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安徽石臺:打開“山門”納財源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如織的人群,如水的車輛,使得安徽石臺仙寓山景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場面。在景區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大部分“農家樂”和依託景區生產生活的農戶取也得了不錯經濟效益。尤其是一些貧困人口,在他們看來,仙寓山旅遊的再次深度開發,是扶貧施策上的“精準”,是扶貧方向上的“精準”。

大山村,位於仙寓鎮南部,以七彩玉谷、千年古徽道、原始森林、高山茶葉以及富硒負氧等旅遊資源著稱的國家4A景區仙寓山景區坐落於此。全村9個村民組,298戶,1000餘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2戶,貧困人口290人。

理清家底 找準特色

大山村距離縣城40公里,地處偏僻,正像這個村名一樣,山高林密,溝壑縱橫。雖然境內有著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天然富硒負氧稟賦,但由於交通信息較之石臺縣其他地區相對落後閉塞,優勢資源猶如“碗底的肥肉”,遲遲找不到開發的契機。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農村經濟發展遲緩,貧困人口居高不下。

如何讓這塊誘人“肥肉”透出應有的馨香?這是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道的命題。2014年脫貧攻堅以來,面對“捧著金飯碗要飯”的大山村現狀,當地政府和旅遊部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整個村的生態環境、區域特色、旅遊資源、農特產品進行了全面的摸底考察,制定出“依託綠水青山優勢,藉助富硒負氧本底,打造休閒養生基地,拉動農特產品銷售”的發展道路。

農企結合 抱團發展

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是大山村首要的發力點。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雖然先後引進的幾家旅遊企業在經營理念和運營手段與當地存在差異,但當地政府始終抓住旅遊帶動這一主線,一大批惠及農村經濟發展的“農家樂”、養生居、農特產品銷售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7年,安徽興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落戶大山村後,仙寓山的全面開發讓大山村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71戶貧困戶申請扶貧小額貸款通過“帶資合作、抱團發展”等形式入資旅遊企業發展、參與分紅,每戶年增收4000元。全村298戶中,以休閒養生為主題的“農家樂”經營戶達到100餘家,其中貧困人口20家,戶均年利潤均達10萬以上。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的人員400餘人,並在全市率先組建了“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實行了統一安排接待、農戶和景區合理分成、抱團發展的營銷新模式。

旅遊的發展帶動了農特產品的銷售。負氧富硒的天然優勢使得大山村的茶葉成為該地區農民舉足輕重的一項收入。早在十幾年前,當地政府就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天方集團參與發展。成立茶葉合作社、建起茶葉加工廠。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茶葉年產量由過去的不足1萬公斤,擴大到現在的4萬公斤;農民人均茶葉收入由過去的不到1000元增加到5000元。

加強培訓 拓展思維

要想大山村儘快脫貧,讓村民增強“造血”能力,就必須打破農民固有的“小富即安”的思想禁錮,不斷接觸新事物,拓展新思維。因此,當地政府和旅遊部門緊盯業態不新、理念不活等短板,先後組織村民理事會、農家樂經營戶代表赴外地參觀學習鄉村旅遊先進典型和做法,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延展產業鏈。積極探索“互聯網+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鼓勵開發快捷支付、電商網絡等建設,倡導“無添加”“綠色有機”農家餐飲。開辦富硒產品線上銷售,農家樂、家庭農場線上預定。利用“農村淘寶”服務網絡,年銷售茶葉3000多公斤,當地貧困群眾戶增收60萬元以上。同時,以加快推進旅遊扶貧為重點,以旅遊技能培訓基地為依託,組織有意向發展旅遊產業的貧困戶代表參加菜餚製作、農家樂經營、客房管理等旅遊扶貧技能培訓,提升他們基本業務技能。最近幾年,大山村連續兩年開展了扶貧日系列活動,在村舉辦了中國池州·石臺硒米文化節暨春耕大典。

截至2019年7月,全村帶動貧困戶脫貧71戶232人,每年人均純收入增加500元左右,已經完全擺脫貧困。同時,大山村在鄉村振興、旅遊發展和脫貧攻堅過程中,先後榮獲“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安徽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示範村”“安徽省100個特色農業示範村”“安徽旅遊美麗鄉村”“池州市生態示範村”“省級生態示範村”“國家級生態村”等榮譽稱號。(完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