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洗冤錄》和《大宋提刑官》哪部比較經典?歐陽震華跟何冰誰的演技更棒?

用戶6499591514


當年看《大宋提刑官》確確實實震撼到我了,古人斷案驗屍官有這麼多的技法,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感嘆宋慈術高。而大宋提刑官這部劇,無論從編劇還是化妝場景,都帶我們回到了宋朝那個時代,很有年代的代入感,就像央視版《水滸傳》一樣,第一集,一部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出現在電視劇中,帶觀眾瞬間進入那個年代,氣勢恢宏,一看就是大手筆,大宋提刑官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郭達演繹的刁光鬥,郭達一副公鴨嗓把刁光斗的奸詐演繹的無可挑剔,嫣然不像一個喜劇演員,演技更是傳神,有這樣敬業的演員,何冰也差不到哪兒去。

再來看看歐陽震華的《洗冤錄》,限於場景,化妝等各方面制約,港劇的缺點就很明顯,無論怎麼演都感覺要跳戲。當時感覺港劇的聲音都怪怪的,感覺不像是他們自己的聲音,感覺很假。雖然這部劇很精彩,但演繹不出宋慈的那種感覺。







嘯清風


看到題主提問的到底是《大宋提刑官》拍的好還是《洗冤錄》拍的好,其實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真的很沒有意思。 可既然題主提出來了,那為了一解題主疑惑,我就慢慢跟題主和大家分析一下:

先說洗冤錄,港臺拍的電視劇向來是注重娛樂性和商業性,譁眾取寵,賺取銀子,所以不管是歷史類的電視劇還是其他題材的,從來都是拍的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看起來很有意思,實際上沒什麼內涵,這樣的電視劇,《戲說乾隆》為代表,之後愈演愈烈,《洗冤錄》也可以歸在其中。

《大宋提刑官》,延續了大陸拍攝電視劇的基本思路,注重內涵和演員的表演,以中華5000年曆史所沉澱下來的文化氛圍為烘托,注重劇目中所包含的那種文化和氣氛,場面大氣,製作精良,這樣的電視劇數不勝數,像《康熙王朝》、《漢武大帝》之類。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大陸竟然將根本不屬於主流題材的武俠片,比如《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等拍的一片狼藉,惹來罵聲一片。

至於觀眾,個人認為80年後的人喜歡港臺片,因為這代人是聽著流行歌曲長大的,喜歡外來文化和那種誇張個性的表演方式。70年代的人一般喜歡大陸片,因為我們更習慣於那種文化氛圍和思想方式。

《洗冤錄》想要把宋慈定位於一箇中下層的官吏,嬉笑怒罵全都有,關注的也是有點太過複雜的情感(說到這裡我有一點想要說,複雜得我都有點不耐煩了,哪來那麼多關係複雜的人,感覺比傳銷組織的人際網都要煩)。

而《大宋提刑官》不同,並且完全相反,它的背景太過宏大,所要反映的內容太多,太深。所以,有時我感覺有點空洞,有點為說故事而說故事,情節拖沓。但不可否認的是,何冰將這個不諳人情世故,書生氣十足,愚忠愚孝的,"傳統觀點"中的單純地有點傻的"好人"都演活了,可能以後他自己都難以超越。

《洗冤錄》有兩部,都是歐陽震華為主角。兩部加起來40多集。《大宋提刑官》也有兩部,主角換人了,但是第二部影響力遠不如第一部,今天對比,只說第一部,何冰主演,52集。

洗冤錄播出時間早,1999年首播。 大宋提刑官2003年首播。兩位主角都是實力派,表演功力紮實。都因為宋慈,而被觀眾鎖熟知。歐陽震華更是憑此片拿到視帝。何冰本身話劇員,國家一級演員,兩人實力不相上下。

《洗冤錄》故事靈感來自“世界法醫學鼻祖”的宋代法醫學名師宋慈專著《洗冤集錄》,但演繹和戲說成分很重,有懸念迭起時的緊張,也有人物間輕鬆的玩笑,更有愛情的萌芽及轉折,它繼承了港劇慣有的情感路線,讓人被懸案吸引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生活氣息,偏重迎合現代人口味。

《大宋提刑官》題材相同,大部分重要情節借鑑了宋慈那部專著中闡述的導致各種死傷現象的案件,從案件本身和醫學角度切入,走的是古代版紀實懸疑劇的路子。宋慈“重證據實、民命為重”的法學思想貫穿其中,十分正經,思想水準被提到了港版無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說,兩種不同風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不能比較的,就如你說大豆與豬肉哪個有營養?大豆有植物蛋白,豬肉有動物蛋白,都是人體所必須的,根本無法比較。同樣,不能因為何版宋慈比較"假正經"就說央視版是垃圾,也不能因為歐陽版宋慈不符史實,又說TVB版不好,總之各有千秋吧。








荌淇光影


說也奇怪,現在正在看《大宋提刑官》,頭條就提這樣的問題了。這部電視劇非常之經典,沿襲了大陸拍經典電視劇的思路,首先,以中華泱泱大國的恢宏場面為背景,非常注意文化氛圍的滲透,又以演員的內涵和故事的合理性進行襯托,每個故事都讓人非常感嘆萬千,前後呼應,場面非常端莊大氣,製作起來也是非常注意各處細節的。

《大宋提刑官》,關注的是中國法醫學鼻祖宋慈的破案經歷,引人入勝,讓人回味無窮。最接地氣最寫實,最為壓抑最沉重的懸疑鉅作!當之無愧啊!

