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交和個人繳納,退休後待遇差別大嗎?

小姐自然醒


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和個人繳納待遇差距不大,但是繳費方式差異很大。

國家允許個人繳納社保,主要是為了防止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個體工商戶、自謀職業人員、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無法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而提供的一種保障。這一要求是按《社會保險法》有明確規定,國家允許個人繳納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

既然交的是同樣的養老保險,未來養老金的計算也會是一種方法,因此對於大家來說,相同繳費年限15年,差距就不大了。

不過我們的繳費年限不是決定養老金待遇的唯一因素。另外的因素還有退休年齡、繳費基數、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式等等。

我們看看怎麼計算養老金:

養老金計算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工作、繳費時間較早的人,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會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中除了繳費年限之外,影響高低的重要的因素是繳費指數。繳費指數簡單來講,就叫繳費檔次。如果我們按照60%檔次繳費,繳費指數就是0.6。

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歷年的平均值。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很凌亂的,比如北京市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是8467元,我們的個人繳費基數是6000元,這樣我們的繳費指數是0.7086。

確定個人繳費基數,實際上是按照上年度本人的月均工資確定的,所以一般不會,恰恰是60%或者100%的社平繳費基數。

但是個人交費的時候,相關代扣代繳機構會提供恰好的比例繳費基數讓大家選擇方便統一扣費核帳。比如杭州市2018年就提供了4種80%,100%,200%,300%。


大家如果都是60%的最低繳費基數,繳費15年,退休待遇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這樣基礎養老金是相同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越大激發越數越小,相同金額下,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比如同樣個人賬戶5萬元,50歲退休,每月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256.41元;五十五歲退休,每月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294.12元;60歲退休每月領取359.71元;70歲退休每月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892.86元。可是有誰會選擇70歲退休呢?能領幾年養老金啊?

養老金個人賬戶的錢,實際上是按照我們繳費基數的8%每月劃入個人賬戶,然後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佈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計算利息。

所以,只要我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不同,即使同年退休,也會造成養老金不一樣,但總歸是差不多的。

個人繳納保險和企業繳納保險,最大的區別在於費用承擔問題

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繳費由職工和企業共同承擔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用,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承擔。個人繳費由自己承擔相關的保險費用。

比如上海市,企業繳納養老保險的話,個人承擔8%的繳費基數,企業承擔20%。總共是28%的繳費比例。個人自己要全額承擔費用,負擔就相當重了。

因此,各地普遍採用的是降低繳費比例的方式。絕大多數地區採取的是養老保險按照20%繳納,杭州市甚至按照18%。醫療保險可以開發一種沒有個人賬戶的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煙臺等地就是這麼做的。

另外,國家為了促進創業就業,還允許就業困難人員享受靈活就業人員補貼,青島市目前的標準是每月500元,上海市補貼50%,海南省補貼66%。不過時間有限制,最長三年,距離退休不足5年的話可以延遲到退休。



所以,無論怎麼看企業給交納社保是最合算的,但是如果個人通過企業掛靠自己承擔全部費用,那就是相當的不明智了。除非為了享受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或者退休年齡上的優惠。


暖心人社


退休後的待遇差別比較大。

一、養老金的領取金額和每個人繳納社保的基數和比例有直接的關係。即使在退休地社平工資、繳費年限都相同的情況下,企業職工一般的繳費基數都是100%,而靈活就業參保人員一般的繳費基數都只有60%。一般來講,如果按照100%的基數來繳費,每繳費一年就可以領取到社平工資標準1%左右的養老金。而如果按照60%的基數來繳費的話,每繳費一年,只能領取到社平工資標準0.7%左右的養老金。以繳費15來計算,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領取的基礎養老金要相差500元左右;

二、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繳費比例為28%。其中單位承擔20%,並全部進入社會統籌賬戶,職工個人承擔8%,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而靈活就業人員個人參加養老保險需要繳納的比例為20%,其中有14%進入了社會統籌賬戶,只有6%進入了個人賬戶,比企業職工少了2%。可別小看這個2%呀,如果按照繳費工資6000元來計算,每個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金額要少120元,一年就要少1440元,按照繳費15年計算就要少個人賬戶儲存額21600元,以計發月數139來計算,退休時每個月要少領個人賬戶養老金160元左右。

綜上所述,在同等情況下,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交和個人交納,退休時的待遇差別至少在600元以上。


