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網易暴力裁員的事,這幾天熱到不行,本來這個熱點我不想湊。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因為我現在也算是一家十多人小公司的老闆,每月給員工開的工資和每年給國家交的稅,都有六位數,這決定了我屁股沒法和廣大打工族坐一邊,硬要站在打工族立場上拼命批判資本家嗜血貪婪,冷酷無情,作為自媒體人是沒問題,但作為私企老闆,總感覺怪怪的。

但聯想到最近另一個熱點,萬科創始人、名譽主席王石在新書分享會上“何不食肉糜”的講話,我突然意識到還是有必要挪一下腦袋,替打工族說幾句。

王石在分享會上說了很多胡話。

比如提前洩露萬科業績,吐槽王思聰敗家,但最讓大眾無法接受的,是他說比爾·蓋茨這幾年老得很快,是為每年幾十億美金怎麼花愁出來的,所以他很同情蓋茨。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而為了突出自己高瞻遠矚,視金錢為糞土的高大形象,還說自己30年前如果沒放棄萬科40%股權,現在也是百億富翁,也會是蓋茨那種令人同情的糟糕狀態,所以幸好自己當年放棄了,才避免了後面的人生困境,智慧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

這段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吐槽,王石真正想表達的,我能get~

他是想說世界上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比金錢更重要,更值得花時間追求,全民集體掉進錢眼裡是不正常的社會狀態。這也是我在傳遞正確理財價值觀時一直說的。

就像他之前吐槽說現在年輕人太急躁,沒想清楚目標之前應該先做公益,或是探險,別老想著賺錢,也是想說這個意思。

但問題是,你不能為了突出這個觀點,罔顧事實,拔高自己,刻意用誇張表達博眼球。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王石演講活動現場

一味向年輕人宣揚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是無德;

一味向年輕人灌輸金錢不重要,麵包不重要,房子不重要,工作不重要,理想和遠方才重要,那是無恥!

你30年前靠你岳父批條子倒賣錄像機賺到第一桶金的時候,有個60多歲的糟老頭和你說這些大道理,你信嗎?

王石10年前寫的《徘徊的靈魂》,在我追尋信仰的道路上,也產生了影響,

而丁三石的豬場,我也一直覺得產品清新,口碑不錯。

沒想到,如今都塌了……

王石變成今天這個令人作嘔的油膩老頭,歸根到底,按他自己的話說,是57歲後,人生髮生大轉型,感覺自己的精神境界爬到了極高的位置,連珠穆朗瑪峰都踩在腳下,開始俯視眾生,不食人間煙火,只圖自己痛快。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他不再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感知普羅大眾真正的內心關切和愛恨悲喜。

幸好,我從事的是自媒體工作,還能每天和成千上萬最真實可感的普通中國人交流,瞭解他們的訴求和苦楚,聽了王石說的話,才會讓我依然感到噁心!

所以作為一個自認為還有點良心的小老闆,我想打工族一些實用建議。

最重要的一條——

職場不是家,就是你用來賺錢的地方,別把996當成“福報”!

就像學生時代,班主任整天給我們洗腦要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教室,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這話只有小屁孩才信。

家裡房子是你的私有財產,你可以住一輩子,學校是公有財產,你就待一年,明年這教室就換給下一屆學生用了。公家的東西,怎麼可能和自家的東西一樣寶貴,一樣重要,值得你付出一樣的愛呢?

“家”最大的特點,是權利屬性上的排他性。

你爸就是你爸,隔壁王叔叔再喜歡你,對你再好也不是你爸——你爸獨此一份,別無分店。

職場也一樣,不管老闆把這個公司吹噓得多麼偉大,把你所從事的事業吹噓得多麼有價值,好像XX主義事業一樣,值得你為之奉獻一生,也不管HR把公司打造得多麼溫馨有愛,像家一樣,記住:職場終究只是你用來賺錢的地方。

等你賺夠了錢,財務自由以後,就算不發工資,甚至倒貼錢,你還願意在這繼續工作,到那時,老闆說的那套東西才是對的。

比爾·蓋茨退出微軟日常管理工作後,把那麼多時間精力和心血都花在慈善事業上,一分錢沒賺,還搭上那麼多錢,人也老了那麼多,那才叫為了理想而奮鬥!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大部分人,每天在做的,只是一份“工作”,還談不上“事業”二字。

比如送外賣,開滴滴,做家政,工地搬磚……這算哪門子事業?

