧困戶、定任務、定時間、定獎評,充分發揮黨員幹部作用,確定村幹部分包的貧困戶,將村幹部幫助貧困戶脫貧的具體任務也確定到位,並限定完成時間,最終根據各黨員幹部的完成情況進行獎評。“三金”是指流轉土地掙租金、入股項目掙股金、入場打工掙薪金。該鄉以“五帶四定三金”模式健全產業發展機制,促使扶貧更加精準化、精細化。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在陡溝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大門兩側,“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對黨忠誠 服務人民”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門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村裡廣播裡響起的紅歌悅耳動聽,室內的“入黨誓詞”等黨建文化牆也十分提振人心。該村立足黨的領導帶動作用,著眼發揮“頭雁”作用引領全村產業發展。該村黨支部將產業扶貧作為核心,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探索新興產業,促進扶貧產業提質增效,使群眾看到產業振興鄉村的希望。該村在全區率先引進臺資企業參與脫貧攻堅。跟隨村裡人的腳步,記者來到了臺灣林家花園集團在此投資的扶貧基地和生產車間,駐村第一書記王通介紹:“我們租給企業車間收取兩萬元租金,引進林家花園的氨基酸液態肥生產項目,促進當地人就業,通過企業擴大對群眾的增收覆蓋,且項目技術超前,符合當下環保理念,發展前景很值得期待。”該村黨支部站在全局的高度要求,產業發展要積極抓上下兩頭,一頭抓技術,一頭抓銷路。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該村還專門對群眾進行電商培訓,從產前、產後兩個方面健全產業扶貧體系,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2019年2月,河南電視臺“香香美食”欄目組在王彥村白智年家拍攝紅薯餄餎面製作全過程。2019年,西李村鄉紅薯種植面積達7000畝,產值2100萬元,帶動了上千農戶增收致富。西李村鄉的紅薯粉條、粉面遠近聞名,在市場上十分俏銷。


2、典型帶動 發展產業扶貧



現在,正是辣椒豐收的時節,地裡、房前屋後都是低頭忙著摘辣椒的人。在吳家坑村花椒和辣椒間作種植的地裡,婦女們埋頭苦幹採摘辣椒。不一會兒,一個塑料桶就被裝得滿滿的。“以前總是缺技術,家裡人還要外出務工,孩子要上學,家裡的地總是顧不過來,現在流轉土地,每年幫著鋤地管理就能領到錢,孩子也畢業工作了,覺得日子越過越好了。”李秀紅邊摘辣椒邊感慨道。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吳家坑村的辣椒收成好

為發展集體經濟,吳家坑村緊緊圍繞鄉黨委、鄉政府的產業發展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適度規模、集中連片、一長兩短、以短養長”的發展要求,結合本村地理條件,實施花椒套種辣椒、丹參、紅薯等經濟作物的集體經濟項目,實現集體增收。“今年村集體收成不錯,單50畝辣椒就賣了近10萬元。”吳家坑村黨支部書記王保安說。今年,吳家坑村花椒套種紅寶石辣椒50畝,套種丹參180畝,套種紅薯100畝,種植油葵20畝,覆蓋貧困戶105戶,帶動70餘人參與務工,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0餘萬元。“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集體產業項目讓村民們嚐到了豐收的甜頭。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丹參喜獲豐收

今年56歲的嚴正國在李村村山腳下有百畝丹參,現在到了收穫的季節,拖拉機已將丹參的根莖犁出,紅紅的丹參根莖裸露在田地裡,一群農民們正忙著撿拾。“姐,在這兒幹一天能掙多少錢?”“我們每人每天能掙70塊錢呢!”一位大姐笑著回答記者的提問。嚴正國開著農用三輪車在地裡和廠房之間往返,將丹參一車一車拉到廠區晾曬,忙得不可開交。他是李村村的脫貧致富帶頭人,一家承包了200多畝的土地種丹參、辣椒、核桃,還響應區委號召發展林下養殖。每當農忙時節,他還要僱人幫忙,且僱的人中80%都是貧困戶,貧困戶一天能拿到七八十元。當問起今年的收成時,他高興地說:“今年在核桃樹地養了一茬白鵝,1000多隻,83天淨落13000塊,也沒費啥事。林下養白鵝,肥了地、壯了樹,還省去了5000塊的除草費和養鵝的飼料費。6畝辣椒賣了4萬多塊,正在收穫的丹參,通過分級一畝地能增收600多塊。”採訪時,又有人來找嚴正國幹活。嚴正國這樣的致富能人為西李村鄉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他的吃苦耐勞精神也為群眾樹立了榜樣。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三門峽日報》記者孫璟在田間採訪

