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被濟南“逼急了”的青島,終於有了大動作

被濟南“逼急了”的青島,終於有了大動作!


山東位於中國東部沿海,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省總面積15.71萬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月,山東省轄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6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37個(市轄區55個、縣級市26個、縣56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824個(街道辦事處660個、鎮1094個〔回族鎮4〕、鄉70個),全省常住人口10047.2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76469.7億元,是北部經濟最強省,當然不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山東自然而然就被寄予了厚望。

被濟南“逼急了”的青島,終於有了大動作


濟南地處山東半島中西部、華北平原中部,是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總面積1024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46.04萬人,城鎮人口537.89萬人,城鎮化率72.1%。作為沿海經濟大省的省會,濟南在全國乃至全省城市中經濟總量排名並不理想,城市首位度不高。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不含拉薩)2017年GDP佔所在省份的比重,濟南最低,不足10%。在省內,濟南GDP一度落在青島、煙臺之後,位居第三。

這對濟南而言,不能不是一個強烈的刺激。然而,近兩年,濟南在發力,濟南在追趕,濟南在變化,變得令人刮目相看。實力先從經濟這個硬實力說起,在2018年,濟南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不僅增速快,而且後勁足。濟南的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兩大優勢產業業務收入均超過300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佔全省半壁江山。而且在形象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今年3月,中央文明辦公佈全國文明城市中的28個省會(首府)、副省級城市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成績及排名,濟南以95.68分,位居第一。

被濟南“逼急了”的青島,終於有了大動作

而且在2019年1月,地級市萊蕪撤銷,整體併入濟南。這首先對濟南城市發展是一個大的增量變化。濟南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7856.56億元,年末常住人口746.04萬人。萊蕪市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896.02億元,年末常住人口137.6萬人。兩者合計為8752.58億元、883.64萬人。濟南還提議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構築形成新的戰略支點。至此,濟南城市發展的雄心和追求掀起了“蓋頭”。濟南和青島是山東的“雙子星座”。所以被濟南“逼急了”的青島,終於有了大動作。

從今年三月開始,青島就動作頻頻,最有影響力的動作就是提出“學深圳,趕深圳”的想法,而且還去深圳學習,並且要求學習深圳的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政務服務,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如果單單是從經濟上來看,深圳在只有青島1/6面積的土地上,創造了兩倍於青島的GDP。數據之外,深圳的發展境界、發展質量、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對外開放、營商環境等都值得青島深入學習、追趕。

被濟南“逼急了”的青島,終於有了大動作


從新興產業來看,前面提到,青島的新興業態比較單一,而深圳第二產業製造業中,計算機與通信設備製造佔比超過了60%;第三產業服務業中,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佔最大頭。很明顯的是,一個是華為為代表的硬件設施,一個是騰訊為代表的軟件設施,深圳抓住了這兩個行業,就等於立在了高增長的潮頭上。從營商環境來看,民營企業的發展水平與營商環境息息相關,青島的民營企業數量雖不落後,但質量堪憂,而深圳民營經濟井噴式發展,其營商環境可概括為“不需要政府的時候,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時候,政府就在身邊。”

從創新發展來看,深圳在創新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科技研發投入經費、科技發明專利數量等方面都是青島的3~5倍甚至更多,明顯超過青島。總之,承認差距是縮小差距的前提,看到不足是彌補不足的基礎。這些差距和不足正是青島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

對此,你怎麼看?

都看到這裡了就加個關注嘛~~~

(內容來源於網絡,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