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为什么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却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导语:为什么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却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由于我们的国土非常辽阔,南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一些地区因为地域的关系也遭受着很大的困难,比如极度干旱缺水,不适宜生存等等。因此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让一些困难地区的人民也能过上有水喝不愁吃的日子,从上世纪的50年代开始政府就已经计划起了南水北调的任务。但这个任务受到科学技术的局限,一直到2000年左右才正式开始动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条线路建成,由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一直输送到偏僻的西北地带。但整个工程基本都是一些露天的河道,很多朋友就在疑问,这么多露天的区域,虽然不断地输送着水资源,但也会因为气温和阳光的关系蒸发,这样不是效率很低吗?

为什么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却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对地理知识稍微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国家是横跨两个地势阶梯的,从北到南地势是越来越低,因此违背自然的“水往低处流”规律将地势低的地方的水运输到北方本来就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队伍修建了许多蓄水站,作为水源运输的中继点。到了这些水站,由水泵将水抽上来。但建设管道的成本要远远超过利用原有的河渠建设水泵的成本,而且管道运输需要的水泵数量更多,因此就放弃了这种做法。

为什么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却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作为水资源运输的管道规格非常高,而南方到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温是有很大差异的。尤其是在一些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很有可能冬天管道全部被冻住了,甚至可能会出现管道破裂,造成严重的后果。万一在一些地形中没办法合理建设管道,又要临时改道,耗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而河道天然形成,降低了人工建造的成本,同时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改变河道的路线,即使冬天封冻了也很容易化冻。

为什么南水北调沿途的“蒸发与损失”严重,却不采用管道运输呢?

而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同时开始作业,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万一线路比对之下产生了误差,采用天然河道的方式也比较好调整,但建设管道就必须要拆除重建了,相对来说更加复杂。露天河道除了可以输送水资源之外,在一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充当运河来使用,因此从多方面比较看来都是天然的河渠要优先于管道的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