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理財週刊》,作者是上海《理財週刊》社長周虎先生。

【昆哥的話】從今天開始,隆重給大家推薦一位父親的文章連載《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的孩子的》。封面上這位英俊少年,來自上海,已經被新常春藤大學之一的美國紐約大學提前錄取了。也許您會想:這篇文章是寫“雞娃”的成功經驗嗎?是關於一個“落後”孩子的勵志逆襲嗎?其實並不是。如果您認真看下去,保管會有大大收穫。

如何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是今天幾乎每個家庭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家裡的孩子如果學業成績中等,家長們就更是苦惱不已,焦慮萬分。從今天起,我們分上、中、下三篇,連續三天刊發這組育兒文章,希望能夠為部分家長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鑑。今天刊登的上篇分三塊內容,分別是:一、為什麼說他是一箇中不溜秋的孩子?二、碰到中不溜秋的孩子怎麼辦?三、中不溜秋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優點。全文約5000字,閱讀需7分鐘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兒子剛剛被美國紐約大學提前錄取,讓我們全家非常高興,很多親朋好友都來祝賀。說實話,他這次能夠中榜紐約大學,多少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為什麼?因為紐約大學是美國的一所排名前30的新常春藤大學,雖比不上哈佛、普林斯頓等著名綜合性大學,但它因為身處國際大都市紐約市中心,又湧現過30多位諾貝爾獎教授,屬於世界上一流的潮牌大學,其對新生的入學要求相當高。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而我的兒子從小到大就是一箇中不溜秋的孩子,學習成績在班級就是中游水平,更不用提在年級的排名了。14歲時,他又被我們一個人扔到美國讀初中,平時在我們身邊接受管教的時間就更少了。我們對他的叮嚀囑咐儘管綿綿不絕,持續不懈,但基本也就是隔空對話,鞭長莫及。因此,這次兒子能夠通過ED(Early Decision,美國大學的一種具有約束力的提前錄取),一舉中的,提前半年被紐大錄取,而學校裡很多成績比他好的同學都沒有被錄取,我想我只能用“成功逆襲”一詞來形容他。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不少熟悉的朋友都好奇地來問我,看你平時對他管理鬆鬆垮垮,放任自流,你究竟有什麼法道,把一箇中不溜秋的孩子提前送進紐約大學?

我仔細回顧了一下他的成長經歷,發現確實挺有意思。如果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那就是:放下不放棄,不走尋常路。我和他媽媽對他的管理確實有點與眾不同。我們沒有學過什麼教育學,也不懂什麼育兒經,一切都憑自己的直覺,佛系教子。因為沒有時間系統整理了,我就把想到的故事一個一個曬出來,希望與各位望子成龍的家長分享交流。不過,由於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每位家長的心臟承受力也有大小,而每個小朋友的性格特質更是因人而異,所以我這裡說的,各位看官也就姑且聽之,權當一種茶餘飯後的消遣,很難如法複製。當然,如能對你有所啟發或裨益,那就阿彌陀佛了。

一、為什麼說他是一箇中不溜秋的孩子

我的兒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到五年級畢業,沒有做過一天的小隊長,這在我們今天的好學生標準中,絕對是屬於落後分子了。當時他們全班28位同學,有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名頭的多達20多位,唯獨他和其餘6位同學沒有進入過幹部序列。他唯一在班上擔任的“一官半職”,也就是個勞務型工種——端飯員(每天中午為同學端飯)和節電員(放學後負責關燈。好像有次忘記關燈,還被免了)。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你說他不想當小幹部吧,其實他非常地渴望。每個學期他都積極參加小隊長的競選,還偷偷地寫了競選演講稿,其中可憐乞求的話語,我至今還記得。比如:我請求同學們讓我當一次小隊長,我一定好好表現自己。如果我當選了小隊長,我保證以身作則,管好自己,聽老師的話等等。只是他屢戰屢敗,沒有一次獲得當選。兒子就差跪下來拉票了。可為什麼還是選不上?我私下裡問他的同學。他們告訴我,主要是他不守紀律,幾乎天天要被老師批評。四年級了,上課時還坐不住,有一次竟然離開課桌走了出來,後果當然是上課被罰“立壁角”。所以在同學們心中印象分很低,大家很難投他的票。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當然他也有鐵粉,就一個,還是位女同學。競選時哪怕只獲得一票,也都是她投的。她是我們的隔壁鄰居。只是後來因為兒子 “大義滅親”查處這位女粉做眼保健操時睜眼睛,導致雙方“絕交”。為這事我沒少批評他。

剛才介紹了他從小沒有進入過幹部序列,令人遺憾。現在說說他的學習成績。小學時他的學習總成績排名,從來沒有進入過全班前十位,初中預備班時也一樣,始終就是在十五、六位中游徘徊。偶爾有一個單項成績進入班級的前五,我們全家都會歡呼雀躍。這也讓我和他媽非常鬱悶。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復旦畢業,不敢說自己是學霸,但是學習成績從小到大在班級里名列前茅是十拿九穩的,而且非常自覺,勤奮,不用家長督促。想想兒子再怎麼著,也應該是能夠遺傳一點我們的基因吧。可結果偏偏就打臉,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太大。