葉公來幫忙


得看你就職單位,工資收入情況。效益差的企業,按0.6檔交15年。個人靈活就業交15年,按0.6檔交。這麼算下來養老金有差別,單位交的領的養老金高。主要在個人帳戶養老金那部分。還有,因為個人交的養老保險費比單位交的高很多。個人交的60%進入了社會統籌帳戶,單位交的話,是單位拿出個人平均月工資20%進入社會統籌帳戶。肯定有單位交更划算。

如果單位按0.6檔交,個人按1.0檔交。同樣15年,肯定個人交養老保險金的退休金高於單位交的。

一般情況下,單位好的企業,養老保險繳費都是1.0至3.0,個人交的是0.6至1.0。肯定15年養老金就是單位交的更高了。

我們單位有位女工人,工齡短,超過15年了。她50歲退休有3000多元。就是因為在職時,繳費係數3.0(個人繳8%),單位幫交了20%。如果她個人繳,估計是繳1.0,養老金只能拿1600到2000左右。

建議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上,可以看見相關政策。


許你安然023


【HR雜談】為你深度解析: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繳納和個人繳納,究竟有什麼區別?那就看繳納哪種養老保險了,下面將為大家答疑解惑:

一、企業為員工參保繳費屬於職工養老保險,個人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也屬於職工養老保險,那麼這兩種同樣繳納15年社保,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呢?

相同點:養老金計算公式完全一樣,這就說明只要計算公式中的各個因素完全相同,那麼無論是企業繳納還是靈活就業人員繳費,養老金是完全一樣的。



不同點:

1、繳費險種不同:

企業繳納社保必須同時參加五險,不可以單獨參加其中一個險種,當然員工可以享受五險的待遇;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僅需要繳費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2、繳費金額不同:

企業繳納養老保險比例16%,而個人工資中扣繳8%,因為由企業承擔了一部分成本,所以個人扣繳的繳費金額較少,比如說大連按照60%的檔次繳費,個人僅需要每月扣繳三四百元;

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全部由個人承擔,繳費比例20%,再加上醫療繳費,以大連為例每個月需要繳費800元左右。

3、 對戶籍地要求不同:

企業繳納社保對戶籍地沒有要求,只要是員工在企業工作,企業按照法律要求必須為員工繳納社保;而絕大多數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對戶籍地有要求,只可以在戶籍地繳費。



【小結】因為企業繳費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同屬職工養老保險,養老金計算方式完全一樣,因此可以互換,簡單來說,如果辭職後暫時沒有單位接收,社保不想中斷的話,那麼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去戶籍地繳納,以後如果再找到工作單位,那麼由新的工作單位繼續為你繳費即可。

二、企業為員工參保繳費屬於職工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包含城居保、新農保),那麼這兩種同樣繳納15年社保,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呢?

相同點:

都屬於國家的養老保障制度,都遵循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原則,累計繳費15年以上才可以辦理退休。



不同點:

1、計算公式不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雖然也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但是計算方式不一樣。

基礎養老金直接由當地的政策制定,個人賬戶養老金與自己繳費金額有關係。因為無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0歲,那麼個人賬戶養老金均為賬戶金額/139.

2、繳費險種不同:

企業繳納社保必須同時參加五險;而個人參保僅需要繳費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3、繳費金額不同:

企業繳費按照月度繳費,全年繳費金額較多,就拿大連市最低檔來說,個人全年扣繳金額在3600元左右;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年繳費,年繳費金額有不同檔次可選。



4、 對戶籍地要求不同:企業繳納社保對戶籍地沒有要求;而城鄉居民社保對戶籍地有要求,只可以在戶籍地繳費。

5、兩者不可以同時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可以轉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是不建議這麼做,因為按照城鄉居民養老金計算的話,養老金將大大降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不可以轉到職工養老保險,建議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一種繳費即可

【小結】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相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多,養老金待遇也高,醫保也是如此。因此,如果有經濟條件的話,建議參保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HR雜談


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和個人繳納在退休後的待遇差別大嗎?

