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2005年9月初,趙泰來獲“2005年世界傑出華人獎”與陳香梅、金庸等在香港同臺領獎。

趙泰來1954年生於廣東東莞,英籍華人,文物收藏家、畫家,為近代著名外交家、中華民國司法總長、外交總長伍廷芳的曾外孫。15歲移居香港,繼承了祖上一批文物。他先後多次將自己及家族的5萬多件收藏品捐贈給國內博物館,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二級文物,估價逾8億元人民幣。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23歲,他繼承了祖傳的數萬件文物

趙泰來祖父和父親在香港掛牌行醫。新中國成立後,父親攜家小回到東莞老家,在虎門鎮醫院當起了普通醫生。趙泰來從4歲起開始學畫,其工筆畫功底深厚,曾深得張大千先生賞識。

1969年,“文革”中失去雙親的趙泰來到香港投奔親人,因祖母與黃君璧、張大千、趙少昂等人交好,趙泰來得以師從這些國畫大師,學習中國畫,還成了趙少昂的入室弟子。於是,在家習畫,到電視臺主持文物鑑賞講座,或是到各處去開書畫展,便幾乎成為這位年輕人生活的全部。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這一切在他23歲那年發生了突變。

“1977年,姨媽偷偷告訴我,在香港和歐洲有一批遺產要我繼承,再三交待:不能對外洩露一個字!”這批神秘的遺產多少讓趙泰來有點緊張。

不久,趙泰來見到了香港的那部分遺產:兩層樓的收藏品。姨媽告訴他,在歐洲還有更多。為了守護這些祖傳寶物,姨媽終生未嫁。

1985年,趙泰來接到去英國接受遺產的消息。在自家莊園,他打開了封存多年的地窖門,大大小小難以計數的木箱,直堆到門口。這一切令趙泰來目瞪口呆。

這些寶物大多是曾外祖父伍廷芳所珍藏。伍是清末駐美國、秘魯等國的大使,中華民國成立後任司法總長、外交總長、代總理,風雲際會,成就一世聲名。家族藏品經3代人不斷收藏補充,傳到趙泰來手上逾數萬件之多。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37歲,他開始捐出祖傳的文物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有好友勸趙泰來:“這麼多好東西,你保管也難,不如捐給國內有能力收藏的博物館。”這些寶貝能給更多的老百姓欣賞,比放在倉庫裡不更好嗎?趙泰來當即決定:捐!

到了1991年,也就是他37歲那年,趙泰來分兩次向江蘇省鹽城博物館捐贈各類文物共853件,又向中國歷史博物館捐贈清代名家書畫作品32件。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粗略統計一下,迄今他已向國內各大博物館捐贈文物5萬多件,其中不乏金縷玉衣、王子午鼎等珍貴文物。家中自曾外祖父伍廷芳起,經3代人不斷充實收藏的文物,基本被他捐光了。趙人泰來捐出的文物估價約8億元,其實,有些文物,其價值又怎能用錢來衡量?他捐贈的西藏唐卡,論質量、品級僅次於拉薩布達拉宮的收藏。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趙泰來為整理這些文物所付出的辛勞更是非常人所能體會。“為了清理地窖裡的東西,我做了10年苦力,幾乎天天出去找包裝材料。因為不敢找人幫忙,只能自己親自上陣。”他說,由於英國一塊包裝泡沫賣4英鎊,整理那些文物,光包裝材料就花了幾十萬英鎊。

為了把這些文物運送回國,趙泰來賣了倫敦的4處別墅,當作路費。他還自費到日本,花上百萬元把唐卡裱好後再捐出。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51歲,他慶幸那些文物找到安身之處

許多人不理解趙泰來的舉動,甚至有人說他“神經不正常”。趙泰來總是一笑了之。

儘管“身價不菲”,趙泰來卻始終過著簡單生活:坐公共汽車,買減價衣服,吃粗茶淡飯。他說“人生很短暫,錢不是很重要,夠用就行了,能夠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才是人生的樂趣。”

總面積1萬平方米、設在東莞粵暉園的趙泰來珍寶館將於明年開館。整理10年,又運了10年,趙泰來終於讓這些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回到了祖國。趙泰來慶幸給那些文物找到了安身之處。

將5萬件瑰寶捐給國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