他做作業,明明10分鐘可以結束的,卻總是要拖上半小時。桌子上經常就是右邊放一把手槍,左邊放一把大刀,腳底下還踩著一隻皮球滾來滾去。丟三落四,東張西望,牽絲攀藤,心不在焉就是他的常態標誌。做作業時,只要房間外面發出任何聲響,他都會跑出來問怎麼回事。還有最主要的,是他對自己學習成績位居中游沒有絲毫違和感和緊迫感。

一次放學,他忘了把要訂正的考卷帶回來,幸虧隔壁鐵粉女同學的外婆熱心,幫他拿回來送到我家。正好是吃晚飯的時候,我就問你家小朋友好嗎?外婆說不好,正在生悶氣,不肯吃晚飯。我連忙問怎麼回事,外婆說這次她數學考得不好,91分,不開心。我剛想安慰幾句,想不到我兒子竄到前面,用充滿疑惑的語氣問:“91分為什麼還生氣不肯吃晚飯?我80分都已經吃好了”。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把我的臉都丟盡了。

二、碰到中不溜秋的孩子怎麼辦

碰到這樣的一個熊孩子,你怎麼辦?始終保持和顏悅色?不可能。整天唉聲嘆息?也不行。而長期咆哮怒吼我們也吃不消,還會影響建築安全。

兒子曾經在作文《我的媽媽》中寫到,“我的媽媽美麗溫柔又大方,但是她發起火來,整棟房子都在發抖”,讓我想到網絡上看到的陪娃寫作業的爸媽都要吃救心丸的。反正十八般武藝都試過了,他還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軟硬不吃,學習成績就是中不溜秋。

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上遙遙領先,天天受老師表揚,而手機上又滿屏都是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字眼,我們當時心裡那個急啊,就覺得焦躁不安,五味雜陳,恨鐵不成鋼,看他什麼都不順眼,絕對要患上重度憂鬱症了。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我們度過了一段很煎熬的日子。一次,有朋友推薦我們看一篇育兒的文章,說的是一個12歲的女孩,學習成績一直是全班23名,但她健康快樂,熱心助人。她最大的理想不是當英雄,而是當一名坐在路邊為奔跑英雄鼓掌的觀眾。她的父母很寬容,覺得孩子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又何妨讓她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不少啟發,讓我們茅塞漸開。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既然我們的孩子在學業成績上始終位居中游,不能如我們所願,那我們家長為什麼非要和孩子在學習成績上較勁,纏來鬥去,搞得劍拔弩張?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放下煩惱,輕鬆上陣,培養髮揮孩子其他方面長處,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學業的好壞難道就是評判我們孩子成長的唯一標準嗎?

你的孩子如果是學霸天才,那固然好,求之不得。但畢竟鳳毛麟角,大部分還是普通的平凡之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其實也是好戰士。難道我們就因為自己的孩子學業成績平平就自怨自哀,茶飯不香,讓整個家庭籠罩在焦慮與重壓之下,那對孩子心理會造成什麼影響?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蘇東坡老先生曾經在一首詩裡寫過:“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優哉遊哉,聊復爾耳。” 意思是說,你勝利了,自然會高興,但即使失敗了,也可以高興啊。人生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更何況像你這樣的人。我覺得一千多年前的這位老先生,詩裡的這句話好像就是用來給我們今天這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做心靈SPA的。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我的兒子在學習成績上儘管不能撥得頭籌,但也沒有失敗啊,更何況他身上還有很多在我看來是優點的潛質。人生就是馬拉松,起跑慢了有什麼關係?以後可以加速度,可以後發制人啊。即使馬拉松不拿名次,但能堅持跑到終點也是一種勝利。有什麼比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更重要的?既然老天給了你這麼一個孩子,我們家長就要坦然接受,學會放下,不能老給自己添堵,給孩子重壓。

三、中不溜秋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優點

放下了唯成績是論的心魔,我忽然覺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當然,放下不是放棄,而是讓我用一種更加全面的發展觀來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有句成語,叫敝帚自珍,講的是自己的東西再破也珍惜。上海人也有句俗語,叫“瘌痢頭兒子,自家好”。意思更直接,就是說自己的兒子再醜自己也歡喜。以往我們看孩子老是盯住他的學習成績,見分不見人,搞得家長自己都快成祥林嫂了,整天愁眉苦臉,嘮嘮叨叨。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家長的寶貝,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大可不必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野百合也有春天。我就是要讓他健康、快樂、自信的成長。

