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合肥都市圈的前景如何?

龍舒翰墨俠客行


合肥都市圈的提出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這個規劃已久的都市圈裡,覆蓋了合肥以及周邊的多個地級市,包括六安全市、淮南全市、滁州全市、馬鞍山與蕪湖全市,以及安慶下轄的桐城市。合肥都市圈是處於南京都市圈和武漢都市圈之間的又一都市圈,從地理空間上來說,與南京都市圈有部分重合,與省內提出的多年的皖江城市帶也有一定的重合。

合肥都市圈前景如何,只能說目前影響力十分有限,遠遠沒有達到最初的設想,未來會有多大的發展,一方面要取決於合肥自身的努力,一方面也要看省內兄弟城市的配合情況,甚至還要看周邊大都市對省內城市的吸引能力。

首先,合肥都市圈目前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儘管這一點會讓很多網民不服氣,不過服不服氣這都是客觀事實,虛無縹緲和令人作嘔的吹噓是沒有意義的。從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眼下的安徽上至合肥這樣的二線大都市,下至四五線的地級市甚至是縣城,滿大街最多的商鋪就是房產中介,手機裡天天都能接到的騷擾電話基本上都是合肥市高鐵站旁邊的旺鋪,地鐵幾號線旁邊的樓盤,這足以反應安徽全省經濟水平仍然不高,產業結果也相對低端。再看看合肥周邊的相鄰地區,雖然不至於像一些人說的那麼誇張,自稱都是農村,但是除了所轄縣城之外,周邊地級市也確實沒看到在合肥的帶動下發展的有多麼好。

再看看安徽眾多地級市的百度百科,幾乎沒有哪個城市在介紹自己區位優勢時不特別強調自己靠近滬寧杭,靠近長三角。幾乎沒有幾個城市會特別強調自己靠近合肥,同屬於南京和合肥都市圈的幾個城市也都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都把南京都市圈放在合肥都市圈的前面。網絡上有關“徽京”的文章和視頻也是頻頻出現,時不時的打擊著合肥都市圈的自信心。由此可見合肥都市圈對於省內眾多城市的吸引力確實不高,除了個別周邊縣城因為一小部分人整天幻想著劃入合肥然後增加點工資,絞盡腦汁的在網絡上叫嚷著區劃調整之外,真心沒有幾個縣市對這個都市圈提起真正的熱情。

合肥都市圈之所以不被省內外待見,有人認為是合肥一向吃相難看,霸佔省內兄弟城市的資源,所以寧願跟著南京走,也不想買合肥的賬。有人覺得是合肥發展的還不夠好,所以影響力不夠,因此安徽省要更加堅定的發展合肥,使合肥早日成為南京與武漢之間無可替代的第三城,甚至能超過南京和武漢。合肥有沒有霸佔省內的資源,霸佔了多少資源已經沒有研究的意義,將來能否超過南京和武漢也只能拭目以待,不過省內多年來堅定不移的發展合肥是無可爭議的。為了發展合肥,規劃多年的皖江城市帶發展緩慢,各個城市之間絲毫沒有形成城市帶的跡象,擁有黃金水道的皖江城市帶直到今天都沒有實質性的發展,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這個遺憾真正由一個跨時代的工程來修復。

引江濟淮工程的建設,雖說在生態環境上能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要說直接目的是什麼,大家心裡都是很清楚的。不管怎麼說,隨著這一工程的開工,合肥通江達海是指日可待了,沒有沿江港口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未來會有多大的發展就拭目以待了。

其次,合肥都市圈的未來要靠自身來努力。

時下,整個安徽都已經加入了長三角城市群,眾多的城市紛紛表示,要把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為世界級的城市群,這既是安徽的機遇,也是合肥與合肥都市圈的機遇。作為長三角地區的副核心,合肥在接下來的數年到數十年裡,如何通過不斷的努力發展自己,同時也能壯大周邊的兄弟城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米字型的高鐵樞紐雖然備受質疑,但是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了,不過除了合肥之外,周邊地級市之間的高鐵是否還能繼續完善,如果沒有高鐵,能否增加更多的普鐵,畢竟安徽目前還有很多縣城交通條件總體上還是比較差的。米字型的樞紐就是修開了花也只是一個城市的繁榮,大家都能交通發達才是硬道理。

