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中考語文原來這樣考:2018年湖北省荊門市中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精彩內容,持續更新。我們,一起在頭條輕鬆學語文。

一、基礎與運用(22分)

1.(2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尷尬(gān) 蜷曲(juǎn) 褻瀆(xiè) 混為一談(hǔn)

B.寒噤(jīn) 蹣跚(pán) 丘壑(hè) 轉彎抹角(mò)

C.歸咎(jiù) 感慨(kài) 徘徊(huái) 一葉扁舟(piān)

D.弔唁(yàn) 肅穆(mù) 搓捻(niǎn) 吹毛求疵(cī)

【解答】A.“蜷曲(juǎn)”讀作“quán”;“混為一談(hǔn)”讀作“hùn”;

B.“寒噤(jīn)”讀作“jìn”;

C.“感慨(kài)讀作”“kǎi”;

D.正確;

故選:D。

2.(2分)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臆測 拮据 伶利 瑣屑 力挽狂瀾

B.瘡痍 朔方 緋紅 羸弱 與有榮焉

C.褶皺 佝僂 焦躁 沉湎 周道如抵

D.霧靄 字貼 嶙峋 強聒 燕然勒功

【解答】A.“伶利”的“利”應為“俐”;

B.全部正確;

C.“周道如抵”的“抵”應為“砥”;

D.“字貼”的“貼”應為“帖”。

故選:B。

3.(2分)下列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如果我們對身邊的醜聞總是抱有一種安之若素的態度,那麼幼兒園虐童事件就不可能讓我們真正痛心和思考。

B.最近,一些奇葩的名字引發廣泛爭議。有人給孩子起名“王者榮耀”,無獨有偶,濟南一對夫婦給孩子起名“北雁雲依”,被拒絕落戶。

C.電影《芳華》上映後,許多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老兵認為電影所反映的部隊文工團生活以及一些戰爭場面都與真實的情況大相徑庭。

D.世界那麼大,我們想出去走走。可是去哪兒省錢又好玩?去哪兒舒適又安全?這些問題,大家討論了好久,莫衷一是。

【解答】B、C、D正確。

A.有誤,安之若素:表示對反常現象或不順利的情況視若平常,毫不在意。是褒義詞,感情色彩不符合語境,

故選:A。

4.(2分)下列選項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A.為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荊門市教育局積極開展了“放眼看世界,我與‘一帶一路”。各校踴躍參加,湧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

B.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來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間的量子通訊,創建地基網絡和衛星之間的安全通信鏈接將成為現實已是明證。

C.從整體上看,我國製造業質量改善速度仍然滯後於市場需求變化,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以價格為主的產品競爭格局亟待改變。

D.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解答】A.成分殘缺,在句中的“一帶一路”後添加“的活動;

B.句式雜糅,將句末的“已是明證”刪去;

C.正確;

D.成分殘缺,將“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改為“使中國成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故選:C。

5.(2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鈞,舊時對尊長或者上級用的敬詞。如“鈞裁”,指對上級裁決的敬稱,也指恭請作出決定。

B.古代常用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千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等,“天啟壬戌”為年號千支兼用法。

C.《詩經》收錄了我國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關雎》選自“風”,《蒹葭》選自“雅”。

D.《小石潭記》《醉翁亭記》均是我國古代文學遊記類作品的經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解答】A、B、D正確。

C.有誤,其中《關雎》選自《國風•周南•關雎》,《蒹葭》選自《國風•秦風•蒹葭》。

故選:C。

6.(5分)綜合性學習

材料一:

在中央電視臺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中,杭州快遞小哥雷海為憑藉其豐厚的積累及從容淡定的心態,勇奪冠軍。某雜誌社編輯、北大高材生彭敏因盲目搶答,頻頻出錯,心態失衡,只能再次獲得亞軍,與冠軍失之交臂。賽後,雷海為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已獲勝並不是偶然的,在走街串巷送快遞的閒暇之餘,就把隨身攜帶的鑑賞詞典拿出來背誦一兩首,迄今為止已積累了幾千首詩詞。

材料二:

經典傳唱人霍尊以一曲《山居秋暝》得到了評委們的激賞。霍尊在接到央視《經典詠流傳》欄目組邀約後,為更好地感悟經典,獲取靈感,曾外出採風近一﹣年時間,駐足雲山霧海,聆聽春雨秋風。最後,他把自己空靈的歌聲,曼妙的古典樂曲合奏音與青春活力的合唱成員以虛拳叩擊自已身體發出的伴奏音融合在一起,賦予經典以新的生命力。

(1)根據材料一,補齊以下對聯。(每行補充字數為5﹣11個字)

海為有為! 數載積澱始奪冠 

彭敏不敏? 一朝機巧再失魁 

(2)古典文化的“再中國化”、傳統詩詞的“新瓶舊酒”,讓經典再次成為時尚。優秀的傳統文化將為我們的人生打好底色,請綜合兩則材料,談一談今後你將如何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至少答出三點)

【解析】(1)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根據對聯的特點,以及材料一中對人物的介紹來補充,注意上下聯的結構下同即可。如:上聯根據“雷海為憑藉其豐厚的積累及從容淡定的心態,勇奪冠軍”,可補寫為:數載積澱始奪冠。下聯根據“彭敏因盲目搶答,頻頻出錯,心態失衡,與冠軍失之交臂”,可補寫為:一朝機巧再失魁。

(2)本題考查經驗的積累與問題的解決。根據材料二中列舉出的傳統文化的創新形式,結合自己的經驗積累,給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即可。如:平時要注意積累,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注意創新,增加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等。

【答案】

(1)示例1:數載積澱始奪冠。一朝機巧再失魁。示例2:豈因身卑棄初心?終由心焦失桂冠!

(2)①注重積累,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②修養身心,永葆一顆平常心③理解沉澱,深刻領悟經典內涵④注重創新元素,形式喜聞樂見⑤賦予經典時代內涵,服務當代文化繁榮。

7.(7分)按要求填寫相應的詩句。

(1) 徵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登臨吳蜀橫分地, 徒倚湖山欲暮時 。(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

(3)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錢塘湖春行》)

(5)劌曰: 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曹劌論戰》)

(6)詩言志!曹操在《龜雖壽》中表達了“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的心聲,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表達了“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心志。

【答案】

(1)徵蓬出漢塞(注意“蓬”的書寫)

(2)徒倚湖山欲暮時

(3)誰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書寫)

(4)羌管悠悠霜滿地

(5)肉食者鄙

(6)老驥伏櫪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的書寫)

二、閱讀(48分)

8.(5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各題。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①蔣捷:南宋詞人,身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住,氣節為時人所重。

(1)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描繪了自己人生三個階段的不同境遇,分別流露出少年瀟灑、 壯年漂泊  暮年孤冷 

的心境。

(2)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賞析本詞。

【解析】

(1)本題考查詞內容的把握。通過例子“少年瀟灑”,明確是總結人生階段及不同境遇。“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句意: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通過“客舟”“斷雁”表達內心的飄零。“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句意: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通過“僧廬下”“鬢已星星”表達詞人內心的孤冷。所以可以填寫:壯年漂泊、暮年孤冷。

(2)本題考查詞的賞析。根據提示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賞析本詞,首先通讀全詩,理解詩意,明確上片是虛寫,結合內容明確虛寫的場景,下片是實寫,結合內容明確實寫的場景即可。

【答案】

(1)壯年漂泊(飄零)、暮年孤冷(孤寂、淒冷、淒涼等)

(2)①虛寫:上片回憶少年歌樓聽雨時紅燭羅帳的溫馨歡恰的兩面,以及中年客舟聽雨時江闊雲低、西風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場景。(②實寫:下片實寫而今幕年獨在僧廬下聽雨時淒涼孤寂的處境。③虛實結合,感懷已逝歲月,慨嘆目前境況,表達時光易逝、一生漂治孤苦的情感,並暗含對國家由興而衰而亡的嘆惋。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9.(1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

【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銓九齡,母授以《札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先府君苟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或怒不聽,則屏息,俠怒少解,復力爭之,聽而後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銓學甚急,稍息,即怒而數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撲之,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銓故不能荒於嬉,而母教由是益以嚴

(選自蔣世銓《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親。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D 

A.無從致書以觀 (致使)

B.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奔走)

C.先府君苟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規避)

D.或怒不聽,則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A 

例句:教兒低吟之以為戲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C.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D.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

(3)下列關於【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甲文中“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運用細節描寫,寫出了作者謹於求學、渴求知識的情狀。

