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千年阿膠福壽鄉,萬戶喜鵲吉祥地


千年阿膠福壽鄉,萬戶喜鵲吉祥地

東阿縣,隸屬於山東省聊城市,位於山東省西部,東依泰山,南臨黃河,總面積729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東阿縣轄10個鎮街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戶籍人數為40.95萬。

東阿縣於春秋置邑,秦朝設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存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倉頡墓、鄧廟石刻造像、梵唄寺、靜覺寺等文化遺蹟。截至2017年末,東阿縣擁有東阿阿膠城國家4 A級旅遊景區1處、3 A級景區3處、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1處、國家級溼地公園1處。105國道、341國道和三條省道貫穿東阿縣全境。

千年阿膠福壽鄉,萬戶喜鵲吉祥地

東阿置邑,始見《春秋》,名柯;原屬衛國,後屬齊國。戰國改稱阿,仍隸齊國。秦始稱東阿,屬東郡。舊志稱:“東阿,古之名邑也,會盟征戰,廢壘遺墟,見於經史者不一而足。”

漢朝置東阿縣,屬東郡。

三國時期為魏地,隸屬同漢。

西晉屬濟北國,東晉改國為郡,東阿屬之。

南北朝時期,因南北分裂,政權迭易,南朝宋大明元年(457年),東阿併入谷城縣。後魏,恢復東阿縣;北齊省谷城,入東阿,屬濟州。

隋朝,東阿屬兗州濟北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屬濟州,隸河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更州為郡,隸濟陽郡,同年恢復谷城縣;天寶十三年(754年),改屬鄆州東平郡;大曆元年(766年),鄆州改為淄青道,東阿屬之;元和十四年(819年),鄆州屬天平郡,東阿隨之改隸。

五代十國時期,東阿屬鄆州天平節度使。

宋朝初年,屬京東路;慶曆元年(1041年),置西路安撫使,東阿隨郡改隸;政和五年(1115年),郡升為大都督府,靖康二年(1127年),改為東平府,東阿均屬之。

金朝,隸山東西路東平府。

元朝初年,隸東平路;至元九年(1272年),東平改為下路總管府,司6縣,東阿屬之。

明朝初年,屬東平府;洪武八年(1375年),隸濟寧府東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屬兗州,隸山東布政使司。

清朝初年,屬兗州府東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屬泰安府。

民國元年(1912年),東阿隸山東東臨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山東省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山東省第六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縣人民政權建立後,隸魯西行署運東專署(第四專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併,成立冀魯豫行署,下轄7個專署,東阿隸第四專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冀魯豫行署一、四專署合併為一專署,東阿屬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隸冀魯豫行署第六專署。

1949年8月,東阿隸平原省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東阿隨聊城專署改隸山東省。1958年12月,東阿建制撤銷,各公社分別併入壽張、茌平縣;1961年7月,恢復東阿縣,其隸屬未變。1967年,專區改為地區,東阿屬山東省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67年3月,屬山東省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屬山東省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8月,屬山東省聊城市。

千年阿膠福壽鄉,萬戶喜鵲吉祥地

東阿名人輩出,人文始祖倉頡、戰國名相晏子、明代帝師于慎行、苫山劉家一門三進士等載入東阿史冊。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曾封東阿王,並創作了“魚山梵唄”,使東阿魚山成為中國佛教音樂發源地而享譽海內外。魚山為省級地質公園,魚山曹植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山梵唄”、“東阿阿膠製作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程昱:字仲德。初為兗州刺史劉岱部下都騎尉,後歸降曹操。因屢立戰功,升任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中原統一後,昱辭職回家。文帝即位,昱為衛尉,封安鄉侯。死後,文帝追贈車騎將軍。

侯摯:字莘卿,金末大臣。明昌二年進士。泰和八年,官居參知政事,行尚書省,貞觀三年,為太常卿,行尚書六部事。次年,晉為尚書右丞,行省於東平,率軍鎮壓紅襖軍。

劉約:字博之,別號黃石。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進士,曾任吏部驗封郎中、河南布政司參政。

于慎行:世稱於閣老。 明代政治家,學者、詩人、文學家。萬曆年間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著有《史摘漫錄》、《谷城山館文集》、《谷城山館詩集》、《讀史漫錄》、《谷山筆麈》。回鄉家居時,參予重修《東阿縣誌》,主持編撰《兗州府志》,於萬曆七年寫成《東昌府城重修碑》。

張懷芝:字子真,民國時期政府官員。出歷任北洋左翼炮兵營領官、常備軍第一鎮第一協協統、山海關巡防營統領、甘肅提督、天津鎮總兵、陸軍第五鎮統制、幫辦直隸防務大臣等職。


千年阿膠福壽鄉,萬戶喜鵲吉祥地

東阿歷史文化:

東阿雜技歷史悠久,三國時期,曹操之子曹植為東阿王時,特別推崇雜技。在東阿現有許多雜技村,雜技之家,東阿人曾獲得“英航杯”、“金小丑獎”等雜技獎項。2008年東阿雜技被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授予“中國雜技之鄉”稱號。

明末在東阿縣大橋鎮於窩村開始興起,每逢鄉里趕廟會,鬧紅火時,這種秧歌調便在街頭演出,秧歌氣氛熱烈、曲調渾厚,為當地人民群眾所喜愛,久而久之,成為習俗,清朝初期開始盛行。

古時,撒河燈是當時船上商人和船工的一種祈求平安的方式,這種習慣被當地居民效仿並逐漸流傳普及開來,慢慢就演變成具有欣賞性、喜慶性、娛樂性、參與性較強的一種慶典活動。這一活動主要分佈於東阿縣境內黃河岸邊,流傳於泰安、陽穀、河南等地。

銅城的二郎拳起自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有“拳不打銅城”的傳說。

東阿縣遲莊村印製年畫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民間藝術活化石”。


千年阿膠福壽鄉,萬戶喜鵲吉祥地

東阿特產:

東阿阿膠原料為驢皮,是東阿縣著名的產品,建國後發展迅速。

牛店炸魚是東阿特產,呈金黃色,外酥裡嫩,香脆可口,可放7天而不綿,聞名於魯西城鄉,深受當地群眾歡迎。牛店炸魚為牛店鎮西街常氏首創,至盡已有近百餘年的歷史。

高集豆腐皮呈淡黃色,以薄如紙,韌如皮,清香爽口而聞名。每斤18頁以上,每頁可用雙手拉長三分之一。取一頁平鋪地上,人踏過後完好無損,有“膠皮”之說。高集鎮製作豆腐皮的村很多,以程樓村製作得最好,所以當地有“高集皮子程樓貨”的說法。

姜樓燒雞又稱方家燒雞,採用本地生長的土雞為主要原料,具有外觀色澤鮮亮、肉質幹松、口感鬱香而不膩、長久食之而不厭、自然保存時間長等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