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南充日報:蓬安交通 越走越好

南充日報:蓬安交通 越走越好

●汪澤民  蓬安,一個坐落在嘉陵江畔的縣城。新中國成立之初,蓬安縣路不成網、鐵路為零、高速無一米,僅有幾條簡易的農村公路,且破敗不堪,通行能力很差。落後閉塞的交通,不僅限制著人們的出行,也嚴重製約著蓬安經濟的發展。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新中國成立70年來,蓬安人民以執著篤定的意志、大刀闊斧的魄力,從幾條簡易的農 村 公 路 到 全 縣“4423” 對外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從“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農村土路到水泥路、柏油路通到家門口;城市公共交通加快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穩步推進;還有即將迎來的高鐵時代……一個個里程碑,不僅記錄著蓬安交通的變遷,也為蓬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著澎湃動力。A 交通發展更快速規劃“4423”對外交通網絡,加快融入南充主城區、成渝經濟區  今年國慶期間,在蓬安工作生活了5年的曹鴻鴻迎來她的人生大事———結婚。“親朋好友們來蓬安,第一感覺就是沒想到這個小縣城交通也這樣便捷。”曹鴻鴻是綿陽人,老公是東北人,為了參加他們的婚禮,很多朋友專程從外地趕過來。“我們算是來得早的,8點從成都開車出發,全程高速,10點半就到了蓬安。”“我們是從海南過來的,坐飛機到重慶,再從重慶全程高速到蓬安,幾千公里只花了半天不到的時間,比我們原來預計的時間少了一半。”曹鴻鴻的親朋好友們紛紛感慨道。  蓬安市民王先生在蓬安某機關單位上班,去年他女兒考上了南充高級中學,為了有更多時間照顧和陪伴女兒的學習生活,他開始了往返於蓬安、南充之間的“雙城生活”。“早晨7點26分坐上D5152次列車,7點49分該次列車準時停靠蓬安站,全程不過23分鐘時間,再乘坐1路公交車到單位,全程不到一個小時,真的非常方便。”王先生笑著告訴筆者。  “現在出行方便又快捷,這個變化使我作為一個交通‘老兵’,感到很自豪。”原蓬安縣交通局局長朱運達介紹,1990年他擔任交通局局長,那時的蓬安基本上都是泥結路,車難行,蓬安到成都中途還要歇一夜。  便捷出行的背後是改革開放以來蓬安交通的飛速發展。1997年12月,達成鐵路蓬安段通車,2015年2月,第一輛“和諧號”動車停靠蓬安站,分別結束了蓬安沒有鐵路、不通動車的歷史。同時蓬安縣境內新增南大梁、巴廣渝兩條高速公路,蓬安對外高速通道得以貫通。南大梁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讓蓬安縣躋身南充半小時經濟圈,進而融入成都2小時經濟圈;巴廣渝高速公路則讓蓬安與省內的廣安、巴中以及陝西、重慶的聯繫得到加強。  近年來,蓬安縣積極規劃構建“4423”對外交通網絡,即成達鐵路、漢巴南鐵路、成達萬客運專線、南充至蓬安輕軌4條鐵路,南大梁、巴廣渝、營蓬儀閬、營達4條高速公路,318線、244線2條國道,101線、206線、305線3條省道。同時主動接入全省“四向拓展”大通道,加快融入南充主城區、成渝經濟區。  此外,蓬安縣大力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按照跨越趕超、交通先行的思路,近3年來,累計投資超過60億元用於交通項目建設,既改善了蓬安的區位優勢,也方便了群眾出行,助推蓬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B 城鄉路網更完善截至去年底,蓬安縣公路通車裡程2096公里,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蓬安沒有一條水泥路,鄉鎮到縣城只有泥結碎石路,車輛也很少,生產生活大都靠肩挑背馱。到上世紀80年代,蓬安有國省縣鄉公路354千米,交通事業雖有一定發展,但由於當時交通基礎設施等級低,公路交通基礎和運輸保障能力薄弱,只能在低水平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貨物運輸和人們出行難仍未得到改善。  改革開放譜寫了經濟發展的新篇章,通過幾代蓬安人的不懈努力,蓬安的交通事業駛入了發展快車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蓬安加快交通項目建設步伐,境內幹線公路不斷提檔升級,農村公路不斷延伸覆蓋,公共交通加快發展,公路技術等級、路面通行條件發生質的飛躍,蓬安城鄉交通實現華麗蝶變。  蓬安縣海田鄉三青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建清對此深有體會。