B.甲文中作者通過自己求學的親身經歷,勉勵馬生勤奮求學、謙虛求教。文章情感真摯,循循善誘。

C.乙文通過作者的自述,再現了幼年讀書時父母督促自己學習的場景:在溫馨回憶的同時,也包含有對父母過於苛責的不滿情緒。

D.兩篇選文都闡明“學業有成,必須勤奮”這一道理,但表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甲文側重於學習要注重積極求索的內在動力,乙文側重於學習需要鞭策督導等外在因素。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②銓故不能荒於嬉,而母教由是益以嚴。

【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繫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

A.句意:沒有辦法得到書來看。致,得到。解釋不正確。

B.句意:抄寫完畢,跑著趕快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走:跑。解釋不正確。

C.句意:父親做錯了事情,母親一定認真地用委婉的話規勸他。規,規勸。解釋不正確。

D.句意:遇到父親發怒不聽她的,她就屏住氣不說了,等父親消了氣。解釋正確。

故選:D。

(2)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之”的辨析能力。答題需要結合句子的意思來理解“之”的含義,然後總結歸納得出答案。 例句:教我低聲唸誦作為遊戲;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A.句意為: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敢放鬆抄書;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B.句意為:拿著經書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請教;之:結構助詞,的。

C.句意為: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有什麼人呢;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D.句意為: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到。

故選:A。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後一一判斷正誤即可。

ABD分析正確。

C.結合乙文內容可知,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包含有對父母過於苛責的不滿情緒”分析不正確。

故選:C。

(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句中重點詞有:填,擠滿;嘗,曾經;色,臉色。句意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從來沒有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②句中重點詞有:故,所以;荒,荒廢;於,在;益,更加。句意為:我因而不會在嬉戲中荒廢學業,母親對我的教育也因為這件事而更加嚴格。

【答案】

(1)D

(2)A

(3)C

(4)①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從來沒有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②我因而不會在嬉戲中荒廢學業,母親對我的教育也因為這件事而更加嚴格。

10.(7分)名著閱讀

“好姑娘,你別擔心,我可不會這麼容易就進棺材的。我還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醫學權威的預言搗搗蛋也好嘛。他們對我病情的診斷完全正確,但是寫個證明,說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勞動能力,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走著瞧吧!”

A___堅定地選擇了一條道路,決心通過這條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設的隊伍中去。

(1)本文段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該書作者是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A處的人物是 保爾•柯察金 。選文中提到的“這條道路”指的是 文學 

(2)“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塑造了主人公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請談談主人公身上吸引你的英雄品質有哪些,並結合相關情節簡要分析。(至少答出兩點)

【解析】

(1)本題考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文學常識及具體情景的把握。該書作者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本語段是保爾術後安慰妻子達雅的話,A是保爾•柯察金。保爾先是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鬥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這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並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開始了他充滿英雄主義的事業﹣﹣文學創作。

(2)本題考查的是對名著人物的理解與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根據相關的情節,概括即可。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知保爾有一次在與波蘭白軍的戰鬥中保爾的腿受傷並得了傷寒;第二次是保爾在騎兵部隊的戰鬥中,一顆炸彈在保爾身邊炸響,頭部受了重傷;第三次,是繁重緊張的肅反工作擊倒了有著傷病的保爾,不得不離開崗位,回家養病;第四次,是在鐵路快修完時,保爾得了傷寒和大葉性肺炎。這四次“死裡逃生”表現了保爾頑強的生命力,鋼鐵般的堅強意志。保爾身上體現出他敢於向命運挑戰,有一種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保爾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獻身精神、堅強的鬥爭意志、樂觀的生活的態度以及明確的人生目標的精神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答案】

(1)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或“奧斯特洛夫斯基”,保爾•柯察金(或“保爾”,文學(或“寫作”“文學創作”)

(2)情節:保爾單槍匹馬營救補被白匪抓住的朱赫來;表現了不顧自我安危的犧牲精神;“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畏而羞恥。那時我會說,為全人類的解放亊業而鬥爭!”做人要像保爾那樣,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要培養自己的高尚情操,要有百折不撓、敢於拼搏的精神。

