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迫害性的“矯正機構”為何層出不窮

迫害性的“矯正機構”為何層出不窮

近年來被曝光的所謂“矯正機構”,都是打著“拯救問題少年”“矯正不良行為”的名義,對所謂有“不良行為”的人施加各種暴力,強迫他們改掉“不良行為”。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28日《南方週末》)

非法的“不良少年矯正中心”又現。據媒體報道,成都市嘉年華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打著“拯救孩子”“拯救家庭”“矯正問題少年”的旗號,以暴力、體罰等手段迫害青少年,並建立了等級森嚴的體系,讓進入中心的青少年互相迫害。

從山東臨沂網癮戒除中心到江西南昌豫章書院,再到成都嘉年華,近年來被曝光的所謂“矯正機構”,都是打著“拯救問題少年”“矯正不良行為”的名義,對所謂有“不良行為”的人(這些人絕大多數是青少年)施加各種暴力,強迫他們改掉“不良行為”。這些機構都涉嫌非法拘禁甚至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但是為何在媒體多次曝光之後,類似的機構仍然層出不窮?

首先是監管難,處罰措施不足,違法成本低。據報道,曾經被送到成都嘉年華“矯治”的受害人到派出所、掃黑辦舉報,但是公安部門走訪的結果是“未發現該企業有體罰、虐待和非法限制未成年人自由的軟暴力和暴力行為”。受害人只有以“非法經營”的名義向教育部門舉報(成都嘉年華的主辦公司的業務範圍是健身和心理諮詢等,沒有辦學資質),才讓成都嘉年華被勒令停止辦學。

之前被曝光的幾個案例也鮮有下文。2017年曝光的豫章書院事件,雖然轟動一時,在多名受害者報案之下,警方立案偵查後,也僅僅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向檢察院提請逮捕兩名書院的教官,卻被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不予批捕、退回補充偵查。兩年多過去了,案件沒有多少進展。而多名舉報者卻稱受到報復恐嚇。豫章書院的創辦者、負責人吳軍豹沒有受到任何追究,只是“因為辦學失敗感到心中慚愧”,“從此隱姓埋名,修心下半生”(吳自稱)。以電擊療法戒除“網癮”、以治療的名義給無數少年帶來噩夢的原臨沂網癮戒除中心負責人楊永信,現在仍然是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副院長,每週仍然會坐診。

催生這些“矯正機構”的,還有家長們的“矯正需求”。被送到這些矯正機構來的,都是在家長眼中有“不良行為”的孩子,有些是因為“網癮”,有些則是因為厭學、早戀、叛逆,甚至還有人因為性取向不同也被家長送進去“矯正”。在有些家長眼中,這些“不聽話”的孩子都是需要“矯正”的,而自己無力做到,“矯正機構”可以幫助他們實現。

事實上,確實有不少家長對這些“矯正機構”深信不疑,在豫章書院事件中,就有不少家長對媒體表達了對關停豫章書院的強烈不滿。在媒體對臨沂網戒中心的報道中,也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電擊了一下就聽話了,這不是很好嗎?”但實際上,“網癮”並不是心理疾病,很多所謂的“不良行為”也不是“不良”,不是必須矯正的,有些甚至是不可能被矯正的。但是如果家長們對孩子“聽話”的需求仍然存在,“嘉年華”們就有生存的空間。

在這些“矯正機構”的暴力迫害下,“問題少年”的“不良行為”表面上被“矯正”了,他們變得聽話、順從,但實際上,心理可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有些人患上了心理疾病,甚至有人心理被扭曲,比如臨沂網癮戒除中心的一名受害者在出院後刺死了自己的父親。這些所謂“矯正機構”,不僅沒有矯正“不良行為”,反而可能造成巨大的社會危害。對這些掛羊頭賣狗肉賺黑心錢的違法“矯治機構”,必須嚴厲打擊。

當然,也確實有一部分青少年存在需要矯正的不良行為。比如日前曝光的江西上饒鄱陽縣某中學輟學後返校的學生,在校園內打架、偷盜、欺凌同學、威脅老師。對於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少年,應該通過法律程序讓他們接受正規矯正機構的矯正。而對那些沒有違法犯罪行為、僅僅是“不聽話”“叛逆”的青少年,應該鼓勵正規的社會組織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和幫助,讓真正致力於幫助青少年的社會組織壯大起來,滿足家長們的需求。

辛省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