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導師是喜歡保研的學生還是喜歡自己考上的學生?

老薛侃考研


碩士研究生導師對於每一個在讀碩士生來說都非常的重要,因為他很大程度上關乎到每一個碩士生的科研成果,關乎到碩士生的就業,關乎到碩士生的發展,所以碩士生都希望能夠得到自己碩導的認可,這樣或許就能夠得到碩士導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這樣我們就能夠在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或許就會更加的篤定,因為找工作的我們很自信,畢竟會有導師的幫助。

只是很多讀研的學生可能都會有一個八卦的心,總是會思考對於碩士導師來說,是更喜歡保研學生還是喜歡考研的學生呢?畢竟這兩者一直都在比較,總是會有很多的學生認為保研的學生更受導師的喜歡和認可,而考研的學生卻很容易被碩士導師所不認可,這可能是很多考研學生的共同想法,可是對於保研的學生來說他們也不能很確定碩士導師就喜歡保研的學生,只是可能會相對來說有一點點的優勢。

但事實上碩士導師對於每年的碩士研究生,絕對不會以保研和考研作為標準劃分自己的學生。可能保研的學生確實在生源上,在專業知識積累上要相對於考研的學生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僅僅代表的是這些碩士研究生大學期間的綜合表現,既然能夠在同一時間進入同一所院校學習,並且都成為自己的學生,那麼一切都將重新開始,大學也就意味著是過去時了,沒有必要再因此而去區別對待自己的學生。

因為碩士導師最喜歡的學生是這樣的:

時刻保持對自己高要求的碩士研究生

很多的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就開始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每天過著和大學一樣的生活,幾乎不會去主動的學習,能夠每天正常按時的上課有時都是一種奢求,這類碩士研究生必然不會受到導師的認可和喜愛。

而那些在碩士研究生期間對自己依然有著很高的要求和期待的學生,每天都將所有的有效時間都用到自己的研究生學習上,不斷的去研究,這樣的學生必然是導師認可的。

始終保持認真的科研態度,積極的科研行動

幾乎所有的碩士導師對於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學生都會非常的認可,因為研究生三年期間最重要的學習任務就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發表更多的學術論文,這對於學生和導師來說都是一個很驕傲的事情。

因此當你開始研究生生活時,積極的去查閱文獻,積極的和導師探討研究領域內的相關動態並且能夠以具體的向東去驗證,去寫文獻綜述等時,你一定會受到導師的喜愛。

具有誠信、尊師的基本素養

碩士研究生期間由於我們的年齡已經大多數20多歲左右,已經是成年人所以一些學生也具有了成年人的臭習慣,對於自己的碩士導師很不尊敬,總是會以各種理由拒絕碩士導師佈置的各種科研任務,同時還會為了獲得獎學金而詆譭自己的導師等等,這些學生也有很多,甚至還有的碩士研究生拿著導師的所寫的論文發表,但是卻不寫導師的名字,涉嫌學術誠信。


所以,在研究生期間只要是關於學習的任務,作為學生的我們是必須要去認真的完成,而不是想著逃脫,更不要為了發表論文而將導師的原創論文署自己的名字發表,這都是碩士導師絕對不能接受的。

所以,當我們順利的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時,不要自己主觀的想象因為自己是保研的學生,所以導師一定會非常的喜歡自己,也不要認為自己是參加統考讀研的學生,所以導師一定不會非常喜歡自己,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因為真正被碩士導師認可的學生,一定是在研究生期間的各種行為和態度才會被導師認可。

結束語:如果你想被自己的碩士導師認可,其實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好自己在研究生期間該做的事情,保持對導師的尊敬,即使我們或許不能很快的出可以成果,即使我們的科研悟性可能不是很高但是我們的態度和狀態一定是最積極的,這樣就足夠了。


領略教育魅力


每個導師都希望招到科研能力強的學生。但招生名額有限,所以把有限的名額最大化利用好非常重要。


對於名校熱門專業來說,保研跟考研上去的都是佼佼者。但兩者或許還存在些許差別。


1、保研生:往往基礎非常紮實,而且因為保研的傾向性,在本科階段可能已經有一些科研經驗。

2、考研生:有些基礎很紮實,有些學生很聰明,但或許大一大二比較貪玩,大三之後才突擊上來的。——但這點影響不大,畢竟考研成績說明了學習能力。

科研經歷方面,準備考研的時間段跟畢業設計時間衝突,考研生不佔優勢。大一大二都是基礎課,到大三有能力參與一些科研活動了,又忙著考研了。——這一塊有的老師看中有的不看重,因為本科階段做的項目,除了特別優秀的,大多數在導師眼裡看來都還比較小兒科。


導師怕什麼呢?怕招來學習能力不強,從大一大二開始刷題上來的。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同學很有毅力,也未必不是好苗子。但無奈有些導師覺得,搞科研還是要一點點“天分”的


