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新型住宿業態存隱患

“五一”小長假,外出旅行人數增多,在住宿方式上,人們除了選擇安全性、保障性高的品牌酒店外,對新潮“有意思”的民宿也格外青睞。據悉,今年春節、清明小長假期間,不少民宿接待地出現爆滿,至少需要提前一週預訂。不過,在“有意思”的背後,民宿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新型住宿業態存隱患

4月26日,山大學生王一萌約上閨蜜,打算趁著“五一”旅遊高峰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畢業民宿旅行。可當家長知道後,提出了反對意見。“父母擔心房子水電是否安全、房間是否乾淨。基於這些,我們不得不取消了這次民宿之旅,改成了住酒店。”王一萌惋惜地說。 實際上,這些問題背後更多地反映了新型住宿業態在人們心中的認可度,其核心是人身安全。“目前,我省民宿發展勁頭較猛,主要分佈在臨沂等山區和煙臺、青島等沿海地區。在這些民宿中,除了小部分由專業團隊按照標準建設外,大部分為當地居民自己開發經營,未經過相關部門驗收。”省旅遊發展委工作人員說。 “這就帶來一定的隱患。民房私自改成商用住房,除了一部分衛生達不到標準外,安全也是住客的一個擔憂。”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理事錢三毛分析說,大部分民宿為短租,房間的進入權限已被分享,而店主在沒有經營資質的情況下,是否值得信任也是一個問題。他建議,對於外出打算住特色民宿的遊客,應當選擇具有合法經營資質的民宿居住,特別是一些女性,更應提高這種人身安全意識。

民宿監管尚待完善

旅遊者在酒店、旅館住宿,必須使用本人身份證登記後方可入住。然而,記者發現,在一些民宿,遊客可以不出示任何證件,就能順利入住。據瞭解,這些都屬於私下開辦的民宿,不論經營者還是遊客都沒有相應的實名登記手續,這對相關部門的治安防控工作造成一定阻礙,留下一些隱患。 “我們不是不想登記,而是要辦理這些證件,太費力了。”日照一家民宿老闆張利民(化名)告訴記者,由於自己經營的民宿體量較小,不符合開辦家庭民宿的標準,當地有關部門不予發放特種行業許可證。但為了能夠經營賺錢,該老闆有時私下納客,甚至與一些正規的民宿達成協議,當對方住滿後,可推薦到此居住。 “正規的旅館酒店行業經營者需要事先在工商、衛生、公安及消防等多個部門取得相應的經營許可或登記備案,否則可視為違法的‘黑酒店’‘黑旅館’。”省旅遊發展委監督管理處處長馮泮爽表示。

針對“黑酒店”“黑旅館”問題的出現,有專家分析一部分原因還在於監管尚不到位,在當前民宿發展火熱的背景下,為該市場的不規範發展留下了縫隙。一方面,在部分地區聯合執法體制尚未建立,執法人員相對匱乏,很難做到全覆蓋監管;另一方面,民宿經營者缺乏一定的管理規範指導。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完善監管機制外,還要儘快做好民宿的標準化工作。

 

規範標準正在制定鋪開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旅遊綠皮書:2016—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中提出,建議各地探索合理合法、高效一體的民宿行業管理政策,推行行業許可經營制度,建立統一的民宿審批與監管機制,提高民宿經營的規範性與穩定性。 而針對目前省內民宿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早在2016年,我省就已成立專門工作小組,開始著手研究《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制定。“該文件雖然還只是一個討論稿,但從內容上來看已經比較完善。它規定了我省旅遊經營用民宿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服務質量要求和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對省內民宿的文化特色、客房設施及安全、衛生、服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參與該文件起草的濟南大學酒店管理系副教授公學國介紹說。 據瞭解,《山東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制定實施民宿管理辦法和服務規範,支持規劃建設一批中高端品牌民宿,到“十三五”末,全省建成3000家高端精品民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