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陝光燈(shaanlight)出品


​在互聯網傳播領域,有一種觀點認為網友對某個熱點事件的關注度會在滿6天后出現一個明顯的轉折——熱度下降。從4月11日到16日,剛好6天。

這6天正是“西安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從發端到發酵的6天。網友的關注並沒有下降:在微博、抖音或者其他搜索引擎上,對西安奔馳的關注度仍在持續。“六天理論”似乎失效了。

“西安工商局介入調查”、“西安發佈回應奔馳車主維權事件”、“西安稅務部門介入調查”、“陝西消協回應金融服務費”、“央視採訪奔馳維權車主”、“北京銀監會對奔馳金融開展調查”……6天,各方聲音不斷傳出,而事情發展到現在,好像才到了最為關鍵的“臨門一腳”,很多需要解答和解決的問題在等待官方的一錘定音。

奔馳事件到底有多熱,從一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

1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1.從百度的資訊指數看,奔馳事件看似是一個發生於西安區域的消費維權事件,但其在全網範圍內引發的關注,卻遠高於同時期的視覺中國版權事件。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截止到4月14日,視覺中國版權事件的資訊指數最高點出現在4月12日,指數量級為1060萬,而奔馳漏油事件4月14日的資訊指數已經達到了5656萬。

簡而言之,到目前為止,1一個奔馳漏油事件,引發的關注,相當於5.3個視覺中國版權事件。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其實從這兩個事件的受眾角度來分析,不難看出各種原因。視覺中國看似熱鬧,各大官媒齊譴責,又是關網又跌停的,但事情本身與普通用戶離得較遠,更多是各媒體和自媒體在表達長期以來的苦大仇深。

但奔馳事件是一個典型的消費維權糾紛,面對的是所有消費人群,女碩士坐在引擎蓋上哭訴的畫面,引發了消費群體曾經被霸王條款和店大欺客的共鳴。

2.從年齡段來看,關注兩個事件的人過半都在30-39歲之間。很有意思的是,在其他年齡段,則很清晰的體現出了關注人群的職業特性和消費特性。

在視覺中國事件中,有30%的關注者在20-29歲之間,40-49歲人群較少,這與我國的網絡媒體及自媒體從業人員的年齡有關,大多是年輕人在從事這些工作。

奔馳事件恰恰相反,有30%的關注者在40-49歲之間,20-29歲人群則較少,這可能與40-49歲人群的消費能力有關,20多歲的人群第一剛需應該還是買房。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3.從性別分佈看,雖然奔馳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女性,但關注汽車的,明顯還是以男性為主,男性佔比達65%。而視覺中國的關注人群,男女比例幾乎各佔一半,這難道與從事網編工作多為女性有關?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4.從關注區域上分析,也傳遞出了很有意思的信息。

關注視覺中國的省份,前五位的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這與2018年各地互聯網發展指數排名高度匹配,這些地區無一例外都是中國互聯網平臺、應用、網站的聚集區,同時也是自媒體扎堆的核心區域,相對於其他地方,“苦大仇深指數”必然更高。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關注奔馳事件的省份,前五位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這2018年各省份GDP排名前5位高度匹配,經濟發達地區,更加關注豪車的信息。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2

超長待機的圍觀是怎樣形成的?


那些已經被習以為常的4S店裡的潛規則,此次事件中所暴露出的行業亂象、長久以來被“冷暴力”對待的消費者權益……針對這些幾乎已經是人人心知肚明的問題,是輕拿輕放、隔靴搔癢,還是重拳出擊、刮骨療傷?

答案決定了潮水的流向。

回看“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其實在這個花樣百出的社會中,早不是什麼新鮮事:車壞了,賣車的不理,我哭我委屈……而一“區區”女子能掀起這麼大的“浪”,無非是因為她坐在奔馳引擎蓋上說的那幾句話,句句扎到了全國各地的消費者的心上:“我就求一個說法,這個世界還有天理嗎?”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女車主坐在奔馳引擎蓋上維權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而評論裡就是一個大型的“回憶被坑經歷”的現場。屯子裡的小李說,他在奔馳買婚車,明明有現車就是不給提車,因為要充作下個月的銷售量,但卻要求他提前付全款。還有村裡的老哥說,自己花一百多萬買個奔馳,也不差錢兒,但銷售說讓加價2萬就非要加2萬,是不是太欺負有錢人了?

在粗糙的現實面前,有些人被逼成了“潑婦”和“莽漢”,拉橫幅、堵門、“假裝”要跳樓,個個臉紅脖子粗,失去了本該和豪車相匹配的從容大度和優雅。還有一些“拉不下臉”的老實人,只能回家難受的坐在鍋蓋上哭,對自己進行一番靈魂拷問。

所以當西安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時,很多人會驚覺:“咦,這不是我嗎?只是我發揮的沒她好”。

同盟就此結成,大家似乎都等待著一雪之前的“奇恥大辱”,但說到底原本就是難兄難弟,從“挨宰”的經歷上來說,本就沒什麼好慶幸的。

3

消費維權領域 不應需要英雄


3月份還有兩條低調的新聞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一條是《汽車維權備受關注 高新市場監管部門:推進消費維權協同共治》,發佈於3月16日。另一條是《前兩月陝西汽車消費低速增長 業內人士建議出臺優惠政策》,發佈於3月29日。

根據陝西省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2月份汽車消費低迷,增速同比回落6.2%。不光是陝西,全國整體車市表現乏力,保持了28年的快速增長告一段落了。這很好理解,在我淺薄的想象裡,國人對於購車的剛需已經基本被滿足了,銷售低迷自然不出意料。對於汽車經銷商來說,也該更成熟的面對市場,掘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好好想想怎麼可持續發展才是正經事。

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越來越多的汽車維權事件,故今年“3.15”的時候,西安市工商高新分局、市消協高新分局牽頭舉辦了針對汽車消費的宣傳諮詢活動,卻沒料到奔馳女車主的“3.15”遲到了一個月,大考終究是要來的。凡事有因有果,因果循環,誠不我欺。


奔馳漏油=5.3個視覺中國


▲西安利之星奔馳4S店 圖片來源網絡

誠信、規則、公平、責任、法治……當我們要評論“西安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時,大概率的要使用到這些概念,更有網友認為這位女車主以一己之力撬動行業,堪稱“英雄”。

而我卻想到魯迅先生的一段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不必等候炬火。 以後如竟沒有炬火, 你便是唯一的光。”

在任何時候,我們或者不能將夢想完全寄託在英雄身上,而應該至少讓自己也能成為一點光。

陝光燈(shaanlight)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