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金滅了遼,為何卻放任西遼存在?

六菠蘿說歷史


金國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於1125年滅亡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國後,就開始著手攻略富庶的北宋,對偏安一隅的西遼也就無暇顧及了。


遼國時期,居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被遼國契丹人殘暴統治,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後,為了擺脫遼國的壓迫,對遼國展開了軍事進攻。曾經不可一世、無往不勝的契丹鐵騎不復存在,腐朽的遼國沒有能夠抵擋住女真人的持續進攻,公元1125年,女真人一舉滅亡了遼國,建立了金國。

遼國即將滅亡之際,遼天祚帝的部將,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率領部分契丹軍向西出逃,到達可敦城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並於1132年稱帝,號“菊兒汗”,西遼正式建立。
契丹鐵騎


耶律大石立國號為遼,以此表示繼承遼朝。西遼建立後,爆發出了契丹人應有的彪悍戰鬥力,西遼不斷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並於1142年擊敗了塞爾柱聯軍之後,稱霸中亞,影響力遠播歐洲。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西遼,契丹人又迎來了軍事生涯的第二次巔峰。

金國當初滅亡遼國後,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滅亡西遼,而放任西遼的存在呢?

女真人滅亡遼國後,建立了金國,併入主中原,成為了中原王朝。此時的金國和北宋成為了鄰國,兩國領土交界數千裡。此時的金國統治者發現,南面的北宋要遠比曾經的遼國還要富庶,而北宋的戰鬥力也要遠遜於契丹人,北宋對於虎狼般的金國來說,也就成為了一塊肥肉,金國人又怎麼會放著眼前的肥肉不顧卻不遠萬里征伐不太富庶的西遼國呢。很快,金國人發動了對北宋的軍事進攻。
金國重騎兵


北宋雖然有岳飛、韓世忠等的抗金名將,但是北宋高層統治腐朽,徽欽二帝昏庸無能,北宋都城很快被攻破,包括徽欽二帝在內的兩千多名皇親國戚、朝廷重臣被金國人押解到了五國城,北宋滅亡,金國人大肆劫掠北宋百姓。償到侵略中原地區的甜頭後,金國人又馬不停蹄的對南宋展開了軍事攻略。
靖康之恥

相比於中原地區的富庶,西遼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西遼國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西遼國居於新疆、中亞地區,這些地方自然環境要比中原地區惡劣得多,很多都是荒漠戈壁灘,不僅如此,該地區土地貧瘠,能養活的人口也就十分稀少。像西遼這樣的情況,金國過來攻打又會得到什麼呢?

金國沒有進攻西遼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金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向西逃跑的那麼一小撮契丹人竟然會折騰出這麼大的成就,竟然又在遠離中原地區的中亞建立起了第二個遼國,這是金國統治者萬萬沒有想到的。


月夜讀春秋


公元1132年,遼國皇族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當了皇帝,耶律大石仍然以“遼”為國號,史稱“西遼”。

西遼的崛起,引起了金朝的警覺,金朝也曾經數次發兵攻打西遼,卻由於種種原因不是慘敗就是無功而返,最後只能坐視西遼的存在。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西遼幅員遼闊,實力強大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這是一個令周邊附屬國都害怕的大帝國。西遼的影響力都傳到歐洲,可見西遼實力之強大。

公元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令蕭斡裡刺為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東征金朝,但是東征部隊“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西遼能集結七萬大軍東征,可見西遼的軍力和國力都非常強盛。

2、進攻西遼得跨越大沙漠,路途遙遠、得不償失

據金朝史料記載:“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甕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西遼可敦城在今天的內蒙古境內,金朝的雲中縣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市,也就是說西遼的西部到金朝的東部最短距離都要三千餘里,也就是今天的一千五百公里。古代正常的行軍速度一天大約是30-50公里,也就是說從西遼最西部的可敦城到金朝最東部的雲中縣光正常行軍就得一個多月,這還是在茫茫沙漠中行軍。需要消耗的糧食、馬匹、水、物資等不計其數,而且沙漠中時常有沙塵暴,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

3、南宋的牽制和蒙古的崛起,讓金朝無暇他顧

比起西遼,金朝對南宋更感興趣。南宋要比西遼富碩的多,而且與金朝接壤,所以金朝首要的目標還是南宋。也正是如此,金朝把大部分軍力都用來對付南宋了,無力再攻打遙遠的西遼。