學會了放下,人也就釋然了。關於他的成績排名,我和兒子說,你不要再去理班上那些排名了,你在老爸的眼裡就是全班第一。他一頭霧水,問為什麼。我告訴他,我知道你們全班所有的人都在外面補課,只有你從不參加。你想想,排在你前面這麼多人都是補過的,和你比,不公平。而你後面還有那麼多人也是補過的,還不如你。你想想自己有多厲害?你要是去補一下,那還了得?不就輕輕鬆鬆拿第一嗎?兒子好像有些聽明白了,那張愁眉苦臉的小臉,一下子就笑顏逐開,兩眼放光,看得我都挺感動的。似乎一個苦大仇深的窮孩子,一下子遇到了解救他的解放軍。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不過,我也告誡他,你現在在老爸眼裡是全班第一,但也不可以驕傲。什麼時候考試分數出來,後面一個人也沒有,倒數第一了,那就要“吃生活”了。他連連點頭,保證絕不落後。一次,他考試回來有點垂頭喪氣,我問他怎麼了?他說考砸了。我說砸到什麼情況,他說最後了。我就順勢舉起手,說和你約定過的,最後一名就要不客氣了。他連忙抱住頭討饒說,後面還有人。我問還有幾個,他說還有一個。原來他考了個倒數第二。“好,還有人,且饒你一回。”我的手也就沒有再落下。

不再糾結於他的學習成績排名同時,我開始努力尋找他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我發現兒子身上有很多特點,非常可愛。比如說,他好表達。什麼課都喜歡積極舉手發言,老師不叫他,他就一直把手舉著,非要你叫他。一次上公開課,他興奮過頭,次次舉手,舉到後來人都站起來了,變成擾亂課堂秩序了,搞得任課老師都有點下不了臺。

又比如,他熱愛集體,熱心助人。只要老師說到的,而自己家裡有的,就一定要拿出去。老師講課說到奧斯卡金像獎,同學們沒見過,他就把家裡在美國旅遊時買的小金人帶到學校,讓老師給大家分享(至今沒有收回)。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老師講到唐三彩,他就又把家裡的一套唐三彩帶到學校,給同學們講解,哪怕拿回來一條馬腿折斷了也在所不惜。看到腿腳骨折的同學上學,他會主動幫人家背書包、提袋子。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而他擔任“公職”時那種大義滅親、捨身為公的氣質,也著實令人哭笑不得。小學四年級時,班級實行輪流班長制,讓每位小朋友當一天的輪值班長。這對於從未嘗過當“官”滋味的他來說,是極大的誘惑和榮譽。那天當“官”回家後,說話的聲音都有點異樣。他和他媽媽說,當幹部的感覺就是好啊。他媽問他好在哪裡?他說有權可以管別人。他說做眼保健操的時候,他是班長可以在教室裡巡邏,監督別人。說今天走到他的“女鐵粉”桌子前,發現她居然睜著眼睛朝他做鬼臉,這不是對他班長權威的公然挑釁嗎?他當場就大義滅親,在黑板違紀欄上寫上她的名字,氣得這位唯一的“女粉”立馬宣佈和他“絕交”。

他說當天還發現不少同學上課時開小差,誰誰誰語文課在趕數學作業,誰誰誰數學課在看窗外風景,誰誰誰英語課上在做小動作。他說他隨時拿出記事本給他們扣分。他媽媽慌了,忙問你上課時在幹什麼?他說在監視別人啊。我們都倒吸一口冷氣,幸虧你只當一天班長,要是這樣一個學期做下來,豈不要因公留級啊?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上語文課,寫作文。他說老師經常在語文課時朗讀他的作文,而且文章裡面有很多段落都被老師用紅筆劃出來。這是他最高光的時刻,和我們說起來一臉的滿足和享受。

兒子有寫作愛好,我當然全力支持。五年級的時候遇到元宵節,班級要搞主題班會。他主動挑大樑,擔任主題班會的總導演。他回來問我元宵節的來歷,說要編一個小品。

我給他講了元宵節的來歷,也說了一段野史,說袁世凱當皇帝后不讓人叫元宵節,因為元宵讀音聽上去像“袁消”,不吉利,規定老百姓只許叫湯圓節。他聽了大感興趣,就編了一個《元宵與“袁消”》的小品。又是選演員,又是忙排練,足足一個星期,主題班會終於在元宵節當天舉行了。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晚上,我問他小品演得怎麼樣,他非常得意的說很好,自編自導自演,全班評分第一,小朋友都非常喜歡。然後他神秘兮兮地和我說,這次他演皇帝袁世凱,還選了班上6個女同學演皇后、嬪妃和宮女。


我是怎樣培養一箇中不溜秋孩子的(上)

我問他哪6個同學,他報出名來都是大隊長、中隊長和小隊長,而且還全是班上最漂亮的女生。他說,這次他是導演,這些班上女生都得聽他指揮,都叫他皇上。說完眼睛都笑得快眯成了一條縫了。我瞧他那副得意勁,也笑死了。想不到他居然利用職權,假公濟私,妥妥地過了一把皇帝癮,還把班上一眾漂亮的女幹部都收服了。真是鬼馬精靈。

父母們常常會發現,要把一個普通的孩子培養成才,最需要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整齊劃一地搞一刀切,而這當中有些地方就會與現行的學校教育相悖。那麼,作者又是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請明天繼續關注我們推送的中篇,內容包括:四、如何面對不合理教育現象?五、為什麼不讓孩子上補習班?六、我看重培養孩子的四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