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人們對於清代,始終有一種複雜的感情。那是一段少數民族征服中原,並統治了2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清末被西方列強侵略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的事實,讓人們覺得清朝是一個落後、腐朽的朝代。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但縱觀歷史,少數民族統治中原地區的各個時代,清朝也許不是最好,但也絕不是最差。清代的各種古董珍玩保留到現在的數量是各個朝代最多的,從各種器物上,我們可以感覺到,人口只有幾十萬人的滿族,統治1億左右人口的漢族而付出的文化融合的努力。如何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圈的包圍下,還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事實上是清代統治者一直在考慮的。

與中正平和的明代儒家統治者不同,自白山黑水中走出來的後金貴族們,賦予了中原很多彪悍的的文化特色,同時也吸收了很多漢族儒道釋混合的文化符號。清代刀劍的裝具非常精美,有鐵浮雕、鐵鏤空、鉄鋄金、銅浮雕、銅鏤空等,紋飾也是豐富多樣,除牡丹、葵花等草葉圖案外,也有蟠螭、龍、鳳、獬豸等瑞獸的造型,刃背飾以竹節、八卦紋,血槽也多有變化,刀的式樣更是無其不有,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清代的武備製造體系沿襲了明代的制度,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體系。中央體系包括:養心殿造辦處和武備院(稱為御製或院制)、工部(部制)、八旗鐵匠局(局制)。地方體系武備製造則由各地督撫申請,御準後,由兵部委任官員,在當地製造。

造辦處主要製造皇家用武備,武備院主要製造八旗軍官用武備,以及皇家使用的儀仗器具(包括鹵簿儀仗的陳設兵器、侍衛及虎槍營兵器、紫禁城門衛兵器、以及圓明園陳兵仗等)。而工部則製造八旗甲兵所用的盔甲、兵器等。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清代自備兵器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八旗官兵的武備如果不願意由工部製造,也可以領到固定銀兩之後,到製造武備的部門(軍需局或武備院)自行定製。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武備的非標準化,非制式化,或者以次充好。

根據《大清會典》(見圖1-圖5),刀制基本定為皇帝佩刀、皇室宗親佩刀、職官佩刀、兵丁佩刀和各軍種佩刀等,不同級別、種類之間的刀區別明顯、制式分明,其規格、形態、外裝、配飾、顏色乃至用料均有嚴格的規定,不可逾越。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 《大清會典》皇帝大閱佩刀圖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 《大清會典》皇帝吉禮隨侍佩刀圖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3 《大清會典》皇帝隨侍佩刀圖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4 《大清會典》王公佩刀圖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5 《大清會典》職官佩刀圖

以上五種造辦處所制刀型中,皇帝隨侍佩刀和職官佩刀的裝具不鑲嵌寶石,其它三類刀型都鑲嵌青金石、綠松石等寶石,鑲嵌寶石的三種刀型中,王公佩刀不得使用東珠,以示和皇帝用刀的區別。

圖6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的一把清代皇帝大閱佩刀,此刀刀鞘遺失,刀柄外包魚皮,鉄鋄金工藝,這把刀是目前已知清代規格最高的一把皇家佩刀。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6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清代皇帝大閱佩刀

圖7-圖8為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皇帝吉禮隨侍佩刀,清代的吉禮指的是祭祀活動,祭祀活動包括眾多流程,其中的部分流程中,皇帝需要穿戴吉服,佩戴專用的佩刀和櫜(gāo)鞘(弓囊)。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7 故宮博物院館藏皇帝吉禮隨侍佩刀(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8 故宮博物院館藏皇帝吉禮隨侍佩刀(2)

圖9-圖12為著名古兵器收藏家皇甫江先生收藏的一把清代皇帝隨侍佩刀(18世紀,100公分,皇甫江先生收藏)。這把皇家佩刀是目前大陸地區私人收藏家手中規格最高的一把,裝具鐵雕鋄金填漆、銀覆輪、刀身背銜金龍、綠色鯊魚皮鞘,當時世界各國頂級的工藝技巧都在這把刀中有所體現。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9 清代皇帝隨侍佩刀(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0清代皇帝隨侍佩刀(2)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1清代皇帝隨侍佩刀(3)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2清代皇帝隨侍佩刀(4)

圖13-圖16為清代王公佩刀(19世紀,100公分,王旭先生收藏)。《大清會典》中記載,王公佩刀為鐵鋄金嵌寶,到了乾隆之後,廢弛了鐵雕工藝,嵌寶工藝也很少使用。道光時期的恭親王佩刀“白虹”與這把佩刀形制相同,銅地鋄金夔紋,大瓦槽雁翎刀形,是清代刀最後的輝煌。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3 清代王公佩刀(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4 清代王公佩刀(2)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5 清代王公佩刀(3)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6 清代王公佩刀

圖17-圖20為清代鉄鋄金龍紋銘文佩刀(18世紀,90公分,秦川先生收藏)。這把刀使用鉄鋄金填漆工藝,鏨刻祥雲龍紋,刀身有西班牙語和藏文銘文。在清代,貴族使用進口鋼製刀條是一種奢侈的做法,在清代康熙初年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腰刀刀身上,就刻制著奔狼標誌(圖21-圖22,17世紀,故宮博物院館藏),奔狼標誌是德國帕紹和索林根地區的刀具製造商所使用的標識,可見自清代初期開始已經開始使用了進口訂製刀條。這把刀身上的藏文銘文的譯義是:“吉,魚山(尼熱山)”。康熙年間,湖廣總督額倫特和御前一品侍衛色楞,率軍征剿準噶爾,在西藏那曲尼熱山中伏全軍覆沒,額倫特戰死,色楞被俘。這把刀上面的藏文銘文推測是這次戰役勝利後,由準噶爾軍官刻於刀身。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7清代鉄鋄金龍紋銘文佩刀(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8清代鉄鋄金龍紋銘文佩刀(2)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19清代鉄鋄金龍紋銘文佩刀(3)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0清代鉄鋄金龍紋銘文佩刀(4)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1 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遏必隆腰刀(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2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遏必隆腰刀(2)

在山西平遙的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中,也有一把清代皇帝隨侍佩刀在展廳正中展出,作為鎮館之寶(圖23-圖26,17世紀,100公分)。這把刀是在清代乾隆之前製作而成,刀姿雄壯,帶有女真人剛入關之時的那種悍勇之氣。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3 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館藏清代皇帝隨侍佩刀(1)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4 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館藏清代皇帝隨侍佩刀(2)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5 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館藏清代皇帝隨侍佩刀(3)

中國冷兵器最後的輝煌——清代刀劍(第一章)

圖26 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館藏清代皇帝隨侍佩刀(4)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