光鮮亮麗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開發商會說感謝農民工兄弟的辛勤付出,大樓是你們汗水的結晶,你們也應該為自己的奮鬥成果感到驕傲啊。

你說:老闆,你把我說的這麼偉大,要不送我一套大樓裡的兩居室?

所以別自我安慰了,你搬磚就為了能多掙點錢,給兒子攢點學費,給老孃攢點醫藥費,給老婆買兩件新衣服,給自己買兩個肉包子……

資本家開企業不是做慈善,不會養沒用的人。

天天996,年輕時可能不覺得什麼,因為有透支身體的資本,但日積月累,等上了年紀,沒法和年輕人拼體力了,更不幸的是,可能還沒老呢,就像網易這位員工一樣,得了難治的病,就會被公司無情踢走。

這時,再想想“公司是你家”的口號,再想想自己當年連軸996的付出,是不是覺得自己眼睛瞎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永遠正確。

所以職場人最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遵守職業道德,做好本職工作。

不成天偷懶鬼混,消極怠工,也不惹是生非,搬弄人際關係,更不能吃裡扒外,做出白眼狼的齷齪事。

當然,要我往死裡給你們資本家拼命幹,也是不可能的。

總之:不偷懶,不拼命,不逾矩。

還有,公司有安排每年體檢的,一定要去,這才是最重要的福利。

就算沒有,每年也要自己掏錢做個全身檢查,真有什麼大病,越早發現,花錢越少,越容易治癒,千萬別抱僥倖心理,現在年輕人患重病的,多了去了。

但體檢之前,務必先買好必要的保險,再窮也要把醫療險買了,有點餘力的,就一定要趁早買重疾險,保額至少50萬的那種。

講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故事,看的還少嗎?

還有,工作之餘,別總是打遊戲追綜藝看網劇,稍微花點時間陪陪家人,父母會比你先死,陪一天少一天,孩子願意整天黏著你的時間就那麼幾年,再大點,你想培養親子關係,人家都一臉嫌棄,也是陪一天少一天。

剩下的時間,多學習充電,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職業技能。

在職場,萬般帶不去,唯有技隨身。

你自己越有本事,能給公司創造的價值就越大,老闆就越離不開你,你也越有升職加薪的談判籌碼和跳槽走人的資本。

天天996,如果是自願加班,做的是能不斷提升自己技能的工作,那就是工作學習一體化,沒毛病,但如果是被迫做重複性工作,做了10年技能一點沒提高,那以後出現中年危機被優先裁掉,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拿我們公司來說,雖然我自認為還算有良心,能換位思考多替員工著想,公司氛圍也挺溫暖的,但我也常說,公司不是家,家人會一直陪著你,但你不可能一輩子在我這工作,你眼下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從而能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再算上你願意為公司付出多少,這兩者共同決定了你的收入。

所以我不會虧待你,像網易HR做的這種噁心事,我永遠不可能做,但你也別想混日子,公司不會養閒人懶人。

我還常說,靠工作賺錢分兩種,一種是當下三六九賺現錢,另一種是現在持續積累工作技能,將來賺到更多的錢,這就是勞動收入的複利效應。

這兩種錢都很重要,都要賺。但很多職場新人眼裡只看到前一種錢,但事實上,後一種錢更值得自己為之付出。

而對中年人來說,職業技能的提升空間已不大,所以當下的收入就變得更重要,而這時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相比具體的職業技能,大局觀、領導力、執行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變得更重要。

40歲以前想多賺錢,把事做漂亮更重要;40歲以後,把人做漂亮更重要。

職場道理千萬條,歸根到底就一條——996不是“福報”。

地球少了誰都照樣轉,別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別總想著理想抱負願景使命,多想想怎麼把活幹好,把錢掙到,尤其經濟不好的時候,更是如此,這樣活得更輕鬆,更自在。

再說一遍:996不是“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