以世界製造業大會為契機,能否給安徽帶來更多的招商與引資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安徽之所以經濟發展全面落後於江浙滬,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縣域經濟整體太糟糕,儘管個別地級市的市區看上去GDP產值或是人均產值都還可以,但是以皖西和皖北為主的縣域經濟實在是不敢恭維,如何加快安徽鄉鎮企業的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是安徽追趕長三角的根本途徑。

總而言之,合肥這些年來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而合肥都市圈目前的影響力仍然是比較弱的,對於已經全省加入長三角的安徽省來說,如何在產業升級的大時代裡,較好的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部分地級市如何利用省內人才優勢主動引領產業升級是一個大問題。高樓大廈固然是城市發展的外在形象,而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才是城市競爭力提高的根本標誌。合肥都市圈的未來會怎樣?長三角城市群的未來又會如何?每一個安徽人都應該努力向前,創造美好的明天。


徽南城意


合肥發展質量將穩步提高,創新動能顯著增強,開放高地引領內陸,城鄉融合更加協調,生態質量明顯改善,文化建設繁榮興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按照目標,未來5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1.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另外,在創新、產業、城市、對外開放、鄉村建設、環保、文化、民生等方面都有最新消息,

我們一起來看。合肥成為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地高標準規劃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

1、高標準規劃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濱湖科學城,全面提升參與全球科技競爭合作能力。

2、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科學裝置集群,高水平建成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人工智能等交叉前沿研究平臺,推動中科大先研院等創新平臺形成示範效應。

3、在量子信息、核聚變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在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生命科學等領域形成一批引領性、顛覆性技術。以全球視野招才引智,引進培養集聚一大批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4、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強化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構建最優創新生態圈。

5、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地、國家級產業創新核心區、全國重要教育科研區。

合肥建設中國製造強市高定位建設區域金融中心

1、加快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推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光伏太陽能、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汽車、家電、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升級成為全球製造研發基地,搶佔量子信息、大數據、機器人、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2、瞄準國際標準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推動三次產業跨界和融合發展,高定位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把旅遊業打造成重要支柱產業。

3、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入推進國資國企、商事制度、金融體制等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一批“獨角獸”和“隱形冠軍”。紮實推進軍民融合示範城市建設,加速壯大軍民融合產業規模。

合肥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米”字型高鐵網

1、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現代交通體系,提升國際國內通達能力。完善“米”字型高鐵網,銜接南京、福州、武漢、西安等9個方向,加快形成商合杭、合福、合寧、合武等13條線路引入的大型放射狀樞紐。加密提標高速公路網,建成全國公路樞紐。

2、深入推進智慧城市、信用城市建設,構建現代城市治理體系。持續實施城市暢通工程,構建軌道交通骨幹網,建成快速路網體系和“公交都市”。

3、全域優化功能佈局,全面實施“多規合一”,開展城市設計試點,推進城市“雙修”和“微更新”,高品質打造城市地標、特色街區和人文景觀。

爭創合肥為主的中國(安徽)自貿區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

1、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優勢,積極融入全球開放體系,著力提升競爭合作水平。

2、系統提升八大開放平臺功能,加快建成全國性綜合航空樞紐港、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全國一流的跨境貿易電商集聚區和產業示範區,全力打造江淮航運中心。

3、構建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積極爭創以合肥為主片區的中國(安徽)自貿區。

4、全面提升區域合作水平,拓展對德、對美、對俄等交流合作領域,深度融入長三角,聯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5、紮實推進與皖北、皖西結對合作。增強核心作用,引領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合肥建設一流文化強市建成全國全民閱讀典範城市堅定文化自信,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養,建設一座有底蘊、有氣質、有靈魂的城市。把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全市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中,匯聚成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反映時代、群眾喜愛的精品力作,推動文創企業、文創園區等發展壯大,不斷提升合肥文化對外影響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建成全國乃至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

合肥打造教育強市支持“雙一流”大學建設

1、堅持民生至上,構建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生活圈,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打造教育強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網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設職教高地,支持“雙一流”大學建設,創建合肥大學。