金融大師姐


保送和考上來的沒有什麼差別,但是有一方面就是,保送基本上在大四上半年就結束了。而考的話還需要經過一年的學習,這就差了半年的時間,保送生可以利用這半年做實驗和提前進入實驗室學習和適應。所以在你們正式進入實驗室之後你要多努力爭取超越這半年時間。沒有所謂喜歡和不喜歡。你實驗做的好,論文發的快。自然會受到老師的青睞。保送說明他大學做的比你優秀點但是不代表未來研究生生涯。因為未來的事情誰都說不好,好好幹好你當下的事最好,既要腳踏實地,又要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小王子


其實導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喜歡這一類學生。

這類學生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三個特點。

第一:專業知識紮實。

專業知識是指你作為在這個專業的研究者,要把這個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歷史,流程,它的歷史發展進度以及在目前所研究的最新情況都能夠紮紮實實的掌握。能夠非常熟悉的理解各種晦澀難懂的理論,這樣一種學生在老師的眼中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很多同學只會三腳貓的功夫,只會那幾個比較流行的東西掌握得並不全面並不紮實。導致後期的研究出現了各種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也沒有能力去解決這樣一個學術性的問題。因為很多知識點雖然很基礎,但是他卻不重視,不瞭解,這樣以一種學生老師是很難去欣賞的。

第二:學習目標明確。

考研就是一個不斷的篩選出更有學習能力以及更有目標和方向的同學的一種手段。在經歷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這樣一種局面之後,最後你能進入學校學習,但是如果你考研的目標不明確,你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學歷,還是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亦或是想在這個領域內做出一定的學術研究成果等等,各方面的目標都是你追求的方向,如果你在考研之前或者考上研之後都還不能瞭解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麼,可能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境,也是一個非常悲痛的問題。

所以整體來說,老師希望你的目標與他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這種同學對於這個靈越研究的導師是非常看好的,所以讀音首先需要明確方向。

第三:表達能力優秀。

表達能力優秀其實是一個非常隱晦的詞語。倒不如說實踐能力比較優秀,能夠把知識應用於實踐中,然後展現出來。

表達能力,我們既可以分為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分為書面表達能力。

不管是口頭的表達能力也好,還是書面的表達能力也好,我們都需要不斷地去練習,不斷地去培養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夠完整地呈現出自己的一種,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比如說你在研究中,你要把這個問題已經單明瞭的方式說給大家聽,你說的出來的話要簡單,易懂,讓別人聽著邏輯清晰、表達準確。所以在研究生階段不但是書名錶達要不斷的加強,而且口頭交際能力要不斷的提高,這才是我們才能夠不斷地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中再進行輸出的過程。

所以,我們首先是不斷的去獲取新的知識,獲取新的信息。第二步,通過自己的大腦進行各種各樣的加工,我們的加工工具主要是通過批判性思考。第三步我們就會通過書面表達或者口頭表達進行輸出,你輸出的內容要使別人能夠清晰易懂。

總結,其實導師真的不會特別在乎你是保研的還是考研的,他只在乎一些人的品質,如果你能夠具備,他就會錄用你和他就會欣賞你。


談判學及其應用


導師對碩士研究生的作用,如同導航設備對路痴所起到的作用是差不多的:讀研期間能夠得到導師的信賴,在導師的指點下,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的幾年時間裡可能會過得順風順水;而被導師所厭惡的碩士研究生,則有可能在讀研的幾年時間裡會過得磕磕絆絆,屢屢碰壁,甚至很難畢業。那麼,導師到底是喜歡保研的學生,還是更喜歡自己考上目標院校的學生呢?我覺得不同的導師,喜好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些導師自己當年就是通過考研的方式成為碩士研究生,那麼他(她)就可能就對通過考研考上碩士研究生的學生看起來更順眼,這種導師會認為通過考研考上目標院校的學生更珍惜讀研的機會;有些導師自己當年是通過保研的方式成為碩士研究生,那麼他(她)可能覺得被高校保研推免的學生更優秀,畢竟能夠被推免的研究生,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而且能夠享受保研推免的大學生,其本科母校的檔次都是比較高的。

還有一些導師,他(她)剛開始也不看你是保研或者考研上來的,而是看你在大學四年中的具體表現情況,比如導師會對學生專業課成績的優秀程度更為關注。當然,剛才所說的這些因素應該是導師對研究生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覺而已。

要想獲得導師的認可,不管是考研過來的還是保研推免過來的,都應該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責任心必須時刻“在崗在位”。

