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國四處出擊,但為何卻不對印度的發展進行圍堵?

伊帆小妞


美國四處出擊卻為什麼不圍堵印度?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人認為是因為印度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它再怎麼折騰也就那樣,所以美國完全沒必要擔心印度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另外也有人認為印度現在還不夠強大,或者認為美國需要印度幫助自己圍堵其它國家。然而以上這些解釋都會跟現實的情況產生很多矛盾,美國不圍堵印度的真正原因確實是因為印度不會對美國的根本利益構成威脅,不過印度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原因不是因為印度不夠強大,而是因為印度跟美國是相似的國家。



有些人認為美國不圍堵印度是因為印度不夠強大,但是如果我們這樣解釋美國不圍堵印度的原因,那請問美國為什麼要圍堵古巴和伊朗這些國家呢,難道古巴和伊朗比印度還要強大?印度人口總量是美國的4倍,其領土面積也有300萬平方公里,只要稍微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印度至少是一個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國家。即便是現在印度的綜合國力在全世界也是位居前列,並且印度不僅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它還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印度政府從來不掩飾自己成為世界大國的雄心。難道美國人會看不明白印度的實力遠遠強於伊朗和古巴等國家嗎?所以國力不行絕對不是美國不圍堵印度的原因。
(印度航母)


另外有些人認為美國現在不圍堵印度只是因為時間還沒到,等以後印度強大了美國就會圍堵印度。然而這種解釋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實際上美國會不會圍堵一個國家跟這個國家是不是已經很強大沒有任何關係,美國也從來不會等把自己的對手培養強大了再來圍堵,它只會把自己的對手扼殺在襁褓當中。當年美國退役的小鷹號航母都想要“送給”印度,現在美國更是想要把F-16戰機的生產線搬到印度,這一切都足以說明美國根本沒有把印度視為自己的對手。

當然,也有人說因為印度是美國對手的對手,所謂對手的對手就是朋友,為了讓印度幫自己圍堵別的國家,所以美國沒有圍堵印度。不過這種解釋也是有問題的,因為所謂印度能夠幫助美國圍堵別的國家,這種觀點本身就是半個偽命題,憑印度的實力,它能夠圍堵誰呢?美國面對自己的對手還是得靠它自己,而且印度的發展潛力在全世界數一數二,如果印度真的是美國的對手,那無論印度可以幫助美國圍堵哪個國家,美國也不會輕易放過它。
(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之所以不圍堵印度,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印度和美國都不會威脅到對方的利益,所以它們不會害怕對方。我們可以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冷戰時期全世界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蘇聯,另一個是美國,同樣是超級大國,英法等國面對強大的蘇聯瑟瑟發抖,但是它們卻從來不害怕美國,即便蘇聯解體之後美國現在一超獨霸天下,英法等國也不害怕美國,原因在哪裡呢?因為美國和英法是一類國家,但是蘇聯和英法存在巨大的差別。印度和美國的關係跟英法和美國的關係是類似的,因為印度和美國是一類國家,所以美國不害怕印度的強大,印度也不害怕美國。至於印度和美國相似在哪裡,美國和它的對手又有什麼區別,這個李姓先生就不講得太深了。


李姓先生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美國現在在世界上四處搞亂,特別是在中東,搞和很亂。把伊拉克搞亂了,把敘利亞搞亂了,把也門搞亂了。總之,給人感覺,只要美國插手的地方,都亂了。美國搞亂就兩個手段,一個是軍事幹預,二一個是扶持反對派。不管是用哪種方式,被搞的國家都亂了。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印度沒被搞。即使印度用手段吞併了錫金,取消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特殊地們,印度一直沒被美國搞。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是這個國家有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內部條件是這個國家不亂,一旦這個國家亂了,條件再好也沒用,伊拉克和利比亞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這兩個國家在沒被美國盯上前,國內的基礎都非常好,醫療、教育等方面保障的非常好,老百姓日子過得非常舒服。但因為被美國盯上後,這兩個國家就亂了。看看現在的情況,這兩個國家的老百姓日子過得都不好。特別是利比亞,武裝鬥爭還非常激烈,老百姓哪有好日子過。外部條件是,國際社會給予其發展空間。一個國家亂了,國際上的國家一般都離的遠遠的,不敢沾邊。因為,一個國家亂的時候,投進的錢,都打了水漂。因此說,一個國家沒有好的內部環境,也就沒有好的外部環境。

美國在世界上做的這些事,最主要的原因是維持其美元霸權地位,維護美國人的利益。伊拉克和利比亞為什麼被美國搞,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國家要拋開美元,另起爐灶。美國當然不高興了。如果全世界國家都象這兩個國家,美國的利益從哪來?