再者,蒙古的迅速崛起對金朝產生了巨大威脅。

可以說金朝前期最大的敵人是遼朝,中期最大的敵人是北宋和南宋,後期最大的敵人是蒙古。而對於西遼,金朝也曾經征伐過,但是由於以上原因最終也無奈他何。


諸葛不孔明


因為隔得太遠了。金國和西遼中間隔著大草原和大沙漠,誰進攻,誰吃虧,最後金國索性就不進攻了,默認了西遼的存在。


公元1124年,西遼的開國皇帝耶律大石認為遼國天祚帝無法完成復興遼朝的大業,於是他就殺掉了天祚帝派去監視他的人,自立為王,決心自立門戶。

當時遼軍基本被金軍殺的全軍覆沒,其富庶領土也基本都被金軍佔領,耶律大石審時度勢後認為,立即反攻是不可能了,他眼下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遠赴漠北,整合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後再反攻。

於是在同年,耶律大石便率領兩百鐵騎出奔大漠,直奔漠北重鎮可敦城。

耶律大石到了可敦城不久後,突然從南方傳來了天祚帝兵敗被俘的消息。

由於耶律大石是當時僅存的遼國高官中,級別最高的,因而他便不出意外的成為後天祚帝時代,遼國殘餘勢力的最高領導人。

當時,他不僅獲得了可敦城的兩萬遼軍精銳鐵騎的指揮權,同時也還獲得了草原上十幾個部落首領的支持,可謂是小有實力。


聽說耶律大石在漠北草原領導契丹民族死灰復燃,金國大將完顏宗翰怒了。他深知耶律大石的才幹,知道給他機會,以後必然會是金國的大患。於是他就極力向金太宗完顏晟遊說,要求出兵攻打可敦城。

但是由於當時金太宗已經下旨攻宋,金軍的主力全員開拔,準備南下,沒有多餘的力量可供完顏宗翰北征可敦城,因而耶律大石就僥倖的躲過了這一劫。(完顏宗翰就是金國五大貝勒之一的“粘罕”)

其後,金軍南下,兩年時間摧毀北宋,面對富庶的中原,女真人都開了眼,沉迷在了紙醉金迷和掠奪中原財寶上。對漠北草原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沒興趣,對耶律大石的威脅,慢慢也就遺忘了。



在宋金交戰期間,耶律大石認為繼續在可敦城待著沒前途,畢竟草原人口就那麼多,不足以與金國對抗。於是他就在金軍主力無暇顧及他的時候,率主力西征,去到了西域擴充地盤。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聽說耶律大石去西域搶地盤後,完顏宗翰高興了,他當即再次向金太宗建議,乘耶律大石不在之機,攻打可敦城,端了他的老巢。

但是由於當時金國大將完顏宗弼在黃天蕩被南宋大將韓世忠給圍了,金太宗手上沒有多餘機動兵力。於是他就只給了完顏宗翰一萬人,讓他去打可敦城。

這一萬人,本來就不多。而且還是臨時拼湊出來的雜牌軍(由燕雲地區的漢人和女真人組成的雜牌部隊),再加上完顏宗翰事先沒有做好後勤準備,倉促出擊。因而這一萬多金軍出擊後沒多久,後勤就斷了,還沒走到可敦城,就因為斷糧,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回去後,完顏宗翰再次提議攻打可敦城,但金太宗沒理會他。

其後,南宋和金國的戰爭規模升級,金軍主力淪陷在中原無法自拔。再加上當時成吉思汗的太爺爺合不勒汗大鬧漠北草原,多次擊敗金國的邊軍,並還曾一度攻取金二十七團寨,攪得金國北面一片大亂,使得金國陷入了兩面作戰的窘境。(金滅遼後,原本臣服於遼國的蒙古首領合不勒汗趁機獨立,一度統一草原,與金國對抗)

為了避免三線作戰,金太宗就直接否決了完顏宗翰攻打可敦城的提議,並警告他,不要沒事找事。

金太宗不想找耶律大石麻煩,但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腳跟後,他可就要找金國麻煩了。

