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如果給大陸流行音樂的原創歷史找一個起點,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這張專輯——《校園民謠1》。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這張專輯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剛從名校畢業的大學生。

沈慶,北京農業工程大學企業管理專業。

老狼,北京聯合大學無線電專業。

鬱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雷達專業。

艾敬,中央藝術學院。

丁薇,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

李蓉,從10歲起接受中央音樂學院楊鴻年教授的合唱訓練。

廖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嘉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除了他們,這張專輯背後還有兩個沒印上名字的編外人士:高曉松和黃小茂。

同樣的,他們也是名校學霸。

高曉松,清華大學工程系無線電專業。

黃小茂,人民大學新聞系。

這張專輯發行於1994年,換句話講,在那個時代,擁有著他們這種學歷的人,就意味著拿到了衣食無憂的“鐵飯碗”!

但是這幫“別人家的孩子”畢業之後卻“不務正業”,背對著自己的“鐵飯碗”越走越遠……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1963年,黃小茂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軍人家庭,是一個正兒八經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

他從小便跟隨在空軍軍樂隊任職的父親學習吹小號,1978年才15歲的黃小茂就已經在北京交響樂團出任小號手了。

沒過幾年,他便考入了人民大學的新聞系,不出意外,他會成為一名記者,甚至有可能進入中央電視臺。

但是他卻退學了……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黃小茂

1968年冬天,一個名叫王陽的男孩在北京出生了,母親是中央廣播交響樂團團長,父親為中國航空航天部總工程師。

從小接受優良教育薰陶的他以580分的高分考入東北最好的大學,哈工大。

不過對於那時候北京城長大的孩子,跑到天寒地凍的哈爾濱唸書,那叫流放。王陽可不願意被流放,因此家裡人用盡辦法,才把他弄到了北京聯合大學。

他倒沒退學,只不過別人乖乖上課的時候,他卻在外面組起來樂隊,同時他也有了一個新名字,叫“老狼”……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老狼

1969年,高曉松出生於北京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師從梁思成。

從小接受優良教育的高曉松順其自然從北京四中畢業,順其自然地考進了清華大學工程系無線電專業,住宿被分配在26號樓614室的下鋪……

1988年,長髮飄飄的高曉松組了一個名兒叫“青銅器”的搖滾樂隊,樂隊缺一主唱,經朋友介紹,老狼帶著女朋友與高曉松在北京建築設計院會面。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高曉松

一首《我要的並不多》,讓老狼心動,正式加入了青銅器樂隊。

“我要的不多

無非是一點點溫柔感受

我要的真的不多

無非是體貼的問候”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老狼想和高曉松一起玩音樂,老狼的母親,中央廣播交響樂團團長,卻不以為然:“你要是能搞音樂,還用他(高曉松)?我分分鐘就能讓你起來了,你根本不是這塊料。”

高曉松對家裡人說自己想玩音樂,媽媽明面上沒有阻攔,極為開明地把他丟到天津自生自滅,聲稱如果他能堅持一個星期就仍由他做音樂。只不過最後是結局卻是慘兮兮地被表哥接回家。

1990年的暑假,高曉松、老狼帶著單程車費跑到海南一歌廳駐唱,一天只有十塊錢。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他們的音樂在海南缺乏群眾基礎,他們又堅持不唱粵語流行歌,沒幾天就被歌廳老闆炒了魷魚。

兩個人只剩下一張返程的錢,曉松說:“老狼,你先走,別管我,回去告訴同志們,我們沒有投降變節,沒有唱過粵語歌曲,我們堅持了搖滾樂!”

老狼:“放心,只要飛機不掉下來,一定完成任務。”

高曉松:“你丫還要坐飛機!?”

