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長三角城市格局生變 更多中心城市將崛起

長三角城市格局生變 更多中心城市將崛起

長三角各大城市之間的定位和功能存在差異,可以優勢互補。比如,杭州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十分突出,南京的高教創新能力很強,此外合肥、蘇州、寧波等城市也各具特點,這些城市都要充分發揮優勢,與上海一起,帶動整個區域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

當前長三角地區城鎮體系完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城鎮之間經濟社會聯繫密切。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當前長三角地區城鎮體系完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城鎮之間經濟社會聯繫密切。

12月1日發佈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加快以人為核心的綜合配套改革,破除制約人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人的城鎮化水平。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構建城鄉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戶籍登記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城市包容性,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以此為目標,長三角地區的城市格局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目前,城區人口是一座城市集聚和輻射周邊地區能力的主要衡量標準。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第一財經記者對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的城區人口進行梳理後發現,當前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呈現“一超兩特多大”的格局。

其中,上海的城區人口超過2000萬人,位列第一位。上海也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一座超大城市(城區人口1000萬以上)和一線城市,更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絕對的龍頭城市。兩翼的兩個經濟大省省會城市南京和杭州城區人口均超過了600萬人,處於特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行列,未來這兩大城市將向超大城市進軍。合肥、蘇州和寧波的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處於I型大城市(300萬以上500萬以下)行列。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十分明確,區域面積比較開闊,城市群裡面大中小城市體系十分完善,既有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龍頭帶動,也有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蘇州等次一級的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較為發達。

對於不同城市的落戶,《綱要》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包括完善適應上海超大城市特點的戶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積分落戶制度,提升中心區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開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鎮的落戶限制,有序推動農村人口向條件較好、發展空間較大的城鎮、特色小鎮和中心村相對集中居住和創業發展

今年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要求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也就是說,包括無錫、溫州、常州、南通等II型大城市都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而合肥、蘇州、寧波這三個I型大城市則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這些城市的落戶放開放寬後,可以進一步實現《綱要》提出的“提升中心區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進而在上海、南京、杭州這三大城市之外,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實際上,南京和杭州這兩座特大城市也在大幅放寬落戶限制,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人才落戶,加快集聚要素資源,不斷提升中心城市配置資源的能力。

11月7日,南京發佈《2020年南京市人才購買商品住房辦法(試行)》,為人才購房開闢優先通道。該辦法各類人才均適用,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首次納入政策範圍;全市可售商品房均對人才優先供應;人才購房最優先,按人才優先、其他購房人遞進的順序選房。供應對象不限戶籍,包含海外人才和港、澳、臺人才。

今年4月,杭州放寬落戶政策,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8月,杭州提高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政策,除補貼金額提高外,本科生留杭也有補貼。

胡剛說,現在我國的區域發展特別強調中心城市對周邊中小城市的帶動作用。在長三角地區,除了上海這個超大城市,還有其他更多的中心城市發展起來,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口和產業集聚,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打造都市圈,進而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發展。

與此同時,因為整個區域的經濟增強了,相當於大城市的經濟腹地進一步做大,對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以及南京、杭州這樣的特大城市來說,也有了更堅實的支撐和區域基礎。

近年來,上海在逐步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實現“研發在上海、生產在外面”的目標,同時加強長三角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推動錯位競爭、優勢互補。

《綱要》也提出要提升上海服務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形成有影響力的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動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輸出,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服務。

“整個長三角地區發展更好了,上海作為龍頭城市的引領作用和服務功能也會更加突出。”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表示,長三角各大城市之間的定位和功能存在差異,可以優勢互補。

比如,杭州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十分突出,南京的高教創新能力很強,此外合肥、蘇州、寧波等城市也各具特點,這些城市都要充分發揮優勢,與上海一起,帶動整個區域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