畢竟滅國之恨不共戴天。

公元1134年,離開故鄉已經整整十年的耶律大石決心報仇。他派大將蕭斡裡剌率七萬大軍東征金朝。

大軍出征之前,耶律大石非常激動,據說一連幾夜,他都沒有睡覺。

然而,遼軍的這次行動非常失敗,就跟五年前完顏宗翰的那次北征一摸一樣。蕭斡裡剌帶著七萬大軍在大漠裡轉悠了幾個月,始終沒能走出去。其間,隨軍的牛馬多病死,遼軍後勤保障中斷,再繼續走下去,怕是要全軍覆沒。

於是,蕭斡裡剌就終止了這次東征,帶著遺憾的心情下令撤軍。

事後,耶律大石仰天大哭,心情低落。他對殺回老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然後,他便改革發展策略,全心全意向中亞發展。

不過耶律大石還是不甘心,他認為既然大軍出擊不太現實,那派出小規模部隊騷擾金國還是可以的。於是,他便在漠北草原的大沙漠邊緣地帶不停地派出小股騎兵出沒,騷擾金國。

他的此舉不為攻城略地,只是單純刷存在感。告訴金國人,自己還活著呢。


對於西遼騎兵反覆的騷擾,完顏宗翰和金國第三代皇帝金熙宗都非常惱火(當時金太宗病死了)。他們兩個一拍即合,隨即,完顏宗翰就帶著金熙宗旨意,率領兩萬多雜牌部隊深入大草原,搜尋西遼主力決戰。(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漢人)

然而這次北征的結果跟上次是一摸一樣,完顏宗翰在沙漠裡轉了幾圈,根本連遼軍的影子都沒找著。並且沒找著也就罷了,由於女真人對契丹士兵的欺壓,一支數量有幾千人的契丹偽軍部隊還成建制的逃走了。

幾千人的叛逃,而且還都是騎兵,這基本上可以說,仗是沒辦法繼續打下去了。完顏宗翰只得就此撤軍。

回去之後,完顏宗翰灰頭土臉,被金熙宗一頓譏諷。他是金熙宗的叔輩,卻被小皇帝如此嘲笑。再加上金熙宗後來嫌他煩,又故意找茬整他,把他又氣的夠嗆。於是,完顏宗翰最終就帶著遺憾,憤懣而死,終年58歲。

他死後,他的堂兄弟完顏宗弼開始掌權。完顏宗弼跟岳飛有死仇,發誓要滅南宋,殺岳飛給自己雪恥。於是他掌權後,金國就開始大舉攻宋。(完顏宗弼就是“金兀朮”)



1137~1140年,完顏宗弼連續與岳飛在中原血戰,金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就被耗在了中原。而打西遼的事,也就沒人提了。

1142年初,岳飛被宋高宗迫害致死,完顏宗弼心願得了,宋金遂達成全面議和,宋金之戰也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一年後,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

耶律大石死後,由於西遼的第二代皇帝跟金國的二代一樣,都對當年的契丹和女真的仇恨不感冒,沒興趣,因此西遼在進入蕭塔不煙和耶律夷列時代後,對反攻金國,殺回老家也就沒什麼興趣,不提了。(蕭踏不煙是耶律大石的皇后,耶律夷哥是他們的兒子)

此後的30年時間,西遼和金國都是各自的地盤發展經濟。期間發生了兩次小插曲,但雙方都沒有跟對方撕破臉。

一直到公元1175年,由於草原上的乃蠻人歸順金國,雙方才撕破臉皮。



乃蠻人原本是西遼的附庸部落,以幫助西遼在草原西部抵禦金國,同時也代表西遼在漠北草原宣示宗主國地位而存在。

其戰略地位和戰略價值非常重要。

所以當乃蠻部背叛後,西遼上下都此事都非常憤怒,紛紛喊打。而金國上下對此事則是非常高興。由於當時的金國皇帝正好是金世宗,此人有“北國小堯舜”之稱,在他的治理下,金國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完全不怕西遼來與自己一戰。

因而這件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後來,花刺子模興起,西遼要鎮壓花刺子模的反叛。而同時,蒙古部落也興趣,金國要對付蒙古人。因而無論西遼還是金朝,都開始走下坡路,再也沒有遠征對方的打算了。


