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寶寶總是歪著腦袋,是斜頸嗎?如何早期發現寶寶斜頸?

抹茶的芝士


新生兒斜頸的發生率根據文獻的記載:發生概率在0.3%~1.9%之間,大部分發現於寶寶出生後3個月內,在這些寶寶當中,約有1/5是暫時性的姿勢性斜頸。

寶寶在出生的兩三週後,家長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寶寶的脖子總是歪向一側,頭部向同一側嚴重傾斜,而下巴卻偏向相反的一側,並且頭部轉動時有明顯的受限,這個情況下,寶寶有可能出現斜頸的問題,家長要多注意觀察或者帶去專業的兒科醫院去檢查。

寶寶斜頸是什麼?

新生兒斜頸指的是1歲之內的嬰兒發生脖子歪斜的現象,新生兒斜頸雖然是新生兒常見的頭頸部問題,但在接受相對應治療後,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得到很好的矯正。

寶寶斜頸有哪些症狀?

1、寶寶頭傾向一側,下巴朝對側肩膀。

2、頸部出現硬塊。

3、寶寶的臉部左右大小不對稱。

4、寶寶的頸部活動受到限制。

寶寶斜頸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原因造成的

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姿勢不對,一直保持側著頭的習慣,或是在生產時頭頸受到牽拉,一般這種情況都是暫時的,屬於生理性的斜頸,出生3個月後會隨著寶寶肌肉的生長,能夠自己控制、牽拉,斜頸就會慢慢恢復,這種情況是不用治療,到1歲左右會自然好轉,家長只要日常多注意觀察就好。

2、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 姿態性斜頸:多觀察,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因為這種情況的寶寶斜頸是由於嬰兒未出生前,在子宮內因間越來越狹小,不得不扭曲身體而造成的,一般隨著嬰兒逐漸長大,斜頸的症狀也會慢慢減輕直到最終不再產生。

  • 肌源性斜頸:由於頸部一條胸鎖乳突肌的攣縮造成的斜頸,可以通過一些功能鍛鍊來進行糾正。平時有意識地讓嬰兒頸部多往另外一邊傾斜,再配合一些理療,可以做局部熱敷,每天熱敷頸部20分鐘,可以幫助放鬆肌肉,還可以進行按摩,最好是找專業的人士來做。

  • 骨源性斜頸:這種是斜頸中最少見也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是因為骨骼畸形造成的,一部分是骨骼發育上的畸形,另一部分是合併關節上的變形,基本都是頭顱的底部第一節和第二節頸椎的問題。如果寶寶是骨源性斜頸,就必須要重視起來,一般的理療等糾正方法沒有太大作用,多數都需要藥物或者是手術治療。

寶寶斜頸先天導致和後天造成有哪些不同?

1、先天因素造成的斜頸(這類型寶寶佔比大)

  • 寶寶在媽媽子宮內習慣某個位置因而固定一個姿勢,尤其是雙胞胎寶寶在子宮內較為擁擠,更容易有固定姿勢的問題。

  • 頸部左右兩側的胸鎖乳突肌,從耳朵後的乳突到前頸部的胸骨及鎖骨處的肌肉,負責頭頸部上下左右各方向的運動)先天異常。

  • 生產過程較為困難,像是有些頭部較大或體重較重的寶寶,很容易不小心被扭到或被拉到。

2、後天因素造成的斜頸(這類型寶寶比較少)

  • 受到病毒感染而造成斜頸:未滿3個月的寶寶很少會生病感冒,是因為體內傳承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直到6個月才會逐漸自己製造抗體產生保護力,因此,寶寶不小心在3-6個月的空窗期受到感染,咽喉可能會腫痛,使得脖子好像不太能動,家長若是給寶寶看病服藥,有可能因藥物的副作用而使其肌肉僵硬,產生歪脖子的現象。


  • 胃食道逆流的寶寶可能會有嘔吐的動作,一用力,脖子好像是被卡住了一樣。

  • 家長在給寶寶更換尿布不小心,都有可能讓寶寶的脖子像卡住了一樣固定維持某一姿勢。

  • 如果寶寶的眼睛有問題,類似斜視,為了克服眼球活動不良而略微轉頭,也會看起來像是斜頸。

寶寶斜頸該如何糾正?

