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走在路上,听见两个小学生忧心忡忡的对话。

小学生A:“我们家很穷的”

小学生B:“你们家有多少钱?”

小学生A:“只有一百万”

小学生B:“现在买房好像都要三四百万”

小学生A:“我们家的房子只有90多平米,感觉有点小了”

在这个晴空万里风和日丽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听见这段对话的老阿姨我泪流满面:当代小学生的忧患意识未免也太强了些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实话实说,我这么大的时候,每天最焦虑的财政问题在于:今天我爸/妈会给我零花钱吗?

万万没想到,这才过去多少年,当代中年人的焦虑已经提前到小学阶段了。

不过俗话说得好,居安要思危。存钱还是要从娃娃抓起的,这点我还是很佩服两位小朋友的。想想如果当年我要有这样的远见,现在的工作内容该是每天抽签选哪个地儿收房租了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别说拥有存钱买房的远见。就连存钱这俩字,我脑海里都没有。

“中国人不爱存钱了”

“第一批90后已经负债”

“27岁,我没有存款”

受铺天盖地的90后生活理念以及周边朋友影响,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一直信奉着一句话,钱,赚了是用来花的。于是毕业好几年了,我存款最多的时候也只是够支付下一季度的房租。

事实证明,毒鸡汤真的会害死人。

昨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饭。隔着一片雾气,朋友问我,“你存了多少钱了?”我一边捞起锅里的牛肉一边告诉她:“我没存啊”。朋友不敢置信地问我:“不会吧?你毕业这么久,一点钱都没存吗?”我翻了个白眼:“我要是存了钱,一顿火锅至于要和你AA吗?

倒不是我不想存钱,实在是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每个月工资到我手里就见底,速度之快让我怀疑我生了一双漏钱的手。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一直以来,我倒并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印象中身边很多年轻朋友都是如此:月光穷忙无存款。人均500的餐厅说拔草就拔草,结果大半夜找我借某视频网站会员。

不过话虽如此,谨慎起见我还是询问了两位朋友,以此证明我不是一个人在穷忙。结果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我的朋友们,都背着我偷偷在存钱!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朋友A,毕业两年。当我问到她有没有存款时,对方沉默了一会儿,打过来六个大字:存了一点小钱

行,这个答案已经够令我三观重组的了。至于小钱是多少,我也没好意思细问。反正依照这位朋友平时的低调程度,这小钱跟我的衡量尺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末了朋友A还坚持安慰我,自己爱宅在家,钱完全是自己省出来的。听完我十分想给她对副下联:钱完全是被我吃出去的。横批我都想好了,就叫“败家之道”

朋友B,毕业四年。鉴于我俩互相在对方面前哭穷的日常,本着去寻求点心理安慰我才找上门的。结果得到了另一道晴天霹雳:

“有存款很正常啊,我每个月也定期存钱”

“你上次不还说欠着信用卡吗?”

“我每个月会从存款里拿出点钱还信用卡”

听到这个答案的我——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朋友B表示,“每个月存个几百块,就当是我的旅游基金”

本以为大家都是月光族,没想到绕了一圈,合着真的就我没有存钱

我把这事跟我的土豪同事讲了一遍,土豪同事替我总结:这可不就是学生时代临到考前,大家都跟你说没看书没复习,最后发现只有自己没看书的你吗?

我:……

有些人表面月光,背地里都在偷偷存钱

想起上个月,我跟家中二老感叹工作好难,又添油加醋地对他们即将到来的老年退休生活深刻地表达了一番羡慕。

口干舌燥地说了半个小时,我爸回应我一句:你存钱啊,存钱你明天就能退休了

爸,有些真理其实你也不必说出来。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当代年轻人的理财方式主要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四个字简直为我量身订造。

试问哪一个都市丽人没有做过坐等收租的美梦,然而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手里的工资顺其自然地就溜走了。

有人形容当代年轻人发工资为“洗钱式发薪”。顾名思义,年轻人通过借贷或者信用卡等方式提前消费,每到发薪水时快速用工资清还各种债务,刚到手的工资又全都转出去了,速度快到银行以为是在洗钱。

虽然我秉承的观念是“从不存钱从不提前消费”,但我很理解这种想法:每天在大城市辛苦竞争,背着房租、生活成本负重前行,要再不对自己好点,怎么对得起辛苦付出的自己?

这种观念一直合理地存在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不是这次问了几位朋友,我大概永远不知道如今的年轻人,金钱危机观已经这么强了

小学生都开始焦虑房子问题了,我看关于存钱这个问题,我还得去找老板商量一下。

毕竟开源节流,主要问题还在于开源不是,工资一涨,存款不就有了。

老板您看看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