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只要哪個國家超過其國民生產總值60%以上就會被搞,政治上不斷搞亂,經濟上不斷制裁,直到把這個國家搞的非常差才行。從英國、德國、前蘇聯、日本等等,都是因為經濟能力威脅到美國人利益才被搞。美國人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讓自己得便宜。

搞清了這個邏輯,就明白這麼多年來,印度為什麼沒被美國人搞了。

印度建國70餘年了,一直沒有被美國重視起來,所以印度有70多年的發展時間。而印度確實不爭氣,發展的一直不太好。印度雖然現在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然而人均GDP才2000美元。看起來挺有錢的國家,其實並不富裕,所以才沒被美國人放在眼裡。在我看來,具體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這是最重要的,印度的經濟總量遠遠威脅不到美國。印度現在的GDP大約2萬億美元,離美國的20億美元差的很遠,即使美國坐著不動,印度30年內也無法達到美國的60%。歷史上,凡是被美國搞的國家,都是因為其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60%,美國人感覺到了危險,才對這個國家進行圍堵。因為印度的經濟總量太少了,只有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時候,才能引起美國人的警覺。印度的經濟總量想達到10萬億美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

現階段,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7%,看起來增長挺快,哪是因為基數少。一旦印度的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的時候,增長速度就會下來。但偏偏印度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問題,諸如基礎設施不足,勞動效率不足等問題都制約了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只要印度的經濟總量不夠,美國人才懶得對印度施加手段。

第二,印度的工業能力不夠,無法威脅到美國。說到這一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軍事技術上美國和俄羅斯敢把高端武器裝備賣給印度,不怕印度學會。印度現在的工業化只達到15%,現在仍然是個農業國家,遠遠威脅不到美國人的利益。

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不是有前途,關鍵看製造業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密集型製造業先後經過了三次轉移。第一次是由西方發達國家轉向了韓國、臺灣、泰國等。第二次是轉向了我們,導致我們國家工業化水平有了質的提高。第三次是轉向了東南亞和南亞等國家。即使是這樣,印度在承接第三次工業化轉移的過程中,表現並不突出,甚至不如越南。在利用外資方面,印度一年下來吸引外資也就百億美元的水平。工業化無法取得長足的進步,自然無法引起美國人的注意,無須對印度進行圍堵。

第三,美國人現在忙的很,沒時間對印度進行圍堵。這些年來,美國人可很忙啊。在北非,美國人要對付利比亞;在南美洲,要對付委內瑞拉;在東亞,要對付東方大國;在中東,要對付敘利亞和伊郎。總之說,美國人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要對付的國家太多,哪有空對付印度啊!

以上所說的這些國家,在資源等各個方面都對美國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給人的感覺是,美國人現在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哪些直接影響到美國利益的國家,美國人才趕緊去對付。對印度這樣的國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威脅美國人利益,他們來不及進行圍堵。

第四,美國人把印度當作了棋子,現在需要利用,得給點好處,怎麼會進行圍堵呢?這一點很好理解。在美國人看來,威脅其利益的國家中,東方大國算是一個了。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就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打擊。其中,發揮印度的作用算作手段之一了。

在這方面,美國人制定了印太戰略,發揮作用的國家中,第一梯隊有日本、澳大利亞,第二梯隊就有越南、印度等國家。特別是印度,因為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口較多,地理位置又好,在圍堵東方大國中,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既然利用了,就要給點好處。不僅不能圍堵,還要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有所表示。比如,印度單方面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問題上,美國人的態度就令巴基斯坦非常失望。本來巴基斯坦和美國是盟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美國偏向巴基斯坦完全說得過去。事實是,美國人選擇了印度。

從以上分析看,印度人因為發展的一般,無法威脅到美國人的利益,美國人沒必要對印度進行圍堵;從印度的潛力看,也一般般,美國人不屑對印度進行轉堵;從時勢發展的情況看,美國人需要利用印度,不能對印度進行圍堵。這真是印度之幸啊,可以有時間進行國內的經濟建設,但印度能利用好這難得的機會?我看未必!因為印度國內存在影響社會發展的問題一直未有效解決,想利用這個機會發展起來非常難。(完)