1986年,陳建清嫁到三青溝村,“深處秦巴山區腹地,到處是懸崖峭壁,村民們散居在三條大深溝裡,一條狹窄崎嶇的騾馬路是與外界保持聯繫的唯一途徑。”這是三青溝村給陳建清留下的第一印象。  要想富,先修路。沒有公路,柑橘、土雞等無法運出賣錢,村民就無法擺脫貧困,因此修路的問題越來越迫切。經過不懈努力,克服各種困難,2014年該村入村主路順利建設竣工,2016年又修好了4.3公里的水泥路,今年該村還完成入村道路的擴建,寬敞的柏油路通到家門口。現在的三青溝村,一棟棟新樓星羅棋佈,“百千萬”產業(百畝清水魚、千畝有機稻、萬隻生態羊)發展初具規模,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一幅祥和美好的脫貧奔康美麗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三青溝村的變化只是蓬安城鄉交通面貌改變的一個縮影。  如今,蓬安國省幹線公路實現提檔升級,相繼完成國道318線大修工程、省道203線河舒至清溪橋段整治工程等。城區環線公路基本成形,繞城西路建設項目已於2015年春節前完工並投入使用,拓展了城市規模,促進了嘉陵江東西兩岸的有效連接,帶動了錦屏新區的開發;順蓬營一級公路(蓬安段)、鳳凰大道西延線、繞城北路等建設工程項目正有序推進。在鄉村,利溪—新園—碧溪—相如百平方公里鄉村振興產業帶建設穩步推進,已建成新園旅遊環線、百牛渡江旅遊環線20公里,串聯中國桑海、花好月圓、塔子山晚熟柑橘產業帶、百牛渡江等景區、農業產業園12個……一條條農村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連動鄉村發展的“動脈血管”,進一步激活了農業產業、鄉村旅遊等多種特色經濟發展業態。  “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蓬安交通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蓬安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蓬安大力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輻射城鄉的交通網絡。截至去年年底,蓬安縣公路里程數達2096公里,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建制村農村客車通達率達100%。這讓73萬蓬安人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交通改革發展的成果,大大提升了百姓的獲得感。
C 公共出行更便捷到2020年,蓬安將形成覆蓋全面、運行穩定、安全規範、經濟便捷的城鄉客運服務體系,百姓“出行難”將得到根本改變  公共交通出行,百姓最關切。  “通公交車的那天,村裡幾乎所有村民都來圍觀。看見公交車向村裡緩緩駛來,大家都伸長了脖子張望,那場面比過年都熱鬧。”時至今日,利溪鎮三角灣村黨支部書記呂茂祿還清楚記得2018年3月5日那天的情形。當天,蓬安第一條城鄉公交線路———公交南站至花好月圓景區站的306路公交線路正式開通。  “針對農村群眾出行難問題,我們積極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蓬安縣運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蓬安所有的公交車輛均使用新能源電動車,不僅舒適,還綠色環保。  到2020年,蓬安將形成覆蓋全面、運行穩定、安全規範、經濟便捷的城鄉客運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城鄉居民享受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百姓“出行難”將得到根本改變。  同時,為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升服務質量,蓬安著力打造智慧交通,推出了蓬安易行APP。通過該APP,用戶可以購買各類車票,政府機構也可以通過該APP監管營運車輛的運行狀況。此外,管理部門還可通過該APP介入蓬安境內各大碼頭的監控系統,實時監控運行船隻是否超載,乘客是否佩戴救生設備等情況。  70年來,蓬安交通道路由“量”到“質”提升,由“有”向“好”轉變,便捷的交通不僅拉近了時空,縮短了距離,更讓人們出行由“走得了”變為“走得好”。蓬安交通發展情況  ●截至去年底,全縣公路里程數達2096公里,其中國道65.561公里、省道94.96公里、縣道409.903公里。  ●境內有南大梁、巴廣渝2條高速公路。 南大梁高速公路蓬安段全長27.9公里,設河舒、利溪2個互通。  ●1997年12月,達成鐵路蓬安段通車,2015年2月, 第一輛“和諧號”動車停靠蓬安站, 分別結束蓬安沒有鐵路、 不通動車的歷史。

轉自蓬安融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