1、發現寶寶有斜頸,建議最好先帶寶寶看醫生,讓醫生通過簡單的檢查能確定寶寶是否有斜頸的問題,隨後可以對症治療。

2、如寶寶頸部較短的一側沒有摸到形似橄欖的小包塊,只需要平時糾正寶寶的睡眠姿勢,儘可能保持寶寶頭部處於中位就可以了。

3、如寶寶頸部出現小包塊,家長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進行頸部按摩和伸張練習,或物理治療(熱敷、超音波、深層摩擦按摩、主動運動矯正等)。物理治療一般經過2~3個月,寶寶斜頸問題基本會痊癒。

4、如寶寶頭傾向一側,但可以輕鬆地把寶寶的頭傾向另一側,不會出現緊繃或是卡住,很有可能是“暫時性的斜頸”,也不需要太過擔心,給寶寶哺乳、懷抱及睡眠時有意使寶寶頭向健康一側轉動以幫矯正,大多數寶寶是可以自我恢復的。

5、如果經過物理治療無法康復的寶寶,通常醫生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寶寶出生2~3個月後,頸部肌肉張力和長度仍然不一致,大部分醫生會請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幫助寶寶進行治療和恢復,通常情況下物理治療師會通過協調性的練習伸張較短一側的頸部肌肉(胸鎖乳突肌)。一般寶寶在經過2-3個月的治療,斜頸能得到糾正。除此之外,以下的動作也有利於改善寶寶的斜頸問題:

1、熱敷:局部熱敷,使繃緊的肌肉放鬆,每次約20分鐘。

2、按摩:用指尖操作以鬆弛硬塊,每次5分鐘左右。

3、被動伸張運動:每回動作重複20次。

4、周圍環境的調整:吸引病人把臉轉向患側。光線、聲音、玩具放置皆在患側。

斜頸症是兒童中很常見的疾病,診斷及治療並不困難,所以家長們不需要太過於擔心,最重要是必須瞭解斜頸對寶寶頭臉發育的影響,採取何種方法去護理或治療,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髮育。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樓主,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在仰躺的時候,腦袋會側向一邊,有時候是側向左邊,有時候是側向右邊,不禁會擔心會不會是斜頸。

如果偶爾側一下是正常的,但是寶寶經常性的側向一邊,就需要引起重視,至少應該諮詢一下專業醫生,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什麼是斜頸

寶寶總是將頭側向一邊,下巴轉向另一側,腦袋的中軸線和身體的中軸線不在一條線上的情況,並且會在寶寶脖子一側摸到繃緊的肌肉或者包塊,這個緊繃的肌肉叫做胸鎖乳突肌。

斜頸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長期下去首先會造成寶寶睡偏頭,繼而造成兩側臉頰大小不對稱、眼睛耳朵不在一條直線上,從而影響寶寶視覺發育。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斜頸

我們的頭部要保持一箇中間位置,除了脊柱的作用外,還需要兩個肌肉的支撐,這個肌肉就是胸鎖乳突肌,在我們的脖頸兩側,左右各一條,就像兩個支撐一樣,支撐著腦袋,如果這兩條肌肉一長一短、一緊一鬆,勢必會造成頭部的偏位。

引起這兩條肌肉鬆緊度不一樣的原因,和寶寶在生產的時候是否收到損傷有關係,不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寶寶都是需要由助產士拉出來,在拉的過程中如果用力不均勻就容易損傷胸鎖乳突肌。

寶寶出現斜頸該怎麼辦

當家長觀察到寶寶有斜頸的徵兆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向專業醫生確認,醫生會通過觸摸的方式來確認是否真的是斜頸,比如將寶寶在放鬆的狀態下呈現仰躺姿勢,然後把頭部擺正,再用中指同時觸摸兩個肌肉進行對比。

如果確實是斜頸的話,初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矯正:

1、頸部按摩

固定一個方向,比如一直是順時針,用中指揉那個比較硬的肌肉,時間沒有限制,揉的越久越好,每天有空就給寶寶揉,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

2、俯趴練習

俯趴的時候,寶寶需要抬頭,抬頭需要脖頸肌肉的拉伸,家長可以在問題肌肉的這一側放一個玩具,逗引寶寶抬頭轉向拉伸肌肉,糾正斜頸。

寶寶在1歲之前用物理療法治療斜頸效果會比較好,再大點就需要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訓練,所以,對於寶寶斜頸,家長應該做到多觀察、早發現、早就醫。


墨仔媽媽育兒


什麼是新生兒斜頸?

新生兒斜頸,全名先天性肌性斜頸,簡稱斜頸,是指一側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縮短而緊張所形成的頭頸偏斜畸形。有90%的寶寶在1歲半以內可以自愈,僅有少數重症,需在寶寶1歲半以後手術治療。斜頸包括以下分型。

斜頸臨床有哪些表現?

