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民国上海慈善机构,孩子尸体被遗弃路边,收尸队将儿童集体火化


上海闸北区有一条普善路,地名来自于民国二年在这里建立的普善山庄。当时由于人们生活极其贫苦,很多乞丐都会受饿挨冻死在路边,穷人家的孩子死后没有能力掩埋,也纷纷用稻草席子卷起来遗弃在路边,为此,王俊生、陈少舟等人发起,在太阳庙北中华新路建立了普善山庄,为的就是义务做慈善,让路边无人安葬的灵魂得到安息。这组照片拍摄于1947年。

普善山庄最初占地只有九亩,因为这项善举后来纷纷得到有钱人的支持,包括杜月笙,黄金荣等人都有参与,因此,山庄得以慢慢扩大,这50亩,并且开设了免费的学校和免费的医院,还南市西门外斜桥设立了分庄。

贫苦的百姓们来到这里上班,组成了一个职业的收尸队,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将路边的尸体逐一收殓。山庄的分别在戈登路、康脑脱路开设了棺材铺,免费制作大量的薄皮棺材。

1947年,上海街头奄奄一息的孩子,身前放着乞讨用的茶缸,里面有几张纸钱,但孩子已经没有力气拿它去换吃的。

普善山庄在大场设置了800亩空地用作坟地,日军侵华后,强行此块坟地征用,修建机场,山庄的办事处也搬迁至当时英租界北海路210号。照片中为山庄的收尸队将棺材搬至车上,由于棺材薄,里面大部分是孩子,所以一口棺材一个人就能扛起来。

普善山庄收尸队将装有尸体的棺材搬到车上,准备运往位于龙门路的暂厝尸体村栈,这样的画面让人既心酸又感动。

有时候棺材的数量比较紧张,所以经常会将几个孩子的尸体装在一口棺材里,虽然看起来比较挤,但是总比暴尸路边好很多。照片中为山庄院内的殓尸棺材,门外有好多人在围观。

暂厝村栈内,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棺材,棺材上面贴着纸条,上面记录着尸体的收殓时间和地点,有的上面还有人名,村栈内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棺材。

村栈内的棺材会按计划分批运往坟地进行掩埋或者火化,运尸车上写着“普善山庄”。

由于尸体数量庞大,掩埋费时又费力,为了避免发生瘟疫,基本上所有的棺材都会被火化,火化前会给所有亡灵做一个简单的超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