11.(10分)說明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①按照科學定義,橋是﹣﹣種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類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創舉。《說文解字》裡說:“果,以木跨水,今之橋也。”木橋應是最早的橋樑形式之一,由跨河過江而引延到架於懸涯峭壁、樓閣宮殿,乃至城市空間的棧橋、天橋、高架橋等。

②中國自古有“橋的國度”之美譽。史料記載,商周時就有了浮橋;戰國時出現了排柱式木橋、伸臂式木橋;南北朝時有木石混合的橋;隋唐時出現形式多樣的石拱橋,如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歷經多次強烈地震、戰爭和自然災害等,途﹣千五百年而不毀;宋時造橋技術突飛猛進,出現了各式各樣新式橋樑,如名畫《清明上河圖》裡雄跨汴河、極富美感的虹橋等,成為經典;明清時期西南地區還出現了藤橋、索橋等,如建於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橫跨大渡河的瀘定橋,就是由13根鐵鏈構成的鐵索橋。

③橋作為實用與藝術的融合體,如果橋的平直、索橋的凌空、浮橋的韻味、拱橋的涵形等,無不顯示出工程與藝術結合的精妙風采。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說:“沒有中國橋是欠美的,並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④許多古橋還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讓工程技術與人文精神交相輝映,獨具特色:長安灞橋的柳絲、揚州二十四橋的月光、蘇州楓橋的鐘聲、西湖斷橋的邂逅,還有錢塘江大橋下的怒濤、盧溝橋邊的槍聲,或寄寓一個美麗夢想,或承載一段歷史傷痛,憑添了一份別樣的情懷。

⑤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橋樑建築技術日臻完善。橋萊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間,橋路相連,橋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間,連接更遠的世界,創造出一個個偉大的工程奇蹟,演繹一串串精彩的橋果故事。如杭州灣跨海大橋征服了舉世著名的錢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橋長達165千米多,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高鐵橋;而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長達55千米,橋、島、隧結合,成千上百的技術人員連續攻克了“五大制約性難題”,共同完成了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⑥一座橋,一個傳奇,是非凡的人間奇蹟!一座橋,一段歷史,折射出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也成為了創新文化的顯來標識!

(選自《科學24小時》2017年12期有改動)

(1)文章第①段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

(2)文章第⑤段文字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分別列舉說明。

(3)本文②③④段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請簡要分析。

(4)一座橋,一個傳奇;一座橋,一段歷史。正如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所說:“沒有中國僑是欠美的,並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請結合文本,概括中國橋樑的美體現在哪三個方面。(每空不超過七個字)

【解析】

(1)本題考查分析說明文的語言,為了說明的更加準確,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性。為了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說明文的語言要求一定的生動性。第一段運用了下定義,引用的說明方法來介紹橋的特徵,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

(2)本題考查說明方法。細讀第五段可知,本段列舉了中國一些著名的大橋,這是舉例子。同時還有準確的數字,這是列數字,兩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具體準確地介紹了中國在橋樑建築上創造的奇蹟。

(3)本題考查說明順序。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細讀這三段可以發現,第二段按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橋樑的發展歷史,第三段介紹了橋的藝術性,第四段介紹了橋蘊含的文化信息,這是邏輯順序。

(4)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掌握。細讀全文可以發現,第二段按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橋樑的發展歷史,體現了橋的建築美,第三段介紹了橋的藝術性,體現了橋的藝術美,第四段介紹了橋蘊含的文化信息,體現了橋的人文美。

【答案】

(1)準確性(嚴謹性),第①段通過下定義、引用的說明方法,準確指出“橋”的特徵,增強了說服力。

(2)①列數字。運用具體的數字對大橋長度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加精準、嚴密。 ②舉例子。通過列舉中國著名的大橋,有力證明了中國在橋樑建築上創造的奇蹟。

(3)邏輯順序。第②段通過介紹史料記載的各種橋樑,突出橋樑的實用性:第②段側重表現橋樑建造的藝術性:第④段介紹了古橋蘊含的人文精神。由實到虛,層層遞進。

(4)建築美 藝術美 人文美

12.(16分)記敘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兩張紙條

那天,我媽騎三輪從外面回來,一進門就說,她遇著好人了。

坐在沙發上,還自顧自絮叨起來。

當我聽見“那人把我的三輪碰歪了”,我這才把頭轉向母親,發現她衣服上粘滿塵土。我媽卻彷彿撿了大便宜似的,仍滔滔不絕。

馬路上一個人也沒有,他卻制住車子,跑過來扶我,問我摔壞了沒有。我踢蹬踢蹬腿,再甩甩胳膊,說,沒事兒。他仍然不走,非讓我走幾步。確定我真的沒事後,又把我攙到車上,說,騎上去試試,看車摔壞了沒有。