斜頸是指一側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縮短而緊張形成肉芽腫,通常肉芽組織的形成需要5、6天。因此,出生5天以後,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生後14天左右腫塊急劇增大,20天可達最大程度,在1個月以後腫塊會軟化縮小。

根據腫塊的大小和縮小的情況,可估計其預後:

1、生後1個月小指頭大小的腫塊,在4個月時軟化縮小,頸部運動不受限制,可自然自愈。

2、生後1個月中指頭大小的腫塊,在10個月時自然自愈。

3、生後1個月時腫塊大於拇指頭大小屬重症,大多數在6一12個月時自然緩解,但部分病例腫塊較大,則胸鎖乳突肌呈索狀出現攣縮,致使頸部扭轉受限。

4、頭部斜向病側,下頦轉向健側,頭部側向或轉向健側的活動受限,並逐漸產生面、頸部畸形,表現為患側的面頰較小,眼裂狹小和眉毛向下。

如何診斷斜頸?

根據臨床特徵,診斷斜頸並不困難。嬰兒期自然治癒的期限為出生後1年半,其間待症狀的改善。臨床上以頸部旋轉限制的程度為標準。肩峰至頦部的間距超過1橫指以上,則有胸鎖乳突肌攣縮存在。另有報道說,進行核磁共振和超聲斷層檢查,有助於判斷斜頸患兒預後情況。

1、目前治療寶寶斜頸以按摩為主。按摩方法:用中指按照固定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持續揉寶寶脖子右側。通常在不影響寶寶正常吃、睡的情況下,揉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家長實在是沒時間,也要保證每天至少揉3次,每次15分鐘左右,這樣堅持揉一個月一般就可以揉開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家長擔心揉的時候寶寶會不舒服,於是就會用很小的力氣按摩,可事實上,如果家長用的力度太小,就達不到按摩的效果;力度太大可能會損害寶寶皮膚。所以,家長在按摩時,需要把握力度,大約能下壓皮膚0.5cm左右就可以了。

2、近年有提倡新生兒期重症病例採用肌肉切斷術。適應症是出生後20天前後的新生兒,胸鎖乳突肌比拇指頭大的堅硬腫塊呈索狀肥厚(最大橫徑6mm),頸部旋轉高度受限(患側肩峰至下頦橫指以上)的重症肌性斜頸。建議最適當手術年齡是1歲半至2歲。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頭歪與斜頸之間是要學會區分的,一般來說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年齡進行分辨,如果是一歲多的寶寶出現這種外頭,很大的可能是斜頸。

如果是小一些的寶寶,歪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吃奶的時候,如果一邊吃的順利,一邊困難,這種可能是斜頸。

斜頸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發病率可達1.3%,主要包括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姿勢性斜頸

斜頸臨床有哪些表現?

斜頸是指一側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縮短而緊張形成肉芽腫,通常肉芽組織的形成需要5、6天。因此,出生5天以後,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生後14天左右腫塊急劇增大,20天可達最大程度,在1個月以後腫塊會軟化縮小。

如果寶寶的斜頸不嚴重,就可以在家通過按摩使寶寶自己痊癒。方法如下:首先讓寶寶側躺,背朝媽媽,媽媽捏住腫塊,由上到下來回反覆捏揉30次,力度適中,需要捏揉約10分鐘,每日兩次。還有通過手術,切斷神經和麵部肌肉,以此糾正斜頸。這種方法比較常見,恢復起來也比較快。


兒童康復惠需


很有可能是斜頸,造成斜頸的成因很多,主要是寶寶睡覺姿勢不對,老是長時間睡一邊或者媽媽在餵奶時習慣性抱一側讓寶寶的頭也經常習慣性偏一側導致的,家長要及時矯正孩子的頭側姿勢不要讓偏頭斜頸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睡覺時儘量用定型枕頭,或者發現娃自己睡覺長時間保持側一邊或者轉一邊時,就要把娃姿勢調整下,不管有沒有深度睡眠,儘量讓娃平躺頭正,不然斜頸這個問題不得到重視矯正,就會影響小孩左右兩邊肩膀高低不平,嚴重的還會影響小孩日後走路姿勢發育,這是相當嚴重的,自己矯正不了也要帶娃去醫院讓醫生診治,這個問題不能忽視。


全職恬媽珊珊


這個睡覺的時候就要注意了,要把寶寶的頭擺在正中間睡,媽媽要左右交替睡,因為寶寶一般都是面朝媽媽睡覺。


寶媽小平


你好,按照你的敘述懷疑是斜頸。

指導意見:建議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採取措施,淋巴的可能較小。

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