首先,如果同樣是繳納15年社保,兩者的退休地相同、歷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完全相同,那麼在企業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養老保險,兩者在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是完全相同的。

其次,雖然從前面看到領到的養老金相同,但是。我們要注意繳費時的費用。

還是舉個例子吧:

如果甲、乙兩人為男性,同樣支付了1000元/月的養老保險費用,繳費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為5000元,那麼,在企業繳費的甲的繳費基數為1000/8%=12500元,也就是按社會平均工資的250%繳費的,本月的繳費係數為2.5,這1000元完全進入個人賬戶;

而如果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繳費的乙,那麼他的繳費基數為1000/20%=5000元,也就是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同,即按社會平均工資的100%繳費,本月繳費係數為1,這1000元中僅為400元進入個人賬戶。

如果15年裡所有月份的繳費係數均為前述標準,那麼,15年裡,甲的個人賬戶為乙的個人賬戶的2.5倍,我們假設甲的為50000元,那麼乙的為20000元。

我們計算一下養老金:

企業工作人員:甲的養老金=5000(1+2.5)/1*15*1%+50000/139=1672.71元/月

靈活就業人員:乙的養老金=5000(1+1)/1*15*1%+20000/139=893.88元/月

看到了麼?花同樣的錢繳納了的養老保險,兩者的養老金相差了將近一倍。反過來說,如果希望得到同樣的養老金,那麼靈活就業人員在繳費時要比企業工作人員多的多。


老王觀職場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按照題目所說的條件,二者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差別會比較大。

假如大力和二力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大力喜歡自由自己單幹,二力沒啥想法進廠當了工人。

兄弟兩個同時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大力按照60%的社平工資基數繳費,每月交1000元;二力投保由單位代扣代繳,每月也是扣1000元。15年之後,兄弟二人同時退休,那麼二人的退休養老金會差別多少呢?

(一)大力的養老金。

大力個人投保15年共繳費18萬元,個人投保係數是0.6,則基本養老金=8333×(1+0.6)÷2×15%=1000元/月。

大力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按照6%,累計金額為111725元,則個人賬戶養老金=111725÷139=804元/月。

上述兩項合計為1804元/月。簡單計算回本時間為180000÷1804≈99個月(8年)。

(二)二力的養老金。

二力投保15年個人負擔18萬元(企業負擔45萬元),個人投保係數1.5,則基本養老金=8333×(1+1.5)÷2×15%=1562元/月.

二力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按照6%,累計金額為279312元,則個人賬戶養老金=279312÷139=2009元/月。

上述兩項合計為3571元/月。簡單計算回本時間為(180000+450000)÷3571≈176個月(15年)。

由此可見,二人養老金待遇相差近一倍,而投入和收益比較的話,大力回本的時間只有二力的一半左右。換句話說,等退休15年二力拿回本錢時,大力已經淨賺一倍了。

總之,雖然企業職工個人負擔8%,但是單位繳納的20%也必須由職工掙出來,也得算在職工頭上,所以這個案例還是體現了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

備註:以上計算模型中,假設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6%,且沒有考慮養老金增長的實際情況。


顏開文


同樣繳納15年社保,企業和個人繳納待遇差距不大,但是繳費方式差異很大。

國家允許個人繳納社保,主要是為了防止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個體工商戶、自謀職業人員、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無法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而提供的一種保障。這一要求是按《社會保險法》有明確規定,國家允許個人繳納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

既然交的是同樣的養老保險,未來養老金的計算也會是一種方法,因此對於大家來說,相同繳費年限15年,差距就不大了。

不過我們的繳費年限不是決定養老金待遇的唯一因素。另外的因素還有退休年齡、繳費基數、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式等等。

我們看看怎麼計算養老金:

養老金計算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工作、繳費時間較早的人,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會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中除了繳費年限之外,影響高低的重要的因素是繳費指數。繳費指數簡單來講,就叫繳費檔次。如果我們按照60%檔次繳費,繳費指數就是0.6。

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歷年的平均值。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很凌亂的,比如北京市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是8467元,我們的個人繳費基數是6000元,這樣我們的繳費指數是0.7086。

確定個人繳費基數,實際上是按照上年度本人的月均工資確定的,所以一般不會,恰恰是60%或者100%的社平繳費基數。

但是個人交費的時候,相關代扣代繳機構會提供恰好的比例繳費基數讓大家選擇方便統一扣費核帳。比如杭州市2018年就提供了4種80%,100%,200%,300%。

大家如果都是60%的最低繳費基數,繳費15年,退休待遇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這樣基礎養老金是相同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越大激發越數越小,相同金額下,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比如同樣個人賬戶5萬元,50歲退休,每月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256.41元;五十五歲退休,每月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294.12元;60歲退休每月領取359.71元;70歲退休每月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892.86元。可是有誰會選擇70歲退休呢?能領幾年養老金啊?

