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為了避免混淆而改名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貴州歷史悠久,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截至2018年底,貴州省下轄6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其中,就岑鞏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為思縣,為了避免和思南縣混淆,所以改為岑鞏縣。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為了避免混淆而改名

首先,岑鞏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地處貴州東部,黔東南州東北部,位於東經108°20′~109°03′、北緯27°09′~27°32′之間,東接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南連黔東南州鎮遠縣,西鄰銅仁市石阡縣,北抵銅仁市江口縣、銅仁市。岑鞏縣距凱里市154千米,距貴州省會貴陽市335千米,總面積達1486.5平方千米。就岑鞏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貴州省岑鞏縣一帶屬黔中郡這一建制。漢朝時期,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一帶屬武陵郡這一建制。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為了避免混淆而改名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岑鞏縣一帶屬蜀漢的疆域。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在該地區設立置奉州。建德三年(574年),改為黔州。在南北朝時期,今岑鞏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85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設立清江郡清江縣。十九年(599年),在該地區設立巴東郡務川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設立羈縻思州。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今岑鞏縣一帶屬巫州夜郎縣。天授元年(690年),改夜郎縣為峨山縣。長安四年(704年),以峨山、渭溪二縣設立舞州。乾元元年(758年),複名思州。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在該地區設立思州郡,後改為務川城。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為了避免混淆而改名

最後,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今岑鞏縣一帶屬湖廣行省思州宣撫司。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今岑鞏縣一帶屬貴州承宣佈政使思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貴州省思州府。到了1913年,改思州府為思縣,隸黔中道,今岑鞏縣一帶屬之。到了1930年3月,為了避免和思南縣混淆,所以將思縣改為岑鞏縣。至於岑鞏縣這一縣名,因為岑鞏山而得名。岑鞏山,位於岑鞏縣思暘鎮西北部岑峰村內,主峰大坡頭海拔972.8米。如今,岑鞏縣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截至2018年底,岑鞏縣總面積達1486.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3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