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背後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己也有老人,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這些老人,便是對自己家的老人盡孝了,也便是為天下兒女盡孝。徐亞雲說。

徐亞雲,松山區博愛托老院和天頤老年公寓院長,第一屆自治區道德模範。2003年5月,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的她在赤峰羊絨衫廠下崗了。痛苦與迷茫中,她卻從未放棄尋找再次站起的希望。一個偶然的機會,徐亞雲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篇報道,讓她萌生了創辦一家托老院大膽想法。

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背後的故事

經過兩個多月沒黑沒白地籌備,2003年7月8日,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赤峰博愛托老院終於開業了。

200多平米的三間房子,幾張乒乓球案子、檯球案子,一塊羽毛球場地便構成了托老院的全部。

開業後的第七天,院裡才迎來一位名叫於成彬的老人。這七天對徐亞雲來說有些漫長,但她還是默默安慰自己:萬事開頭難,不著急。

於成彬老人患有糖尿病綜合症,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需要全天候照顧。當時的托老院既無經驗,又缺人手,徐亞雲既是院長,又是服務員,整天忙得團團轉。

幾天後,又來了一位身上安有起搏器的老人,既不能全躺又不能全臥,大約5分鐘就要換一個姿勢。為了照顧老人,徐亞雲經常幾天幾夜守在床邊。

她說,有時候實在太累了,也想放棄去做點別的,但是,每到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媽媽不服輸、肯吃苦的那股勁兒就會成為我的動力。

辛勤的付出贏得了來院探視的老人家人的認可,他們由衷地說:“沒想到你們能把老人照顧得這樣好,把老人託付給你們,我們放心了!”

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背後的故事

社會上的口口相傳,讓入院老人一而十,十而百,可徐亞雲對老人們無微不至的照料,真心實意的關懷卻始終如一。

來托老院託養的老人,大多患有各種老年疾病,一些老人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在徐亞雲和托老院員工們全心全意的照料下,老人們在托老院同樣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背後的故事

由於子女都在外地工作,80多歲的白玉蘭老人已經在托老院住了四年多時間。老人想家了,徐亞雲就陪老人嘮嗑解悶,逗她開心;又到換季的時間了,徐亞雲便為老人買來應季的衣物;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她就買來蛋糕、蠟燭為老人祝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每逢子女們來探視時,老人就不停地嘮叨:“你們不是我生的,徐亞雲才是我的親閨女呢!”

2007年,一位李姓老人被送到托老院後,其家人便音訊杳無,不見蹤影。老人被家人棄養了。


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背後的故事


有人勸徐亞雲:“他們的兒女都不要他了,你把他扔到馬路上,別人也不知道,死活和你沒關係。”

“老人已經夠不幸了,咱咋能再雪上加霜呢?”徐亞雲雖然也憤恨無良兒女的行徑,但是並未因此放棄自己“替天下子女盡孝”的初衷。因為患有腦瘤,老人隔一段時間就得輸一次液,每次的醫療費高達千元。但平素節儉的徐亞雲卻無怨無悔、甘願付出,直到老人離世。

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入院老人,不僅養老,還要送終。

印象最深的是劉國斌老人,她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地工作。74歲那年,平時身體還不錯的劉國斌老人,突然深夜去世。給她女兒打電話也不能馬上過來。徐亞雲趕緊安排人去買衣服,她像女兒一樣,邊流淚邊用酒精幫老人淨身子、穿衣服。第二天,趕來的女兒見到父親穿戴整齊、面容安詳,感動得跪在地上給徐亞雲磕了三個響頭。


赤峰市第一家由個人出資創辦的養老機構背後的故事


在徐亞雲托老院去世的老人已達上百位,每當有老人離世,徐亞雲都會親自為他們洗臉、擦身、穿衣,眼含熱淚,送老人最後一程。16年來,先後有1100餘位老人在徐亞雲的托老院託養,安享他(她)們的幸福晚年。

徐亞雲以院為家,平時吃住在院裡,一旦有事離開院裡,她心裡也總是放不下院裡的老人。她說,這些年她做了病根:最怕晚上10點以後接到電話,生怕哪個老人出點事;我兜裡常備速效救心丸,一旦哪個老人出現緊急情況,馬上給吃上幾粒,再做急救。

濃濃的愛像春風一樣。先後有30多名下崗職工在徐亞雲的帶領下,把托老院作為奉獻大愛的平臺,把愛和陽光灑進老人們的心田,30多位職工又把這樣的愛,帶進每一個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