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老有釣友問,為啥網上的文章,不是釣鯽魚,就是釣鯉魚,間或著還有釣草魚和青魚的,難道淡水裡就只有鯽鯉草青?這自然是不可能的,野外水域,魚情之複雜,遠遠不是我們普通釣魚人所能理解的,比如最長說的麥穗、白條,這是最經常聽見的,還有馬口、翹嘴等,鯰魚、黑魚,等等,那麼是我們平時釣不上,還是不知道魚躲在那裡了呢?其實是不同的魚都生活在不同的魚層,覓食習慣、生理習慣多有不同,釣法不同,魚生活的水層不同,我們自然釣不上了。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一般來說,我們把水層做一個劃分,生活在不同水層的的魚,我們稱呼也不同,比如鯽鯉,我們稱為底層魚,鰱鱅、白條、麥穗,我們稱為上水層魚,草魚、翹嘴等,我們稱為中層魚,主要也是因為在沒有極端氣象、沒有水中溶氧發生變化時,大體上,這些魚就會在相應的水層遊曳棲息,那麼不同的水層,都有哪些魚群分佈呢?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上水層,水面以下60釐米左右的距離,這個定義並不是很科學,但是在大水面水域,如湖泊、水庫等水較深的水域裡,這個距離基本上就能代表著上水層了;在這個水層中,白條、麥穗、鰟鮍、鰱魚、翹嘴、馬口、黑魚等棲息、遊曳在這個水層,以水面的草籽、昆蟲、浮游生物等為主食;經過人工養殖的鯉魚、鯽魚(最常見的是江蘇鯉、江蘇鯽),也會有浮水搶食的習慣。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中水層,水面以下50釐米到水底以上20釐米,這個水層統統都稱為中水層,鰱魚(白鰱)、鱅魚、草魚、翹嘴、鯝魚、鱤魚、鯿魚、黑魚等都是習慣在這個水層生活、棲息、遊曳,當離水底溫度高、溶氧足,就會靠近水底生活,但是水底溫度低、溶氧低,就會遊向靠近水皮的位置遊曳,在這個水層遊曳的魚種,並不會特定生存在某一個固定的水層,遊竄的範圍是最大的。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底層魚,自水底到離底30釐米的位置,統統都認定為底層魚,鯽魚(包括羅非)、鯉魚、鯰魚、鯿魚、青魚鱖魚、黃顙魚、黑魚是最常見的魚種,生活在底層的魚,多為雜食魚,葷素不忌,不管是臺釣、還是傳統釣,大多數都是以釣這個水層的魚群為主。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需要提出來的是黑魚,黑魚是全水層魚,有時候水深30~50釐米時,也會有黑魚的存在,所以不管在什麼水層釣到黑魚都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

以上不同水層,不同的魚種,大前提是在氣象不極端、水溫不變化、水中溶氧未發生大的變化等前提下,一旦水溫、氣象、溶氧發生大幅改變時,會導致整個水中的生態食物鏈發生明顯變化,從而導致魚群在不同水層遷移,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層錯亂,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只能通過找對魚層,才能進行垂釣,否則根本沒口。

魚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那麼不同水層又生活著什麼魚

最後就要提一下為什麼大多數的文章都是釣底層魚為主了,因為目前大多數的主流釣法、比賽魚種,都是以底層魚為主,這是其一;其二是中水層魚、上水層魚,大多數都是用路亞施釣,比如翹嘴、馬口、黑魚,那是完全迥異於臺釣、傳統釣垂釣體系的,如果經常看一些路亞釣魚技巧的文章,自然會發現怎麼釣翹嘴、馬口、黑魚等魚種的文章,手竿施釣中山水層的魚種,確實是不如路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