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隋朝滅亡的教訓:“迷於人”而非“迷於樓”

隋朝滅亡的教訓:“迷於人”而非“迷於樓”

隋煬帝畫像


隋開皇十年(590年),楊廣任揚州總管,一住十年。及至楊廣即帝位後,仍然眷戀揚州的繁華,曾三次南下巡幸。後來有一個叫項升的浙江人為取悅煬帝,進獻新宮圖一幅。隋煬帝詔命有司依圖建造新宮。“役夫數萬,經歲而成”,一座壯麗宮殿在揚州拔地而起。

隋朝滅亡的教訓:“迷於人”而非“迷於樓”

據載,隋煬帝當年建造的迷樓凌雲摘星,飛雲宿霧,玉柱金楹,千門萬戶,複道連綿,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有誤入者,“目眩神迷,雖終日不能出”。煬帝遊迷樓後,大喜過望,說:“此樓曲折迷離,不但世人到此,沉冥不知,就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韓偓《迷樓記》)迷樓緣此而得名。

隋朝滅亡的教訓:“迷於人”而非“迷於樓”

《迷樓記》雖然是小說家之言,但是史書中對隋煬帝后宮之盛亦多有記載。《資治通鑑》記,隋煬帝曾於洛陽西郊修建了一座方圓二百里的西苑,院內掘海修渠,沿渠建十六院供宮女們居住。“上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遊西苑,作《清夜遊》曲,於馬上奏之。”

隋朝滅亡的教訓:“迷於人”而非“迷於樓”

揚州自古繁華,風俗尚奢侈,達官貴人都以迷樓為醉人之鄉,來揚州必到迷樓。“聞說到揚州,吹簫憶舊遊。人來都不見,莫是上迷樓。”(包何《同諸公尋李芳直不遇》)隋煬帝為建迷樓,“費用金玉,帑庫為之一虛”,建迷樓耗盡了國家財力,隋朝也很快走向滅亡。“紫髯郎將護錦纜,青娥御史直迷樓。海內財力此時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白居易《隋堤柳》)迷樓從此成了一個包含著醉生夢死、荒淫無恥等意味的文化符號,後代文人多以迷樓為題材寫詩作賦,希望後世以此為鑑。羅隱在《迷樓賦》中總結隋亡的教訓是“迷於人”而非“迷於樓”,警告後人不要重蹈覆轍。

隋朝滅亡的教訓:“迷於人”而非“迷於樓”

“煬帝雷塘土,迷藏有舊樓。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揚州三日》)杜牧具體指出了迷樓靠近雷塘,雷塘位於揚州城北,煬帝死後即葬於此。後人為了記取這一歷史教訓,在迷樓的基址上建了“鑑樓”,並題匾在樓上,以喻隋朝國亡可鑑。今之樓乃清代重建,是揚州的覽勝佳處。人們在登臨之餘,還可藉以談往事,話興亡,論古鑑今,從中悟出一些發人深省的道理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