你說一個大男人家怎麼婆婆媽媽的,於是,我推開他說,快走吧,我也該回家做飯了。我蹬起三輪就走了。哪曾想,他又追了上來,塞給我一張紙條,說是他的手機號……

這時,我忙不迭地問我媽,紙條呢?我媽說扔了。說完,站起身來就往廚房走。我媽突然哎喲一聲。我問怎麼了,她朝我擺擺手說,沒事兒。可是,第二天,我媽就起不來床了。

我把我媽送進醫院。當我把做B超,CT 等檢查單拿給醫生時,醫生說得馬上做手術。

我在辦理住院手續時不停地抱怨母親,狠狠地想,一定把那個“好人”找出來。面對一筆不菲的費用,我用命令的語氣對媽說,你再好好想想那條。我媽遲遲疑疑地說,想不起來了,一邊不停地在各個衣兜裡摸來摸去。我媽突然顫抖著聲音喊,找著了。真是老天有眼。

我用發顫的手指按下那個號碼。關機。一連幾天,都是這兩個字。這就是您老人家遇見的好人!

我媽卻仍然辯護說,興許人家手機沒電了呢。但明顯沒了底氣。

那天是個很好的天氣。然而,陽光有多明媚,我心裡就有多陰晦。但我不敢再埋怨我媽。這件事情以後,她在我面前像個債務人似的,一天到晚大氣都不敢喘,讓人心疼。

出院後一天,我家門鈴響了,我開門一看,一位頭髮花白,脊背略為佝僂的大叔,手裡拎著一口袋水果,拘謹地站在我家門前。沒等我開口,母親急慌著把他讓進屋裡。

他吞吞吐吐地說,家裡出了點事,一直脫不開身……

我明白了,打斷他說,您啥也別說了,十萬元的住院費。

我媽連忙打圓場;你是怎麼找到這裡的?他說,那天您走後,我不放心,悄悄跟著,您進了家門才離開。他忽而把頭轉向我說,您請假照顧大娘,單位要扣錢的吧,一併算到我頭上。

我媽接過去說,這可使不得,要不這樣吧,十萬,咱們一人攤一半。再說,那天要不是我急著回家做飯,也不會……

他說,這錢怎麼能讓您拿呢?稍作猶豫,他不好意思地接著說,我一下拿不出這麼多,我先給您打個欠條行不行?您放心,我一定儘快還清。

我沒好氣地說,又來一張沒用的紙條?

他的臉騰地紅了,說,對不起,那天我手機丟了,換了新號。

說完,他一瘸一拐地走向書桌,準備給我打欠條。他注意到,我有意無意看著他不太自然的走姿,於是,提起褲腳,坦然地說,兩條假腿,車禍中沒的,撞他的人跑了。

……

(選自賽博中學金銀花李傳鵬《小小說月刊》),有刪節)

(1)文章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我”的心理發生了五次變化,請根據示例進行概括。

①冷淡 ② 焦急  埋怨 

 憤怒 ⑤糾結

(2)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

那天是個很好的天氣。然而,陽光有多明媚,我心裡就有多陰晦。

(3)從全文看,以“兩張紙條”為題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4)小說以省略號結尾,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如果將情節補充完整,你認為“我”還會要求“大叔”還錢嗎?請作出選擇並簡要說明理由。

【解析】

(1)本題考查人物心理概括。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首先對文章的情節進行簡單的概括,然後從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人物的心理變化是由情節決定的,是隨情節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一定要讀懂情節。如此題一空,“第二天,我媽就起不來床了”的情節使“我”“焦急”。二空,母親放走了三輪司機又找不到紙條使“我”“埋怨”。三空,找不到三輪司機使“我”感到“憤怒”。

(2)本題考查欣賞文句。答此題要讀懂上下文的情節內容,切忌斷章取義。“陽光有多明媚”與“我心裡就有多陰晦”形成強烈的反差,運用反襯(或對比)的手法,表現自己被人欺騙的鬱悶和憤怒的心情。