集體和個人在西李村鄉的脫貧攻堅路上都發揮了重要的帶頭引領作用,既壯大了農村產業規模,又調動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讓產業扶貧這一支柱更加穩固。



3、基礎建設 提高生活質量



西李村鄉緊盯制約全鄉發展的“短板”和“瓶頸”,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項目,不斷改善和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加強貧困村水、電、通信、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農民在採摘花椒

以陡溝村為例,近年投資1500多萬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開發模式,硬化田間道路10多公里,栽種樹木1萬餘棵,建設提水灌溉設施3處,整理土地1000餘畝,特色產業發展條件更加完備。投資100餘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50多盞,建設標準化村級衛生室1個,配套垃圾存儲設施7處,村莊環境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投資350多萬元,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亮化工程、綠化工程、文體工程等同步實施的美麗鄉村提升項目馬上開工,公共服務更加全面有效。目前,全村自來水通戶率達到100%,村組道路硬化率達到100%,戶戶通電率達到100%,寬帶覆蓋率達到100%,村莊幸福宜居指數得到全面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推進為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提振了群眾的脫貧致富信心,也使鄉村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林下養殖白鵝


4、易地搬遷 改善人居環境



藍天白雲,一排排淡黃色的房子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溫馨。行走在乾淨整潔的祥和新村中,處處可見脫貧攻堅的相關標語和插畫,“精準扶貧顯真情 易地搬遷解民憂”“勤勞為本 敬老尚儉”“飲水思源念黨恩 同心共築中國夢”……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房前的空地上都是搬遷群眾晾曬的玉米,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眼前一幀幀美景逐漸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美麗新農村圖景。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易地搬遷小區——李村社區

紀素英老人今年已經85歲高齡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扶持下搬進了祥和新村裡的一居室。“現在的房子既寬敞又明亮,條件特別好,沒想到我這麼大歲數還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裡,這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扶貧幹部!扶貧幹部還經常來照看我。現在,我每月還能拿到400多塊錢的國家補貼,我覺得很幸福!”臨走時,老人緊緊握著村支書的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西李村鄉建檔立卡貧困戶2739戶8909人,2018年貧困人口減至737戶1714人。截至目前,西李村鄉易地扶貧搬遷1067戶5389人。易地扶貧搬遷“五新”提升示範安置點李村社區,已安置易地搬遷貧困戶599戶,是陝州區最大的扶貧安置小區。為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鄉黨委、鄉政府在安置點建設了扶貧車間,實現貧困戶就地就業,解除了搬遷後顧之憂。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農民在管理煙田

與此同時,該鄉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理垃圾265噸,牆體立面改造3000餘平方米,文化牆建設1400平方米,新建文化設施3處,完成廁所改造643套;總投資1160萬元,完成原村等14個村,李村、塔羅2個易地扶貧搬遷點農網改造;完成吳家坑等3個村文化活動廣場器材安裝。農村的居住環境明顯改善,鄉村風景也更加亮麗。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千畝玉露香梨生產基地的香梨喜獲豐收

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衝刺階段,越需全力以赴;越是勝利在望,越需專注用心。脫貧攻堅戰的最後階段,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上有集體領航向,下有個人樹典範,前有遠方立前景,後有歸宿可棲身,西李村鄉人正信心滿滿、萬眾一心,鉚足幹勁甩掉貧困的帽子,建設更加美麗和諧的新家園。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西李村鄉這件事幹得漂亮,上了《三門峽日報》

轉自《三門峽日報》2019年11月28日A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