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日本戰國時期,發生過好幾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變動”。在這些變動中使得整個日本戰國的趨勢發生了改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能寺之變”。

事變發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曆1582年6月21日)凌晨,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信長。雖然說戰國時期,謀反的事例比比皆是,但是這一次的謀反相比其他的更為蹊蹺。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首先,本能寺之變的完全沒有一點徵兆。也就是說這次事件就好像是“臨時起意”一般。而且當的織田信長,其威望和勢力都如日中天,他的勢力範圍控制了以京都為中心的最富庶的半個日本,即便同為大名的毛利、上杉、北條等,規模也都遠遠無法與其相比。

就在即將統一日本全島勢力的時候,一個最不可能反叛的人出現了叛變,他就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全名明智十兵衛光秀,是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帳下重要將領之一。曾任近畿管領、日向守、丹波守護等。他的父親明智光綱很早之前就去世了,他在叔叔的照顧下成長。最早仕官於齋藤道三,後來投靠了織田信長,開始在京都擔任政務方面的工作。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成為織田信長的家臣之後明智光秀的戰功就非常的卓越,因此還得到了織田信長的信任和重用。作為織田信長身邊的直臣,為織田信長立下了很多的戰功。

按理說,他對信長的忠誠度是最高的,信長也把很多事情交付於他,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宴會,也託付與光秀來主持,在明面上,兩人還會互相揭短互開玩笑。這對外人來看,主從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好的。

然而,就是這樣,最後竟然發生了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的背叛行為讓當時的大名,乃至天皇都驚訝不已。人們不知道他到底為什麼做出這樣的事,真的要背叛也輪不到光秀,這件事也成了明智光秀的一生謎團。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後來的歷史學家,考據明智光秀的動機,做出了很多的假設。但是分析得越多,更是讓這事件撲朔迷離。

其中有一個“怨恨說”:有一次,信長請德川家康帶到家中舉行慶功宴,而明智光秀在這次宴會中作為主管。可是信長卻“雞蛋裡挑骨頭”,而且還在宴會上取笑光秀。因為這件事讓明智光秀記恨,於是他才做出了背叛的事情。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因為織田與光秀兩人主從關係已久,雙方都知根知底,在公眾場合之下也都會互開玩笑。而且每次的高級宴會上,光秀一直是主要負責人,對信長的脾氣性格也已經摸透,而且本人並非小氣之人。如果信長不看好光秀,更不會每次宴會都讓他負責。,在日本戰國時期,上級直接數落下級的習慣也屬於十分平常的事。以此作為叛變的成因,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還有的說法是,認為明智光秀背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想要阻止信長爭權的野心,這個“設定”在很多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多有出現。甚至還有將織田信長設定為“大魔王”,而明智光秀代表了正義一方。

原由是這樣的,在1579年,明智光秀歸還了了在戰爭中被人強行佔有的天皇耕地,對此朝廷幕府十分滿意的,並且派人對明智光秀進行了讚揚和獎勵,而明智光秀對這件事當做了無上的榮耀。

1579年的時候,織田信長的野心開始膨脹。此時,皇太子搬到了二條御所之,據傳說信長考慮“讓天皇退位”,自己取而代之。建立第二個朝廷,這件事讓明智光秀心裡有了“想法”。

這個“假說”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因為此時的織田信長一家獨大,真的要號令天下,成為新的統治者,完全不在話下。而明智光秀對足利幕府的態度卻是相當維護的,且有意復興已經日落西山的“足利將軍”,所以為了“正義”信長必須死。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當然,還有一個假說頗為“浪漫”:傳聞說光秀在外愛上了一女子,但因為正室熙子強烈反對致使光秀遲遲無法娶她入門,後來那女子生了孩子,光秀溺愛他甚於自己的兒子,甚至打算讓他作為嫡子。

此事被遠在中國攻打毛利勢力的秀吉知道了。便委託忍者抓了那對母子,之後迫使光秀陪他來演場戲,那就是著名的本能寺之變,由光秀來扮壞人,討伐了主君織田信長,再由秀吉來扮英雄率領軍隊打著“為主公報仇”的名號來討伐光秀,這樣一來秀吉便可名正言順的接手信長的勢力。而光秀也在秀吉的安排下裝被民兵殺死,後隱居起來與“老相好”享受人生。

這個“假設”頗有當今宮廷劇的味道,它將秀吉設計成了“大魔王”,明智光秀成了“背鍋俠”,但也就秀吉的為人來說,這個假設也不無道理。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我們再來看一下,本能寺事件的整個經過:

1582年,織田信長消滅了武田集團的勢力之後,天下趨於統一。同年5月,秀吉的部隊開始對中國地區的毛利氏開戰,但是兩軍的實力相差較大,於是秀吉向信長髮出援兵請求。

5月15日到17日之間,在安土城,織田信長讓明智光秀作為宴會主持人,負責招待得勝凱旋的德川家康。據說當時因為宴會的菜品關係,信長與光秀髮生了爭執。

然後織田信長命令光秀返回其屬地阪本城,並安排援軍支援秀吉。5月26日,光秀領軍來到丹波龜山城,做好了出戰的準備。

1582年6月1日,信長集結了35000人,準備親自支援秀吉,其中包括明智光秀所集結的部隊。當日早上,信長帶領10名隨從,先行從安土城出發,當夜下榻於京都本能寺。

因為本能寺太小,於是信長的長男信忠找了距離稍近的妙覺寺就寢。此時,明智光秀回到居城。和手下重臣齋藤內藏介、明智左馬介等商議,準備兵變。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當夜子時,明智軍13000餘人到達京都,將本能寺團團圍住,並開始進攻

織田信長聽聞傳來鐵炮聲,便提刀親自上陣,在僅有10個隨從的情況下拼命奮戰,但始終是寡不敵眾,身邊的隨從被殺得一個不剩。織田信長見大勢已去,只能退回內室,自殺身亡。但奇怪的是在本能寺內竟然沒有人找到信長的屍體。信忠率本隊1500人前去救援,但也因寡不敵眾,退回二條城內,最後兵敗自殺。就是這短短兩三個小時改變了整個戰國的歷史。

光秀之謀叛,普遍認為是臨時起意,因為整場時間並不長,在6月1日下午,明智光秀才將行動決策告訴軍中的主要大將。而派兵進駐京都的軍令是在當日黃昏時制定的。

對於明智光秀的真實意圖,底下的普通士兵完全不瞭解,他們得到的信息是“信長公要閱兵”,甚至其中許多人在攻下了本能寺之後,還搞不清真實狀況。

最先攻入本能寺的士兵之一、本城揔右衛門有介在回憶錄中說:“那時,太合公(秀吉)正在備中與輝元殿下對峙,明智率軍馳援,本以為是前往山崎方向,不料卻命令進京。因為那時家康公也到了京都,我等都認為這是針對家康公的。”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其實和時候德川家康已經去了界港,而那些士兵以為明智光秀得到信長的命令除掉家康。因為信長謀殺盟友早已是時有發生的事了,所以大家都以為在本能寺的就是家康。如果知道真實情況的話,他們是萬萬不敢的。

當時,明智光秀的部隊把本能寺包圍得水洩不通。而織田信長身邊只有十多個隨從。聽到外界騷亂時,據說信長最初猜測道:“是城介有異心?”城介指的是秋田城介,也就是織田信忠,因為那時候信忠就在隔壁的寺院之中,信長至死還以為以為是親兒子想要奪權篡位。由此可見,他對光秀謀叛,是毫無心理準備的。

“本能寺之變”發生的時候,直到現在,很多史學家認為只是一個“臨時起意”的叛變。因為在當時明智光秀將矛頭針對的只是本能寺,而對織田信忠所在的妙覺寺沒有采取軍事行動,這在顯得並不是一場“軍事政變”。而且在本能寺之後,並沒有一系列的後續佔領情況,這些條件更讓自此事變成為了一個“一時衝動”的舉動。


在本能寺之變前的3天裡,明智光秀還在舉行連歌大會,完全感覺不出這君臣之前有什麼矛盾。所以確切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光秀非弒君不可呢?我們不得而知。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事變之後的行動看來,他似乎並沒有篡奪天下的意思。事變當天,他執拗地尋找信長屍體,一直無果的情況下,直到下午才離開京都前往安土。如果是為了篡奪天下的話是不會浪費時間,直接攻入安土城,接管餘下的部隊。

回城後,這時光秀才發出還信件告知與信長敵對的大名,但眾人因為於事前都沒收到任何光秀欲叛變的內部消息,所以大部份人都以為是陷阱而不予理會。像這種“事後告知”的情況也是戰國時期違反常理的一種情況。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明智光秀在弒君後一直等了7天,由於那些大名都不予理睬,只得又親筆寫了一封信給老友兼親家公的細川藤孝,懇求細川伸出援手。這個情況完全不是沉穩的光秀一貫的表現。

豐臣秀吉接到信長斃命的噩耗後,立即向正在交戰毛利講和,在6月6日與其他信長家臣會合,十三日在山崎之戰中擊敗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起兵的動機,並沒有統一的見解。本能寺之變是一樁很突然的事情,而且在歷史上找不到任何明智光秀本人出現在本能寺或二條城的記錄,也就是說直到最後,明智光秀也沒有直面織田信長。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本能寺之變幕後到底有沒有黑手,誰該為織田信長之死負責,一直是多方研究的重點,日本甚至有部分人認為本能寺之變是秀吉和家康的陰謀,光秀給背了黑鍋,所以組成了“明智光秀公彰顯會”,專門查閱歷史為明智光秀翻案。

事實究竟如何相信終會真相大白,“本能寺之變”作為日本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或許還會展現出更為奇妙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