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機構改革:各省級行政單位設立了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個別機構。

機構改革:各省級行政單位設立了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個別機構。

在中央給予地方一定的機構設置自主權的大背景下,各省級行政單位大都設立了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個別機構。

(一)北京市

建立了中共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市委財經委員會、市委審計委員會、市委城市工作委員會和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這樣五個市委工作部門或協調機制,並且均由市委書記蔡奇兼任主任。

(二)浙江省

單獨設立了省委改革辦公室,加掛“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的牌子。由省委常委、秘書長陳金彪擔任主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飛擔任第一副主任。以適應建設中國(浙江)自貿區的發展要求。

《人民日報》曾撰文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從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係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來設計改革方案,用政府權力的減法來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促使政府部門從理念、制度到作風進行全方位變革,可謂“一改多得”。2018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調研報告》,中央深改辦建議向全國複製推廣浙江經驗;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最多跑一次”也寫入其中。

(三)廣東省

廣東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承擔重要作用,為此專門組建了“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

(四)海南省

“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和開拓者,海南此次專門組建了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加掛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工作委員會牌子,主要負責海南自貿區(港)建設以及各領域對外開放”。“為適應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建設要求,整合了旅遊、文化、體育職能,組建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服務全域旅遊發展”。

(五)山東省

作為傳統海洋大省的山東,山東省委設立海洋發展委員會,省政府組建省海洋局。“根據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省海洋局主要負責研究提出海洋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海洋產業政策建議,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海洋經濟發展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海域使用和海島保護利用管理,負責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估、海洋科技、海洋對外合作等”。

(六)遼寧省

升級了原省營商環境建設局的行政規格,將之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省政府直屬機構,加掛“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牌子,以“解決營商環境中的突出問題,深入落實《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政府、企業、社會公眾聯動,切實為所有市場主體包括大中小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

(七)四川省

四川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該省將原省扶貧移民局更名為扶貧開發局,以加強脫貧攻堅的工作力度。

在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為適應信息化的發展,更好地發展電子政務,不少的省都建立的類似大數據管理局這樣的機構。“貴州、重慶、福建、廣東、吉林、廣西等多省市方案均明確提出組建相關機構,負責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管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工作”。

例如,福建省設置了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大數據管理局);重慶市組建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將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推進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社會公共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智慧城市建設職責等進行整合。山東省組建了省大數據局,目的是主動適應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解決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建設“數字山東”。浙江省也將組建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由此,浙江將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統籌管理公共數據資源和電子政務,推進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進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浙江”建設。是謂,地方的“自選動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