Mer8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正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那麼,金國在滅了遼國之後,為什麼不乾脆把西遼給滅了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西遼是怎麼誕生的。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北方契丹部落,建立了遼國。

遼國建立之初,由於和北宋有領土爭端,經常和北宋幹仗。

結果你猜怎麼著,北宋被遼國打得落花流水。

之後兩國簽訂了“檀淵之盟”,宋朝每年都得給遼國送錢,這才保住了宋朝近百年的邊境和平。

顯然,宋朝對此心裡非常不好受。

北宋末年,遼國內部的一個女真部落完成統一,建立金國,並且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

北宋一看機會來了,不顧“檀淵之盟”,與金國聯盟,一起把遼國給滅了,解了心頭之恨,心裡舒服多了。

但遼國也非常的頑強,在天祚帝被滅之後,有一個叫耶律大石的男人跑到漠北的可敦城建立了西遼。

西遼就這樣誕生了,並且在耶律大石的領導下,還一路西擴,在西域稱王稱霸。

回到前面那個問題,金國為何放任西遼存在?

其實原因有三:

1,初期不想打

初期,金國在剛滅了遼國之後,發現原來打仗這麼簡單、宋朝好像更加弱雞。

於是,金國打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轉過頭來攻打富庶的北宋。

北宋表示很受傷,但是也沒辦法,由於實力差距,北宋一直遭受金國的侵略。

每侵略一次,宋朝就要賠大把銀子。

後來,金國乾脆來了一個全家桶,把北宋王室全給擄走了,北宋就這麼沒了。

(當然,還漏了個康王趙構,後來建立了南宋)

這時,金國完全沉浸在攻佔汴京的喜悅之中,在南方的富饒土地上無法自拔,對於西遼那片“不毛之地”,完全提不起興趣。

2,中期想打卻打不著

中期,西遼發展得越來越好,儼然成為雄據西域的一方大佬。

金國也知道西遼始終是個心病,於是金國大將完顏宗翰主動請纓攻打西遼。

不過當時金兵主力都在攻打南宋,兵力實在抽不出來。

結果完顏宗翰只能帶著臨時拼湊的一萬士兵出征西遼。

更尷尬的是,金兵還沒碰到西遼,結果自己在蒙古沙漠裡迷路了,缺水缺糧,人還死了不少,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

3,後期自身難保

後期,漠北蒙古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完成統一,建立了蒙古帝國: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此時金國和西遼的矛盾已經不算啥了,大家都在蒙古帝國的威懾下瑟瑟發抖。

南宋此時又“靈性”了一把,聯合蒙古帝國,三下五除二把金國給滅了,西遼也沒好到哪去,稍微扛了一下就沒了。

總結髮現,這三個原因都與宋朝有關,西遼能夠存在這麼久,一定程度上與宋朝的“默默助攻”分不開呀。



歷史百葉君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金國無動於衷嗎?當然不是了,金國其實對於西遼也一直有很高的警惕,雙方也多次爆發戰爭,但由於西遼是建立在漠北,後期還很快把發展的重心轉向西域地區,因此對金朝始終沒能形成直接的威脅,西遼也始終沒有成為金朝的戰略重點。

其實耶律大石在西逃之前,就曾經被金軍俘虜,但不久之後他從金軍營中出逃,後來又和遼國末帝耶律延禧發生了矛盾,自己在公元1124年帶200親兵西逃。之所以耶律大石能夠在後來立國,就是因為他確實逃出了金國勢力能夠著的地方。畢竟西遼和金國之間隔著西夏和茫茫大漠,雙方之間的攻伐是很難的。

雖然兩國相隔千里,但是還是有過幾次較大的軍事衝突的。剛開始,由於西遼地處偏僻,金國不知道耶律大石的根據地,所以並沒有派兵攻打。後來,金國從往來絲路的商人口中也得知了耶律大石大本營所在地,於是在公元1131年派大將粘罕和降金的契丹大將耶律餘睹一同發兵,想穿越戈壁沙漠徹底殲滅耶律大石的勢力。但金國大軍在戈壁沙漠中因為自然原因損失慘重,到達可敦城時已是疲憊之師,結果被耶律大石的軍隊輕鬆擊敗。