3、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提高就業質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進一步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養老待遇水平,保障中低收入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探索新市民享有同城待遇的實現方式。

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合肥巢湖治理成為生態文明安徽樣板

1、全面實施生態優先戰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2、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嚴格實施生態環境監管。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低碳城市。

3、大力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構建數字巢湖、全域監管、系統保護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基本建成引江濟淮工程,流域水質明顯好轉,巢湖綜合治理成為生態文明安徽樣板。

4、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格保護耕地。

5、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強化大氣汙染源監測預警和聯防聯控。

6、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高品質建成森林生態網絡,讓綠化景觀繪就城市最美生態畫卷。2018年合肥大建設搶先看王咀湖、南豔湖、少荃湖等被點名看完了合肥未來5年規劃,

我們再來看看2018年合肥都將率先進行哪些大建設!創新建設方面

1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水平建設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加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等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基本建成離子醫學中心,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平合、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合肥中心等建設。

2積極引進知名高校推動中科大先研院等創新平合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提升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培育能力積極引進知名高校共建新型創新平臺,推動中科大高新園區、合肥北航科學城、北外德國中心等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3基本建成安徽創新館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戶以上,新建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研發機構100家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15%以上。

4建成合肥國際人才城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政策,擴大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等試點。落實人才新政“20條”,實施人才發展“6311”工程,建成合肥國際人才城。

5突出王咀湖、南豔湖、少荃湖等重點區域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建設,新增示範企業100家以上。堅持“生態+創新”的理念,突出王咀湖、南豔湖、少荃湖等重點區域,以最美的自然生態集聚最高端的創新資源。

城市品質方面

1推動東部新中心、駱崗機場、空港示範區等城市設計實施2018年,合肥將修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全市空間規劃等重大規劃,提升縣城規劃,完善鎮村規劃。強化全域規劃管控,推動東部新中心、駱崗機場、空港示範區等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實施,構建中心城區、副中心、產業新城、小城鎮、美麗鄉村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2規劃建設合肥新西站、建成高鐵南站南廣場今年,我市將加快建設商合杭高鐵、合安客專,開工建設合新高鐵,完成合寧高鐵前期,規劃建設合肥新西站,建成高鐵南站南廣場。推進新橋國際機場二期,規劃建設通用機場。全面建設引江濟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派河港,推進合裕線航道船閘改造。加快實施合寧高速擴容等工程,開工建設合六高速擴容、明巢高速等工程,謀劃外繞城高速連接線等前期工作。

3 加快地鐵建設、積極推進6號線和2、3、4號線延長線在完善城市承載功能方面,2018年,合肥會加快建設軌道交通3、4、5號線和1號線三期工程,積極推進6號線和2、3、4號線延長線。加密主城區與各組團快速通道,全面建成銅陵路、阜陽路高架延伸和長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金寨路快速化改造等骨幹路網工程,繼續推進“暢通二環”建設。加快建設黃山路等公交專用道,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有序實施城市支路和小街巷改造等“微循環”工程。

開工建設龍河口引水工程,建成七水廠二期、繞城天然氣高壓管線、220kV大學城變電站等重點項目。招商引智方面1引進領軍人才和頂尖研發團隊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合肥將聚焦變革性技術研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高端環節,全力引進領軍人才、頂尖研發團隊知名研發機構,全鏈條引進重大產業項目。

2全年招商引資4100億元開展精準招商,加強與央企、知名民企、外企合作,辦好2018世界製造業大會,全年招商引資4100億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2億美元以上。文化教育方面1建成城市閱讀空間50個2018年,合肥將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

合肥是迅速崛起的準一線城市,與蘇州、鄭州、成都、重慶並列。2017年底,全國最具投資價值城市前20強名單發佈,依次分別為環京及北京、近滬及上海、臨深及深圳、南京、廈門、廣州、蘇州、杭州、合肥、天津、鄭州、石家莊、武漢、福州、青島、濟南、長沙、成都、南昌、無錫。此次合肥上榜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無疑也說明了外界對合肥未來發展的極大認可!

所以未來的合肥潛力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