裡面的配角也演繹得非常精彩和認真。

看這部劇,就會讓人感覺到,這些古代法醫檢驗屍體時,竟然有這麼多的講究和門道。這和一本書的名字《假如屍體會說話》真的是不謀而合啊!

看了這樣的電視劇,引人入勝,而且給人感覺到歷史的厚重感和凝重,讓人在看劇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知識 ,更懂得了人情善惡,也感嘆到了人生的無奈啊!

《大宋提刑官》情節設置巧妙,懸疑叢生,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拍攝手法借鑑了美國《犯罪現場》的方法,採用了閃回、電腦特技等手法,令人稱道。

該劇視覺效果和色調均採用唐宋時期山水畫式的場景及自然關係,民俗生活與文化禮儀盡現。

題材選擇自被稱為世界法醫學鼻祖的宋代法醫學名師宋慈專著《洗冤集錄》,大部分重要情節借鑑了專著中所闡述的導致各種死、傷現象的案件,從案件本身和醫學角度切入,走的是古代版紀實懸疑劇的路子。宋慈“重證據實、民命為重”的法學思想貫穿其中。

劇集由11個充滿懸念、詭譎驚異的命案組成,該劇整體性分為“民間意氣風發”、“官場案舉步維艱”、“帝王案功虧一簣”3個氛圍迥異的階段。宋慈被塑造成一個“笨蛋”,就是像陳景潤那樣專情於自己事業的人,一個充滿男性魅力和理想追求的宋慈形象。

《大宋提刑官》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電視劇!非常值得認真觀看!


Longsuixinyuan


兩個都喜歡,如果說更喜歡哪個應該是歐陽震華的洗冤錄了,喜歡港臺劇特有的反轉跟高潮,歡喜大結局!


吳冰32


喜歡大宋提刑官。特別是第二部結局,皇帝焚燒證據的時候,無奈撒謊失火,主角失望和無奈,最後憂鬱而棄官,皇帝也留不住他,聯想起南宋的滅亡和崖山之戰大臣帶皇帝自殺,那種悲從中來,無法改變現狀的傷痛。就像我們看待清末民初,中國的慘狀落後。當一個人失望到極點,捶胸頓足也就不會有了。文天祥苦苦支撐南宋最後的希望,甚至假意投降蒙古人,然後又反骨,支援各地抗元勢力,可惜各地已經被元軍分割包圍,無法互相支援通信,釣魚城投降前,守軍都不知道皇帝和數萬的文武百官軍人藝人後宮女子等全部自殺在了崖山,基本沒有人投降。直到投降後才知道朝廷所有人都已經死了,被元軍包圍了太久。悲壯啊!可惜的是,消滅南宋的主力軍大部分卻是漢人。就像滿清軍隊,大部分都是漢人一樣,可以說是漢人推翻了自己的朝廷。就像抗日戰爭,偽軍比日軍還多。這種心情,我真的能體會到主角的心情。南宋不滅亡,才是真的天理難容了。就像滿清腐敗到不滅亡,才是最不科學的。


栗子原醬


我個人比較喜歡《大宋提刑官》。

也許香港是個商業氣太重的地方吧,電影電視難得幾個正經的。比如,劇本不加點感情戲它香港劇似乎就不知道怎麼演了。再比如,與歷史有關的劇,不搞笑一下不戲耍一下,彷彿全身的骨頭都會痛。

真是水土養人啊。

但是,但是啊,你的文化的單調也基本定格了。香港的東西,除了東方衛視和李小龍黃家駒黃小明以外,哪幾個是正經八百的東西?一個調子幾十年不變,膩不膩啊!真的要吐了。

很明顯,香港的大多數東西,都是快餐式,吃多了必然敗味也傷身。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大宋提刑官沒看過,一看有50多集就知道又是劇情拖沓的肥皂劇!我敢說洗冤錄20集的戲,吊打大宋提刑官50多集的肥皂劇!誰看誰知道!


難唸的經i


別的都按表不說了,就單看收視率。《大宋提刑官》在央視播出的時候,收視率曾超過新聞聯播,收視率這麼高,難道都是拖嗎?是因為它的確很好看,只要入坑,就很難脫坑了。沒看過的,建議去看看。


竹墨清韻


古裝港劇中的演員個個演技浮誇,表情永遠是那一副,置景還趕不上話劇舞臺,服裝大概是花30元買的一套,臺詞永遠是現代派。能跟大宋提刑官比嗎?港劇40年前趁著我們沒見過世面還能看看,現在根本就是小孩子在玩過家家遊戲似的!


瑪土撒拉99


無須質疑,洗冤錄當然好看。演員演技好,故事情節好,不囉嗦,港劇在古裝造型也是不錯的。喜歡早年的TVB古裝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