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用中醫之“道”撥掉“窮根”

用中醫之“道”撥掉“窮根”

(參觀黃馬洲村蘆筍產業園)

“中醫治本”這句話來自《黃帝內經》,原文是“治病必求其本”;高明的中醫往往能夠抓到疾病的本質和治療核心,對症下藥去掉病根。其實要想脫貧致富,摘掉“窮根”,跟中醫治病的道理是相似的。

11月27日,湖南婁底市委網信辦組織十名網絡正能量骨幹和部分新聞媒體“走農村、看成效、聚力量”採訪調研,共同見證扶貧的力量。我作為一名曾在媒體幹過的老新聞工作者應邀參加了這一活動,一路走來,收穫滿滿,總的感覺是:用中醫之“道"才能撥掉“窮根”!

用中医之“道”拨掉“穷根”

(參觀印塘鄉文鳳禽業)

雙峰縣印塘鄉岳家村的文風禽業農民合作社,是一家集畜禽良種繁育、研發、加工、銷售等一體的龍頭企業,該公司總經理鄒勝文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經濟共同體形式,採取委託、直接、勞務等三種模式,全年帶動全縣55個貧困村2118戶4000餘貧困人口脫貧。而同屬雙峰縣的梓門橋鎮黃馬洲村靠打造現代農業園,三年來,向貧困戶發放紅心臍橙種苗14萬多株,種植2000多畝,讓貧困戶穩定增收致富。當地貧困戶彭衛高興地告訴我,他家過去因大病返貧,現在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種了5畝臍橙,年收入近5萬元,幾年功夫就脫貧了。

用中医之“道”拨掉“穷根”

(在婁星雙江鄉萬家村召開座談會)

婁星區雙江鄉山地多、土質好,空氣清新、水質無汙染,對蛙蛙魚生長髮育好,該鄉村民賀德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帶頭養起了人工繁殖的蛙蛙魚,他一舉帶動近200人脫貧,特別是有5戶異地搬遷貧困戶也拔掉了“窮根”,現在蛙蛙魚被當地村民稱為“致富魚”。該鄉萬家村也是因地制宜,幫助村民發展紅薯產業,通過“小產業”打開致富門,讓紅薯成了當地“甜蜜的事業”,讓700多人脫貧。該村年近60的貧困戶範妙連,家裡拖著一個從小患小兒麻痺症的兒子,其丈夫十年前過世,在村支兩委和駐點幹部的幫助下,靠種植加工紅薯一舉脫貧,成了村裡的“十佳先進典型”。

透過這些鮮活的脫貧事蹟,我發現脫貧攻堅有如中醫治病,必須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治療。中醫很強調整體觀念,認為人體和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而脫貧攻堅也一樣:自然環境、四季變換、氣候變化、地理條件都對脫貧產生重要影響;而脫貧攻堅具體方案可以借鑑中醫“望、聞、問、切”的辨症治療之“道”,首先“望”貧困實際,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然後“聞”百姓心聲,在順民意上開門納諫;再“問”致富經驗,精心梳理根源探究竟;最後“切”致貧脈象,在精準施策上“對症下藥”,才能徹底拔掉“窮根”,真正脫貧不返貧。

脫貧攻堅容不得半點虛假,紮實、真實才能經得起檢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比喻的像“繡花”一樣,脫貧工作落小、落細才能真正落實,用攻堅克難的勇氣,奮力衝刺最後“一公里”。在這方面,雙峰縣、婁星區用真心,動真情,出真招,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認同感,讓扶貧政策、項目、資金落地生根、發芽成長;他們像中醫治病一樣,主動為貧困戶出謀劃策、尋找門路,為貧困戶幹事創業,脫貧致富,拔掉了“窮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