耶律大石在西遼苦心經營,一直以反金復遼為口號,團結契丹人,同時也和西夏還有宋朝互有來往,一起對付金國。不過他很清楚,現在實力不夠,無法對金國做出威脅的舉動,所以主要戰略方向是西域地區。儘管後來大石在西域立足,力量增強之後,也曾再次發兵東征,但卻和金朝西征的軍隊一樣,在戈壁大漠裡損失慘重,無力穿越。而金國得報後,再次由粘罕率兵反擊,但結果還是一樣,在戈壁大漠里人馬大批凍死,還導致其契丹副將倒戈,最終同樣無功而返。



到了後期,西遼的統治核心離金國越來越遠,雙方進攻由於戈壁荒漠和路途遙遠更加難了。金國還要對付南宋,已經無心管西遼,畢竟西遼也無法威脅金國。所以兩國基本上處於“和平狀態”。


歷史即故事


金國是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起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就在今天的東北地區和蒙古部分地區,金國成立後,最先要收拾的就是遼國,誰讓他們捱得近呢。

遼國被金國滅了,契丹耶律皇族並沒有放棄,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很有能力,率領遼國的很小一部分殘兵敗將一路西逃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重新成了遼國朝廷,史稱西遼。

耶律大石很有本事,很快就在當地收復了各個遊牧部落,組建了強大的軍隊一路向西進攻,佔領了很大的地盤。不但有現在新疆的全境,西亞部分地區,甚至一度威脅到了歐洲地區,西遼的勢力還是很強盛。

在中原地區,金國如日中天,滅了遼國後,今天出兵欺負欺負宋,明天出兵騷擾騷擾西夏,對遠在1000多公里外的西遼也沒有忘記,總想著金國、遼國已經是世仇,最好滅了他。

金國曾經也派遣軍隊討伐西遼,無奈都以失敗而告終,很簡單,要從金國出發去西遼,按當時的行軍速度至少要走三個月。

走上三個月發現還要經過兩大沙漠,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或者準格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要麼就去翻雪山。

這就沒意思了,完全是勞師遠征,辛辛苦苦走了三個多月,人疲馬乏,還要穿越沙漠,就算現代的軍隊要進行陸地穿越都難度不小,更何況在那個年代,關鍵是穿越完了沙漠,還要和契丹人打仗,這贏不贏另說,軍隊吃什麼,這是個大問題。

最後,金國在討伐西遼的行動以失敗而告終,西遼的耶律大石同樣也想過打回老家去,重建大遼榮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怎麼過沙漠,過了沙漠怎麼作戰,怎麼保證軍隊後勤。

金國和西遼都放棄了對互相的軍事行動,其實這種放棄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很忙。

金國忙著打北宋呢,中原地區的北宋要啥有啥,什麼都不缺,而且道路暢通,路程又不遠,金國進攻北宋順便帶點土特產,靖康年間,金國就大發了一筆橫財,不但搶劫很多財物,更是連北宋皇帝都俘虜了,致使北宋滅亡。

西遼也很忙,耶律大石眼見有大沙漠擋著金國的進攻,他就極力向西發展,基本把西域各國都打服了,甚至都把國都定到了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克馬克),他在西域地方真正當起了一方霸主。

金國和西遼就這麼和平相處下來,很有默契的“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雙方長途跋涉去打對方,真是得不償失,誰也不願意的。





李子涵一


為什麼金國會放任西遼的存在,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地圖在作怪


平時看到的地圖大多是上面這種樣式的,這就會給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一種錯覺,認為古代國家之間的邊界劃分是很準確,相鄰的國家之間彼此都很熟悉。

其實不然,古代的國家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甚至對於國界線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更別提外邊界駐紮邊防軍了。特別是遊牧民族政權,他們的當權者大多數情況下,連自己國家有多大都搞不清楚,就更別提國界線了。

耶律大石在西部站穩腳跟之後,曾派遣七萬軍隊東征金國,想恢復曾經的國土。結果還沒看到金國的邊界,就因為牲畜大量死亡,而被迫放棄,金國對這件事竟也毫不知情。由此可見兩個國家實際控制領地之間相差還是很大的。

金國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爭奪更大的地盤

金國佔領遼國東部疆土以後,看到了北宋軍隊的孱弱,於是南下對北宋發起了戰爭,結果輕而易舉的就把北宋消滅了。嚐到甜頭的金國統治者繼續南下,結果遇到了南宋的四大天王,岳飛、韓國忠、張俊和劉光世,金國深深的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實力。