養老金個人賬戶的錢,實際上是按照我們繳費基數的8%每月劃入個人賬戶,然後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佈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計算利息。

所以,只要我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不同,即使同年退休,也會造成養老金不一樣,但總歸是差不多的。

個人繳納保險和企業繳納保險,最大的區別在於費用承擔問題

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繳費由職工和企業共同承擔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用,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承擔。個人繳費由自己承擔相關的保險費用。

比如上海市,企業繳納養老保險的話,個人承擔8%的繳費基數,企業承擔20%。總共是28%的繳費比例。個人自己要全額承擔費用,負擔就相當重了。

因此,各地普遍採用的是降低繳費比例的方式。絕大多數地區採取的是養老保險按照20%繳納,杭州市甚至按照18%。醫療保險可以開發一種沒有個人賬戶的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煙臺等地就是這麼做的。

另外,國家為了促進創業就業,還允許就業困難人員享受靈活就業人員補貼,青島市目前的標準是每月500元,上海市補貼50%,海南省補貼66%。不過時間有限制,最長三年,距離退休不足5年的話可以延遲到退休。

所以,無論怎麼看企業給交納社保是最合算的,但是如果個人通過企業掛靠自己承擔全部費用,那就是相當的不明智了。除非為了享受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或者退休年齡上的優惠。


自然的西裝


匿名用戶:咱們先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你只問了“同樣繳納15年社保”,我覺得繳費年限是一樣的同為15年,但繳費檔次不一樣,記入參保人個人賬戶的是不可能一樣的。

一是參保繳費。我是這樣認為的:在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名義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雖繳費年限能一樣,但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的錢很難一樣。所以,讓在企業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個人名義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兩個人領取分毫的養老金是很難的事情,僅憑同樣參保年限15年分哪個高哪個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我這樣說的理由是:一是從參保繳費上看。 甲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在正常情況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是按職工工資的28%繳納的,單位按職工工資的20%繳納記入統籌賬戶,職工按8%繳納,由單位代扣代繳,記入個人賬戶;當你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時,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28%為你繳費,單位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20%繳費,記入統籌賬戶,職工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當你月工資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300%時,單位就會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20%為你繳費,你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記入個人賬戶,由單位代扣代繳。

乙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每年繳費是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由個人繳費。其中的3/5記入統籌賬戶,2/5計入你個人賬戶。為規範參保人繳費,社保局每年公佈繳費檔次和繳費額度供參保人選擇繳費。見我縣社保局2018年繳費通知。


你說這甲乙二人參保繳費15年,且記入個人賬戶的錢一模一樣是多難啊!

二是從退休時如何確定養老金的政策上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員退休時按月領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記入個人賬戶金額、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的。見養老金計算公式:

注:圖中識同工齡應為視同繳費年限。

從養老金計算工式中不難著出,以不同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5年,到退休時確定養老金中基礎養老金部分中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是一樣的,但會因繳費高低導至指數不同,因繳費額度不同記入個賬戶的金額也不同,所以他們退休時確定的養老金是不同的。比如在職職工的工資是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300%,他按這個繳費基數繳費(假設年地平工資為60000元),300%就是180000元,他個人的8%就是12400元記入個人賬戶);而以個人名義按100%為基數的20%繳費,繳費12000元,記入個人賬戶4800元。你說他倆能領一樣的養老金嗎?這就是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多交多得、長交多得原則的具體體現。

以上就是我說的甲乙兩個人,甲是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乙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只要這兩個人在一個參保統籌區(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一樣),參保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性別一樣,退休日期一樣,社保局為他倆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肯定是一樣的理由。

下面說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在職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與職工共同按職工月工資的8%按月繳費,職工工資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工資時,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工資8%按月繳費。這8%的繳費由職工供職單位負擔3/4記入統籌賬戶,個人負擔1/4記入個人賬戶。醫保局根據參保人的年齡將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按月打在參保人的社保卡上,供持卡人到醫院門診和藥店使用。具體是:45週歲(含)以下的按2.8%、45週歲以上的按3.2%、退休人員按上年月養老金的3.6%。