(3)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通讀全文,整體把握,理解內容後再作答。從讀者角度看,標題新穎別緻,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從結構上看:“兩張紙條”是線索。從內容上看:豐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題,注意一定要把人物形象的特點答出來,把文章“堅守誠信的美德”的主題答出來。

(4)本題是一道開放題,針對“‘我’還會要求‘大叔’還錢嗎”這種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自的觀點定然不會相同,有贊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無論哪種見解,都要圍繞文章的情節說出相應的理由。只要能從“情節”“人物形象”“主題”等方面闡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②焦急;③埋怨(抱怨);④憤怒(生氣)

(2)運用反襯(對比)的手法,表現了我在母親車禍後,既心疼母親,又憤怒被人欺騙的鬱悶心情。

(3)①標題新穎別緻,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線索作用,紙條貫穿全文,由“失號碼條”到“得號碼條”,最後“打欠條”,使文章結構連貫,一步推動情節的發展。 ③刻畫人物形象,正是通過這兩張紙條的展示,揭示大叔誠信、善良的性格。④深化文章主題,大叔作為車禍的受害者,始終堅守誠信的美德,發人深省。

(4)示例一:不會。結尾處既點出了大叔同樣是車禍受害者、生活十分困難的事實,也通過“有意無意”這神態描寫,暗示了“我”態度的變化。“我”放棄讓大叔還錢情節的補充,更能表現出對善良、誠信美德的褒揚。

示例二:會。從全文來看,“我”的家庭並不富裕,十萬元並不是個小數目,情節中也有“母親”“人攤半”的暗示,而且“我”的態度一直比較惡劣。通過要求“還錢”這一結尾的補充,更能流露出對當下社會倫理道德日益論喪的憂慮與反思。

三、作文(50分)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文.

13.(50分)沒有誰能像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居: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士,連接成整個大陸。(約翰•多恩)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在這個互聯互通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而微妙,如何與人和諧相處就成為了一門藝術,智慧的人們總是由己及人,與人相處或理解,或包容,或欣喜,或謙讓……

請以“此刻,我領悟了  的藝術”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

(2)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不得套作抄襲;

(3)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解析】

1.審題立意。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題目中的“藝術”可理解為方法或內含。空白處應補充一種藝術門類或抽象的概念,比如,我領悟了繪畫的藝術,我領悟了與人交往的藝術,我領悟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藝術。創作本文,需重點表述自己領悟××的過程,這是中心事件。還需表現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獨特的感悟,這是主旨。從生活中取材,真實可感,做到以情動人,力求寫出真情實感。

2.文體選擇。記敘文。

3.思路點撥。文首以題記的形式點明題旨,表現自己對於××的獨特感悟,彰顯自己的寫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則寫人記事,圍繞我領悟××的過程來展開故事情節,應採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出真情實感。文末則以議論或抒情昇華主題,總結全文,並與文題或文首形成前後呼應,使全文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可以是一句簡短的話語,可以是一個細微的動作,可以是一個微妙的表情,細節描寫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為了細節而細節。

14.2018年的電視屏幕上:《舌尖上的中國》挑動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味蕾,《尋味中國》更多的是尋找美食背後的人文底蘊,《回家吃飯》觸動更深的是闔家團圓的其樂融融。其實,每個家庭餐桌上都有自己的專屬“味道”……

請以“我家餐桌上的專屬味道”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不得套作抄襲;

(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解析】

1.審題立意。這是一篇材料加話題作文。閱讀材料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話題“我家餐桌上的專屬味道”是寫作的重點。通過餐桌上的味道的變遷表現家庭發生的變化,從而謳歌社會的進步和黨的正確領導,充滿了社會正能量。

2.文體選擇。記敘文。

3.思路點撥。首段點題,直接點明我家餐桌的專屬味道是什麼,比如專屬味道是甜,這種甜不僅是飯菜的甜美,也是心中的幸福感覺。然後圍繞“甜”進行描寫,可採用對比的手法,表現由苦而甜的過程,突出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的美好。最後一段昇華主旨,歌頌黨的領導。

4.描寫方法。本文中要有對家庭氛圍的環境描寫,烘托甜蜜溫馨的氣氛。還要有對家中人的神態描寫,表現因為貧困帶來的愁苦,因為日子好了而帶來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