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法國反對歐盟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歐美貿易談判前景如何?

財經宋建文


貿易戰這件事,還真不是誰慫誰拽,誰有骨氣或是誰是軟蛋這麼簡單。

七師弟先說數據,美歐貿易是全世界貿易比重最大的貿易體量,美歐貿易佔到了全球外貿的30%,在資本主義的視角下,我們可以說這30%的美歐外貿基本上養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毫不誇張。歐盟委員會此前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如果雙方能夠在一定範圍內達成一致,那麼歐洲對美外貿可以上漲8%,美國對歐盟出口上漲9%,也就是說如果情況理想,那麼歐盟損失將近100-200億左右的順差。宏觀上來說,肯定是吃虧的,因為此前從2016-2018年,歐盟對美順差一直都是超過1000億歐元。

特朗普的“減差”邏輯——越減越差!

過去近5年以來,世界強勢經濟體對美貿易全是順差,且在2017年依然是擴張趨勢,這是特朗普著急發動貿易戰的原因。就拿2017年來說,歐盟對美順差1100億歐元,我國對美順差3700億美元,日本對美順差689億美元,韓國對美順差360億美元,印度對美順差230億美元,墨西哥對美711億美元。美國2017年的貿易逆差是5660億美元,也就是說,2017年,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賺了美國人5660億美元。(這是08年以來最高水平)

美國再這麼下去顯然是不行的,特朗普再這麼下去也是要下臺的,所以特朗普著急上火發動了瘋狂的貿易戰,目的就是減差,途徑就是關稅加權力大棒。但是可笑的就是,特朗普打了一整年的貿易戰,結果是:

2018年,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賺了美國人6210億美元,是美國自建國以來!!243年最高逆差記錄!!

美國使用政治利益使得歐日韓等經濟體出血讓路

美國的外貿成績單如此不堪的原因是,關稅引發的國家保護雖然有力刺激了本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鋼鐵,汽車與能源,但是其他國家的對美關稅反擊卻使得美國的出口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便開始使用政治利益交換的方式換取歐盟,日韓等經濟體為特朗普的減差讓路。

比如特朗普主導半島和平,把文在寅送上韓國曆史重要一頁,文在寅也忍氣吞聲地簽署了新的美韓FTA,2018年韓國對美順差下降到了150億左右的水平。今年第一季度,韓國進口美國能源達同期水平的4倍之多。

比如特朗普答應將F35生產線在2018年在日本開設分支,允許日本自己組裝生產下線,同時特朗普基本上保證了安倍近兩年來的順風順水,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雖然總體依然順差美國,但是現在1.5億一架,當年4億一架的F35我安倍最先買了50架,特朗普你還要說啥?為了不激怒美國,安倍前天又刷了110億美元的導彈。

歐洲方面也是一樣,在特朗普加大了北約方面尤其是東歐欠發達國家的軍事關注與投入之後,美國在歐盟內部拉到的選票還真的不少,反正英國要脫歐了是無所謂的,而歐盟選擇與美國談判,一旦重新談成,吃虧最多是德國其次是法國然後是比利時,獲利的是其他國家。

這也就是本次歐盟內部投票,法國和比利時是反對票,德國是棄權票的原因。

特朗普提出的諸多條件包括什麼呢?

1、我們一起打壓德國車 (這個條件似乎也對我們提出了,所以女車主坐上引擎蓋的新聞被媒體放大,奔馳品牌都特麼幾十年了,之前從來沒有新車漏油嗎?大家想想)

2、外面買1.5億一架的F35,北約朋友買,85折!其他的軍火,9折!

3、薩德不收錢部署!

4、未來我美國擺2個軍四個師在東歐國家,不信拉不動你們的消費!

在這些條件下,歐盟內部欣然通過了對美談判的投票。

法國的算盤——利比亞、歐洲軍、新伊核協議與軍火崛起

自從中右翼的馬克龍上臺之後,法國做大做強的決心是明顯的,行動也是有的。目前從法國的種種做法來看,就是穩住伊朗和利比亞兩個油庫,手拉德國組建歐洲軍保證自己的話語權,同時在歐洲內部和北約內部擴大自己的軍火市場。這是法國要求英國協議脫歐,瘋狂扶植空客和達索(2018年光國家投入就是200億歐元),同時近期出兵利比亞的邏輯。

在歐美貿易戰之中,法國是反美僅次於德國的人選,原因是法國雖然鋼鐵對美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卻可以藉助歐美分手之際擴大自己的軍火貿易以及加固自己在中北非市場的影響力與份額。特朗普專門拉攏過法國,號稱打造法美為點狀中心的美歐貿易新格局,被馬克龍斷然拒絕。

但是有華約時跟華約,華約沒了混北約的東歐國家,顯然就是有奶便是娘,起碼在歐盟對美貿易談判這件事情上,東歐小國為了自身利益,以數量優勢把法國給賣了,未來如果歐盟再這麼賣法國幾次,那麼法國搞不好未來可能也要協議脫歐了。


七師弟


這次在和美國的貿易談判種,法國終於破天荒的態度強硬了一次。縱然不能改變歐盟和美國展開談判的大趨勢,但是也足以說明美國和歐盟之間貿易糾紛的矛盾之深。歐盟和美國在貿易方面有不可避免的競爭和糾紛,歐盟對美國在貿易方面的步步緊逼早就忍無可忍,但是迫於現實,歐盟最終還是不得已坐到談判桌上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

這次美國威脅向歐盟加徵關稅,最主要就是認定歐盟對飛機制造公司空客有補貼行為,威脅到了美國波音公司的利益。空客公司是1970年於法國成立的,和美國波音公司有直接競爭關係的飛機制造公司。

歐盟和美國的貿易談判,大有可能歐盟被迫簽下城下之盟,向美國作出妥協讓步。因為在貿易方面,商業大亨特朗普還沒有對誰開過綠燈。更別說美國是歐洲國家在安全上的靠山,美國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歐盟。雙方在多個領域的廣泛合作決定了美國在美歐談判中佔據主動權。而且美國對歐盟的貿易制裁有更遠的考慮。

特朗普在貿易上對歐盟採取行動,提高關稅,根本目的是要弱化歐盟,以免歐盟實力坐大影響到美國一家獨大的地位。雖然特朗普商人出身,之前並沒有從政的政治經歷,但是國際政治博弈就類似於商業競爭,各個國家追求的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削弱對手力量。特朗普在打擊對手,保證美國國家利益方面,絲毫不會含糊。別說歐盟,加拿大,韓國,日本等等美國的鐵桿盟友,都無一倖免。

美國的這種思維決定了在美歐貿易談判中,特朗普必將是奉行一貫強硬的貿易政策,對歐盟提出苛刻條件,在威逼利誘之下把歐盟教訓的服服帖帖。最終歐盟也將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雖然這次法國態度強硬,但是最終沒能夠阻止歐盟和美國進行談判。面臨美國的強勢,實力不如美國的歐盟也必須老老實實的按照美國的要求作出相應改變。

以上內容僅僅代表個人掛點,歡迎瀏覽支持,同時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