老狼:“沒辦法,海峽裡有颱風,所有船全部停了。時間緊,任務急,我得回去上課,要開學了。”

另一邊,從人民大學退學的黃小茂也沒閒著,畢竟是考上過新聞系的,文筆相當不錯。退學之後,他就開始研究寫詞。憑藉著自己的音樂功底,他開始做一些唱片製作相關的工作。

沒過幾年,黃小茂就開始為崔健、黑豹樂隊寫詞。1986年,黃小茂還擔任製作人為崔健製作了《浪子歸》這張專輯。

就在高曉松和老狼跑去海南的1990年,名聲漸盛的黃小茂加入了香港大地唱片,擔任製作部主任兼製作人。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老狼坐著飛機回到了北京,高曉松就在外面流浪,最後輾轉跑到了廈門大學的“校中村”,主業就是流浪,副業就是勾搭廈大的妹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流浪給了高曉松靈感,《同桌的你》、《麥克》、《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等等許多著名的校園民謠都在這個時期完成初稿的。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高曉松

1991年,高曉松大三了,和所有大三的學生一樣,他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想來想去,都覺得自己不適合當科學家,便從清華大學退學了。

本來想去北京電影學院學電影,結果落榜了。最後機緣巧合,開起來廣告公司。結果沒想到踩到了風口上,沒幾年就混得風生水起。

老狼呢?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不過想來想去也沒整明白自己想幹啥,於是就安安分分把書讀完。

1991年畢業之後就在北京一家工業自動化設計公司做電腦工程師,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社畜”。

那一年的高曉松,膨脹了,張揚了;那一年的老狼,安靜了,落魄了……

1993年,拿著大哥大的高曉松忽然接到了一通電話,原來是他們清華大學88級無線電專業的同學畢業了(當時學制5年),曾經睡高曉松上鋪的兄弟鍾衛東給他打了個電話。

接完電話,百感交集,高曉鬆放下電話就寫了一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不過寫完,高曉松又鬱悶了,寫了這麼多歌,卻沒人唱。

所以有一次,在酒桌上,高曉松喝了個大醉,抱著老狼痛哭:“哥們我寫了這麼多歌,唱給誰聽啊!?”

同樣是1993年,香港大地唱片正式進軍大陸市場,在大地擔任企劃人的黃小茂正好30歲。

深夜,黃小茂試聽各路歌手投遞的demo,也許是年齡使然,當聽到了沈慶的《青春》時,黃小茂感動萬分,當下立斷要做專輯:“會有很多人需要這樣的青春的紀念。”

抱著這個信念,他四處物色校園歌曲,於是他找到了高曉松。

那一年,黃小茂開著一輛4萬多的拉達找到開著林肯的高曉松買歌:“我給你多少錢合適?”

高曉松只說了一句:“我不要錢,我就一樣,我的歌必須老狼唱。”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拉達汽車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如黃小茂所料,《校園民謠1》出來後席捲了大陸市場,專輯裡的歌手一時風光無限,高曉松和老狼更是成了當時歌壇的“頂流”,《同桌的你》掃蕩了各大獎項的一等獎。

無數人在這張專輯裡窺見了他們的青蔥校園,他們的青春歲月。

黃小茂在這張專輯裡寫道:

“這盤專輯中的歌,都是曾經是校門裡的人和已經走出校門的人自己寫的。每一首歌的後面,都有一個平凡美麗的小故事發生過,每一首歌都是他們自己的青春紀念。我有一種衝動,想告訴年輕的和已經不年輕的人們,生命無償,而年輕美麗,它生於年輕的生命以及那些年輕的心靈中,它是我的,希望它也是你的。”

在此之前,大陸的音樂潮流以港臺地區為準,以搖滾為尊;在此之後,大陸掀起了一場“校園民謠”的風暴,大陸音樂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如果沒有我們當時做的這個大地專輯的校園民謠,可能會有另外的一個方式出來。但是會不會以一個呈現非常整齊的團隊形式出來,那可能是另外一個要去推測的事情了。不過,幸好,它確實呈現了我們那一帶裡頭最好的音樂。”(沈慶)

這些人改變了大陸音樂格局,同時也接受了音樂對他們的人生的洗禮,在他們選擇音樂的那一刻,他們的人生也在悄然間發生了改變。

如今的華語樂壇依然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黃小茂製作的歌曲仍然是那個時代的印記;高曉松除了寫歌,嘴皮子也是一絕;老狼一張口,不知道多少人的腦海裡浮現了同桌的那個她......

一群名校學霸,不務正業卻開創了中國音樂的新時代

今年是《校園民謠1》發行的第25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今年也是大陸流行音樂原創的第25個年頭。

25 年前,他們在洪流裡瞻仰前人們的風采;而今,我們在時代的洪流裡,聆聽著他們的傳說,如果時尚是一個輪迴,那麼音樂也是。

只是不知道下一場狂風巨浪又是誰在醞釀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