以個人名義(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是以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4.5%繳費全部記入統籌賬戶,不設立個人賬戶,醫保局也不按月給參保人社保卡上打錢。如果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工資8%繳費,3/4記入統籌賬戶,1/4記入個人賬戶。醫保局根據參保人的年齡將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按月打在參保人的社保卡上,供持卡人到醫院門診和藥店使用。具體是:45週歲(含)以下的按2.8%、45週歲以上的按3.2%、退休人員按上年月養老金的3.6%。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到退休年齡時,繳費需達到25年,就不必再繳費,終身享受醫保待遇了,否則必須繼續繳費,待交夠規定年限,才可不必再繳費,終身享受醫保待遇。

我們這裡是無論以什麼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退休後住院報銷與所有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是一個標準。



我愛我家214230147


首先肯定的說兩種情況下退休後待遇有差別是個大概率事件。

影響養老保險待遇的因素很多,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實際繳費、性別、平均壽命、平均工資等等等等,就是在同一單位、同時參工、相同性別、相同崗位、相同身份性質、相同出生年月,同時以相同職級退休,退休後待遇都有可能不同,比如說職級晉升有先後之別,導致其有些年份繳費基數的不同。

所以不能單單依據某一方面比如你說的15年的時長來作比較,搞清楚我們繳費構成和流向,相對來說就理解起來就比較的簡單一些(不一定還是能全懂),極端特殊的情況不說,我們說一說一般情況下的繳費,現在有一口水缸叫養老保險社會統籌,還有兩隻叫做個人賬戶的水桶,一隻是大狗🐶的,另一隻是二狗🐶的,水缸是他兄弟倆公用的。

大🐶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每年繳費是按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範圍內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由個人繳費。其中的3/5倒入水缸,2/5倒入大🐶的水桶。

二🐶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在正常情況下,單位按二狗工資的20%繳納倒入水缸,二🐶個人按8%繳納,由單位代扣代繳,倒入二🐶的水桶。

這樣說可能還是不夠清晰明瞭,我們再說具體一點,假定大🐶、二🐶每個月個人都繳費1000元。

對於大🐶:

1000*(3/5)=600元倒入水缸;

1000*(2/5)=400元倒入水桶。

對於二🐶:

1000元倒入水桶;

1000*(20/8)=2500元(單位繳)倒入水缸。

兩個比較起來誰的桶裝得多,誰對水缸貢獻大一目瞭然了吧。

再次強調,影響養老待遇的因素非常非常多,不能簡單的從一方面就分出高下多少。


騎蝸牛暢遊天下


社保作為一項給老百姓提供福利的機制,從推行至今一直備受關注。因為國家的發展水平與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社保也總是需要完善,才能切身保障到老百姓的權益。如何繳費,則是人們自行的選擇,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兩種不同的繳納方式——企業幫繳和個人繳納,同樣繳納15年社保,退休待遇差別大嗎?


首先,在都是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前提下,企業幫繳的社保則是屬於在崗職工部分,而個人繳納的社保則是屬於靈活就業人員部分。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在崗職工繳納社保的費用由企業與個人分攤,企業繳納20%的費用,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納8%的費用,計入個人賬戶;而靈活就業人員則是需要個人承擔全部費用,12%的計入統籌賬戶,8%的計入個人賬戶。這樣一看就顯而易見了,在崗職工總共繳納了28%,而靈活就業人員總共繳納了20%,前者繳納的更多,退休後的待遇就會更高一些。
其次,企業幫繳與個人繳納的繳費基數也是不同的,由此產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雖然目前的社保繳費基數多是由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來確定,不過繳費基數也有分最高比例和最低比例,最高是300%,最低是60%。有能力者自然是交得越多越好,退休後的待遇會更加豐厚,而有些企業是根據職工自身的實際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以保障職工的利益。而個人繳納則只能按照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來繳費,因為靈活就業人員的實際工資是不確定的。這樣一來,企業幫繳實際上是更加有利的,畢竟能選擇更高檔次的繳費基數。

而說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有網友就會提問,不同地區的差異大嗎?如果是一二線大城市,經濟比較發達,社會工資水平當然也是比較高的,因此需要繳納得更多,退休後的待遇也更高。而三四線城市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較低,繳納的費用就會少一些,相對的就減少了退休後的待遇。不管企業幫繳還是個人繳納,繳納費用都是根據當地情況而定,一般來講不會讓老百姓在社保繳納上增添負荷,退休後的待遇也是能滿足生活現狀的。
看完全文,大家應該明白了企業幫繳是會比個人繳納享有更高的退休待遇。雖然繳納的費用更高,但是有了企業幫忙承擔,壓力也能減輕不少,建議大家選擇企業幫繳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