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福建省一個縣和廣東省一個縣,名字正好互相倒過來

如今,就廣東省和福建省來說,不僅在地理位置上非常鄰近,在歷史文化也具有諸多相似之處。廣東,簡稱“粵”,省會廣州。名由於古地名“廣信”,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就福建省來說,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其中,就廣東省下轄的和平縣和福建省下轄的平和縣,這兩個縣的名字正好互相倒過來,這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混淆。並且,對於和平縣、平和縣來說,都於明朝時期正式建縣,距今已有500年左右的歷史了。

福建省一個縣和廣東省一個縣,名字正好互相倒過來

一方面,就和平縣來說,為廣東省河源市所轄。在地理位置上,和平縣東連龍川縣,南鄰東源縣,西毗連平縣,北與江西省定南縣、龍南縣接壤,也即該縣地處廣東、江西兩省的交界處。和平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34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0.34公里,總面積2286平方公里。就和平縣的歷史來說,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設南海郡,今廣東省和平縣一帶屬南海郡龍川縣。在秦漢時期,龍川縣疆域遼闊,包括今龍川、五華、興寧、河源、和平、連平等縣境。南北朝時期,雖然王朝更替頻繁,但是,對於今河源市和平縣一帶,依然長期隸屬於龍川縣這一建制。公元591年,隋高祖楊堅建立隋朝後,今和平縣一帶屬循州總管府河源縣。

福建省一個縣和廣東省一個縣,名字正好互相倒過來

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式在該地區設立和平縣,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由此,就和平縣這一建制,已有500年左右的歷史了。當然,在廣東省的各個縣中,500多年的建縣歷史,不能說是非常悠久的縣了。清朝取代明朝後,和平縣屬廣東省惠州府。彼時,惠州府轄歸善、博羅、紫金、龍川、和平、海豐、陸豐、河源、永安、長寧(新豐縣原名)9縣及連平州。到了1928年,和平縣直屬於廣東省。1988年,設立河源市,和平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和平縣總面積達228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56萬人。在廣東省的各個縣中,56萬的人口數量顯然不能說是一個人口大縣。

福建省一個縣和廣東省一個縣,名字正好互相倒過來

另一方面,就平和縣來說,平和這一地名,正好與和平縣的“和平”互相倒過來。平和縣為(古屬漳州府平和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在地理位置上,平和縣地處漳州西南部,與福建、廣東兩省八縣相連,素有“八縣通衢”之稱,也即該縣地處福建、廣東兩省的交界處,擁有不錯的地理位置。和平縣地理座標為北緯24°02′-24°35′,東經 116°54′-117°31′。就平和縣的歷史來說,戰國時期,該地區屬閩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說秦始皇三十三年),今福建省平和縣一帶成為秦朝的疆域,屬閩中郡。漢朝時期,今漳州市平和縣一帶分屬冶縣、揭陽縣。晉朝至南北朝,該地區北屬南安郡龍溪縣,南屬義安郡綏安縣。

福建省一個縣和廣東省一個縣,名字正好互相倒過來

最後,公元1321年—1323年(元至治間)析龍溪、漳浦、龍巖縣地設立南勝縣,1356年(至正十六年)遷今靖城,更名南靖縣,該地區屬之。公元1517年,明朝析南靖、漳浦縣地設立平和縣,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由此,非常有意思的是,和平縣、平和縣的建縣時間也非常接近,都是始於明朝正德皇帝在位時。在此基礎上,平和縣的建縣歷史,自然也有500年左右了。到了1928年,平和縣直屬於福建省。如今,平和縣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截至2018年底,平和縣總面積達2328.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1.5萬人。也即在總面積上,廣東省下轄的和平縣和福建省下轄的平和縣也是相差無幾的。,那麼,問題來了,在你的身邊,有哪些正好互相倒過來的地名嗎?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