中原地區更加富饒

相對西部的戈壁灘,南方的平原地區對金國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金國在攻下燕雲十六州之後,基本就確定了戰爭的方針。先拿下富饒的地方作為補給基地,然後再發動更大的戰爭,結果就像小日本一樣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民族本身的侷限

契丹族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活躍在北方的草原只上了,是地地道道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的眼界一般都很開闊,也都具有探索精神,所以他們能佔領的領土一般都比較大,像匈奴、突厥、蒙古一樣,領土都很大。



女真族是漁民出身,他們最開始實在興安嶺一帶打魚的漁民,因為受不了遼國的橫徵暴斂,才起來反抗的。漁民的活動範圍相對較小,所以在開疆拓土的事業上要比遊牧民族狹窄,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國土狹小。





歷史淘沙


金國俘虜了遼國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遼國滅亡。不過,遼國一個大臣,同時也是宗室之一的耶律大石,卻西遷成立了西遼。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要知道,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也算是強盛一時的帝國。如果西遼反撲過來,對金國進行反攻,金國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耶律大石劇照)

那麼,金國難道不害怕西遼的反撲嗎?他們為什麼對西遼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呢?

說到這裡,我們先從結果來看。當西遼崛起,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之後,他們是否與咱們預料的一樣,對金國進行反攻呢?

事實上,他們還真的反攻金國了。

1134年3月,耶律大石派出蕭斡裡刺擔任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浩浩蕩蕩,東征金國。七萬軍隊,這在古代戰爭中,數量自然是不少的。而且還都是騎兵。騎兵在古代是最精銳的部隊,打起來勢不可擋。不過,奇怪的是,這支軍隊,最終卻沒有打到金國。

為什麼沒有打到金國呢?

《世界征服者史》曾記載,說這支東征部隊,“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這裡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不過卻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其實也就可以解開了為什麼金國當時並沒有西征西遼之謎了。

其一,路途太遠。

這裡說到“行程萬里”,但是依然只是在半途中,還沒有踏入金國的地盤。由此可見,西遼和金國其實相隔是非常遙遠的,要想打到金國來,實在不容易。

既然西遼打到金國不容易,金國打到西遼,當然也是不容易的。

當年霍去病徵討匈奴的時候,深入匈奴境內上千裡,已經被認為是戰爭奇蹟了,這樣“行程萬里”,可以說是奇蹟中的奇蹟,更加不容易辦到。

有人可能會說,後來的蒙古人不是隔得更遠嗎?他們還西征滅掉西遼,甚至打到比西遼更遠的花剌子模呢。為什麼蒙古人就不怕遠呢?這隻能說,金國沒有蒙古那樣的勢力。

其二,補給困難。

西遼在東征的時候,其中提到“牛馬多死”。為什麼牛馬多死呢?主要還是因為路途之中,缺乏食物和藥物的補給,再加上氣候條件惡劣,因此牛馬生存極為困難。這裡只說到牛馬,並沒有說將士的情況。不過,既然牛馬的生存都極為困難,將士的生存不用說就很明白了。

西遼東征這麼困難,金國西征的困難肯定是一樣的。

有人可能又會問,後來蒙古西征西遼及花剌子模,為什麼沒有遇到補給困難的問題呢?

《蒙古黃金史》上對此有記載,當年蒙古人西征的時候,提前一年派出一支小分隊,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燒火燒荒,燒出一條寬約一里的通道。這個通道是做什麼用的呢?是走的路嗎?不是的。蒙古人的目的,是讓這些通道上長草。等到第二年大軍前往的時候,牛馬沿途都有草了。牛馬有草可食用,軍隊也就有補給了。

只能說,西遼當時還沒有想到這樣的辦法。或者說,他們的準備還不夠充分。

而金國畏懼沿途補給的問題,他們自然就沒有西征。

其三,別有所圖。

西遼當年半途而廢。除了沿途遇到巨大困難外,還有一點,就是他們覺得攻打金國有些得不償失。什麼得不償失呢?金國太遠,而征服就近的一些國家,所能得到的收益,比征服金國所能得到的收益多多了。事實上,當時西遼確實在西域打出了一片天地,包括花剌子模,一開始也是倒在西遼的腳下的。

既然在西域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對於眾多的西遼人來說,打敗金國,報仇雪恨的願望,就不是那麼強烈了。

同樣的,金國也是別有所圖。他們當時的興趣是北宋。北宋的沃野千里,北宋豐富的物質財富,北宋高度發達的文化,對於金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而且,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說,進入中原,成為中原之主,一直是他們的一個夢想。當他們正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努力一把呢?