在高考之後,有些大學生抱著“歇歇腳”、“喘口氣”的心態在本科階段混日子。那麼這種混日子的心態能不能帶到讀研階段呢?當然不行,因為讀研期間如果繼續保持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責任心一直不在“服務區”,那麼導師會欣賞這樣的碩士研究生嗎?當然不會。所以,要想獲得導師的青睞,在讀研期間你就應該讓自己的責任心必須做到時刻都能“在崗在位”,大學時期混日子的習慣別延續到讀研的幾年時間中去。

另一方面,參加科研活動必須積極主動。

據瞭解,科研能力越強的碩士研究生,越受導師的器重;而在讀研期間以慵懶散的心態參加科研活動,那麼不僅科研能力很難得到提高,而且也很難搞出科研成果來,學術論文懶得去碰,那麼別說導師喜不喜歡,就是能不能拿到碩士學位都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當然,道德品質是“免檢產品”的研究生業比較容易受到導師的器重,比如平時生活中對導師很尊重,有高質量的論文發表把導師的名字也掛上去,情商比較高的話,導師肯定會視如知己的。


微雨潤苗


保研學生的優勢:1、國家雖然規定保研不能超過50%,但是,保研的50%學生已經把很多“明星”老師的名額都沾滿了!例如大多數有 院士 傑青 千人,以及近兩年處於成果爆發期的老師,基本上保研結束就已經沒有名額了。所以考研的學生很難選擇到“明星”導師!這對碩博期間的成果會有很大影響!

2、保研學生大四就可以進去相應實驗室適應學習!無論考、保研,有基礎無基礎,進入一個新的實驗室,都要有一段適應期(在這個階段是不會獨立開展課題的)。保研的學生比考研學生多出了一年適應期,等正式開學期後。考研學生開始適應,保研學生則可以開展課題!

統考生優勢:

1、統考生最大的優勢我認為在於大強度的訓練後英語水平會有很大提高!


特丁基鋰


首先,對於這兩類學生導師一般都會公平對待,自己招到哪一類都不會明顯偏向一方,厚此薄彼。其次,如果讓導師必須其中選擇一個的話,導師更傾向於保研生。一般而論,保研生通常專業功底更為紮實,學習能力強,而且保研生的能力是經過保研過程篩選的,可信度高。直考生來自不同學校不同教育背景,相互之間在專業功底和學習能力上就有很大差距,導師短時間內很難準確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風險相對於保研生要大得多。最後,說一句建議,學生應該主動接觸導師,讓導師通過交談了解你以便做出準確選擇。另外,這只是學生和導師互選一關,沒得到青睞,也不必氣餒。在讀研期間,導師更關注的是你學習態度,一個踏實治學的勝過一個天資不錯但卻疏於學習的,所以資質普通的也有勝出的機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夫子小譯


親身經歷的事實是,導師在選擇學生之處,是傾向於保送生,導師在錄取之後,一般不會區別對待。現實的殘酷性在於,優秀大學像國內前五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研究生名額都是保送的,留給考研學生的名額一般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所以,與保送生的競爭會相對激烈。


劉松1511


當然是保研生,你仔細看會發現名校強專業考招佔比很少甚至不招。不是歧視普通高校同學,搞研究是要天賦的,在高考就已經分出層次了,不否認二三本里也有少數適合搞研究的同學,但他們沒有項目可做沒有資源平臺,只有把精力放在考研上,即使進了實驗室什麼都不會,要導師手把手教,結果可想而知。再看名校保研的同學大一大二就跟師兄師姐做項目,大三大四自己申請項目,本校保研同學可能已經跟導師做幾年了。保研是三年的努力才能從優秀的群體中脫穎而出,過程也是很艱辛的,優等生中的優者。


雲飛揚3436


今年保研已經結束了,不要胡思亂想了,安心準備考研吧。許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對於保研的同學,考研的同學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研機會,做實驗任勞任怨,很受導師歡迎。沒有說保研的同學一定比考研的優秀,因此也沒有導師只喜歡保研的學生的說法。

就算導師更喜歡保研的學生又如何,教育部官方文件規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數量不得超過本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50%,各專業必須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計劃用於招收統考考生。

某985保研了30名學生,某普通一本也保研了30人,普通一本的第30名學生一定比985的第31名沒保研成功的優秀嗎?我想未必!985的第40名也許在普通一本能排前10。

導師喜歡一個人是從多方面考慮的。你的本科出身,英語水平,競賽成績等。不管你多努力,保研名額是有限的,清華的考研率高達一半以上,但是也不是100%。985許多沒有保研成功的學生想要繼續讀研,只有考研一條路。有許多雙非的學生想要保研到985,在複試的時候也會受歧視,許多人有保研資格也無法保研成功。

保研的學生確實很優秀,但並不否認不同學校保研出來的學生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同為保研生,普通一本和復旦的保研生水平肯定有差異,凡事沒有絕對。

所以不要想太多,好好準備考研就行了,只要你足夠優秀,一定不會被埋沒的,“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加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