無事說天下


印度目前的體量,對美國還構不成威脅,影響不到美國的霸主地位。對坐二望一的國家,美國會重點照顧的。比方說,蘇聯、日本、歐盟等,經濟體量佔到美國百分之六十或者更高,美國就會出手打壓,因為再發展下去就會威脅到一超獨霸的地位,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雄視天東


印度就是扶不上牆的阿斗,根本不足為懼,關鍵是,它還喜歡跟中國作對,牽制中國,你說美國有啥理由要圍堵它???


fvki


它是想用印度制衡中國


救風


印度是世界戰略格局非常重要得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主流國家極力拉攏的對象,要說印度有多特殊,從印度當初發展核武器就能看出來美國對印度的縱容。

近些年來印度發展勢頭高歌猛進,表現出了強大的潛力,印度也變得財大氣粗,大量購買軍事裝備,在世界積攢了很好的國際好評,面對印度顯現出來的潛力,美國卻不進行圍堵,為什麼呢?



印度獨特的戰略位置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印度從地圖上來看,印度半島像一個錐子一樣直插在印度洋,印度能憑藉優越的地理優勢控制印度洋,在印度洋上有一條世界最為繁忙的海上貿易航線,東南亞各國同歐洲、中東貿易都經過印度洋。

美國在印度洋一直極力拉攏印度加入“印太”戰略,就是看中印度的地理位置,來遏制東方大國發展,印度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美國與印度交往中也常常通過經濟援助拉攏印度,印度地理位置很符合美國海權在世界的佈局,美國通過控制海上貿易航線,進而達到控制世界目的。



南亞次大陸一分為二

英國在在離開印度之前留下了一個世紀難題——克什米爾地區。

英國和美國怕印度成為稱霸印度洋的霸主,給印度製造了一個對手——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仇恨是解不開的疙瘩,雙方也因為歷史遺留下問題發動了好幾次戰爭,美國也是經常視情況拉偏架,在巴基斯坦處於弱勢時,美國就會出來為巴基斯坦打氣,印度也就發發牢騷適可而止。



隨著東方大國西進戰略實施,美國為了進一步遏制東方發展,極力的支持印度發展,拉攏印度參加美國軍事聯盟演習,印度也樂意同美國交往,美國盟友也時常支持印度對主權的主張。

印度想要發展大國戰略,除了海權發展尚好,陸權已經被堵死,只能向西發展,向西卻被巴基斯坦給堵死,有巴基斯坦這個老冤家牽制印度,美國根本不擔心印度發展壯大,而且還能遏制東方西進戰略,所以美國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印度財大氣粗

印度近些年對外軍購也是大手筆,一向財大氣粗的中東都有所不及,印度軍購佔據全球軍購12%,俄羅斯是印度第一大軍購出口國,美國稍微次之,印度財大氣粗的手筆各種的買買買,吸引了世界各國軍火出口國紛紛示好印度,美國為了想分一杯羹,也極力的討好印度,畢竟印度一買就是整條生產線,其中附加價值又非常大。

俄羅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出口國,軍購採購金額達到百億美金,這對俄羅斯單腿跳的經濟絕對是很好的外匯,美國為了打擊俄羅斯經濟,這些年一直對俄羅斯施行經濟制裁,俄羅斯和印度軍購無疑是在為俄羅斯輸血,美國當然不願意這種情況發生,印度就成了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香餑餑。



結語

印度隨著經濟發展壯大,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加之印度國內軍工體系不完善,印度軍事裝備依然是買買買的節奏,印度在未來依然是美國拉攏的對象。


難明我心


首先,印度現在就像90年代的中國,是所有國家的香餑餑,中國也不例外。其次,印度人也不傻,他們也不會完全相信米國。最後,美國的內部經濟結構已經趨於畸形,要不是有能源、糧食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早就崩盤了。目前看美國需要對自己的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避免崩盤,這也是川普上臺的契機(這麼愣還有近一半的民意支持,本身說明美國人其實對政治正確下掩蓋的社會畸形並不是視而不見),美國的獨特特點決定了米國要攘內必先安外。否則一個北美洲可撐不起20萬億美元的體量(美國經濟可是超高附加值經濟區,經濟不增長就是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