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Micro LED加速發展,還缺品牌大廠臨門一腳!

Mini/Micro LED加速發展,還缺品牌大廠臨門一腳!

Mini LED 和 Micro LED 為顯示器產業帶來一個新機會,因為更好的顯示效果,有利於 TFT LCD 或新型態顯示技術與 OLED 競爭。不過,目前 Mini LED 應用仍侷限在高階市場、尚未普及,而 Micro LED 則還有技術瓶頸需要克服。主因是這些先進技術從研發到應用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調整,有待品牌大廠導入後加速整合。

目前最能影響產業發展動向的品牌大廠,首推蘋果(Apple)、三星(Samsung)、LG 樂金,以及中國大陸快速崛起的華為等。

雖然蘋果的 LED 供應商向來是以日亞等日系廠商為主,而三星近年來 LED 不少訂單都交給三安光電,LG 的 LED 則大多委託中國大陸廠商生產,相對中國大陸品牌廠更是積極扶植在地供應商,整體看來,品牌大廠的 LED 供應鏈似有綁定趨勢。

不過,由於 Mini LED / Micro LED 還是非常新的技術,而臺灣地區的顯示器和 LED 產業發展數十年,基礎相當深厚,在新技術發產初期具有先發優勢,因此現階段要打入品牌大廠供應鏈,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外傳蘋果就可能在 2019 年下半年從 iMAC 開始導入 Mini LED 背光設計。儘管初期 Mini LED 主力供應商仍是日亞,但規劃在 2020 年第四季到 2021 年上半年將陸續推出的新款 iPad 及部分尺寸 MacBook,若擴大采用 Mini LED 背光技術,則臺灣地區 LED 龍頭晶電可能有機會打入蘋果供應鏈。

晶電成立於 1996 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 LED 磊晶及 LED 芯片供應商之一。公司自 2018 年下半年開始小量供應 Mini LED,包括可用在大型顯示屏幕的紅綠藍 RGB Mini LED 以及用於電競顯示器、手機、汽車照明的 Mini LED。針對 Mini LED 及 Micro LED 未來發展,還另成立 100% 持股子公司元豐新科技負責相關業務,並將下游封裝及模塊製造交給策略夥伴葳天科技,腳步積極。

值得注意的是,若蘋果考慮採用日系廠商以外的 LED 供應商,除了晶電之外,其實臺灣地區也有其他廠商在 Mini LED 和 Micro LED 方面別具優勢,例如鴻海集團。

鴻海集團不僅在電子下游組裝領域基礎雄厚,近年來也順利整合了 LED 封裝與磊晶 / 芯片,以及面板供應鏈。不論是 Mini LED 或 Micro LED 在背光或主動式顯示器的發展,都需要高度整合 LED 與 TFT 面板 / 背板技術,更何況鴻海是蘋果及許多品牌大廠的主力系統組裝廠。

集邦諮詢研究協理儲於超認為,長期來講,Mini LED 還是 Micro LED 這些新技術都需要持續不斷精進並降低成本,才有辦法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如果只是聚焦在高階應用產品,出貨量就少、成本下不來。但是現在的困難點是很多設計環節都需要去微調,生產製程也需要細部改善,甚至設備可能需要新的資本支出。

因此,若品牌大廠或系統大廠願意積極投入整合供應鏈的工作,對於整個供應鏈將有加分作用,有助於 Mini LED 及 Micro LED 技術加速開展。根據預測,Mini LED 背光滲透率在 2019 年可能還非常低,大約到 2023 年之後,有機會來到 1 成以上。

>2019集邦諮詢全球UV LED產業研討會圓滿落幕,這些乾貨別錯過!

>當LED燈蛻變成“神燈”後,你該怎麼辦?

>昕諾飛宣佈收購這家公司,開拓Wi-Fi智能照明市場

LED人都在看

Mini/Micro LED加速发展,还缺品牌大厂临门一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