西遼那麼遠,他們想要反撲又很不容易,因此,這一個威脅就不足為據,可以不去管他們,一門心思放在征伐宋朝上。

(參考資料:《世界征服者史》《蒙古黃金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西遼是由遼朝滅亡後的耶律大石創立的,地處中亞地區。歷經三帝,開國皇帝耶律大石於1132年二月稱命改元延慶。歷時八十三年,於1218年被蒙古帝國吞併。回答為什麼金國對西遼置之不理非常簡單耶律大石曾經試圖穿越大漠恢復故國無功而返。西遼就再未對金髮起大規模戰爭。對於金來說南宋的威脅遠大於西遼更何況西遼與金並不是鄰國。



愛玩Minecraft的小白


這不是一個軍事問題,也不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完全就是個地理問題。金想徹底消滅遼國,遼又想苟延喘,延續國祚,一個想追,一個要逃,反正不接觸就行,西遼跑得遠,最後建國的地方離金國有一千多公里,關鍵是中間還隔著幾個廣袤無垠的大沙漠,這下大家都消停了。

金國是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起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就在今天的東北地區和蒙古部分地區,金國成立後,最先要收拾的就是遼國,誰讓他們捱得近呢。

遼國被金國滅了,契丹耶律皇族並沒有放棄,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很有能力,率領遼國的很小一部分殘兵敗將一路西逃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重新成了遼國朝廷,史稱西遼。

耶律大石很有本事,很快就在當地收復了各個遊牧部落,組建了強大的軍隊一路向西進攻,佔領了很大的地盤。不但有現在新疆的全境,西亞部分地區,甚至一度威脅到了歐洲地區,西遼的勢力還是很強盛。

在中原地區,金國如日中天,滅了遼國後,今天出兵欺負欺負宋,明天出兵騷擾騷擾西夏,對遠在1000多公里外的西遼也沒有忘記,總想著金國、遼國已經是世仇,最好滅了他。

金國曾經也派遣軍隊討伐西遼,無奈都以失敗而告終,很簡單,要從金國出發去西遼,按當時的行軍速度至少要走三個月。

走上三個月發現還要經過兩大沙漠,就是今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或者準格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要麼就去翻雪山。

這就沒意思了,辛辛苦苦走了三個多月,人疲馬乏,還要穿越沙漠,就算現代的軍隊要進行陸地穿越都難度不小,更何況在那個年代,關鍵是穿越完了沙漠,還要和契丹人打仗,這贏不贏另說,軍隊吃什麼,這是個大問題。

金國在討伐西遼的行動以失敗而告終,西遼的耶律大石同樣也想過打回老家去,重建大遼榮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怎麼過沙漠,過了沙漠怎麼作戰,怎麼保證軍隊後勤。

金國和西遼都放棄了對互相的軍事行動,其實這種放棄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很忙。

金國忙著打北宋呢,中原地區的北宋簡直是人間天堂,要啥有啥,什麼都不缺,而且道路暢通,路程又不遠,金國進攻北宋簡直就是旅旅遊,順便帶點土特產,靖康年間,金國就大發了一筆橫財,不但搶劫很多財物,更是連北宋皇帝都俘虜了。

有了北宋這麼好的鄰居,金國哪還看得上西遼那鳥不生蛋的地方,除了沙子、草原、雪山啥都沒有。

西遼也很忙,耶律大石眼見有大沙漠擋著金國的進攻,他就極力向西發展,基本把西域各國都打服了,甚至都把國都定到了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克馬克),他在西域地方真正的當起了一方霸主。

金國和西遼就這麼和平相處下來,很有默契的“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各玩各的吧,大家都要吃飯,過日子。昇華一下,環境保護很重要,由於環境的惡化,大家打個架都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