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工程合同單價按工藝要求做不出來,工程完工後不夠支付工資怎麼辦?

感恩的心16449


全文2000字

這是《定額》遺留的歷史問題,樂於探討。

工程人都知道,一個項目和一次工程的盈利如否,與合同的簽訂及預算定額有關。合同規定的結算方式很重要,如果是實做實結,工程量不會吃虧,如實計算即可;這裡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預算定額了。

一, 這裡先將建設工程的預算定額作個介紹。

預算定額全國各省都有,一些大的行業也有,即為行業預算定額,如‘’電力工程預算定額‘’、鐵路建設預算定額……。各省定額的編制都是依據國家定額藍本拷貝而來;定額中起決定作業的是材料、人工、機械三大內容的含量,含量是恆數,單價和取費標準是根據各大地區的GDP、GPI係數來決定的,這樣,定額就成了建設工程投資估算、招投標定價、工程結算的標準性“量具”,舍此無二。不過,根據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和需要,國家曾經鼓勵行業、企業編制自己的定額,以方便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靈活運作,比如招投標中的以“工程量清單”報價的方式,這就需要增加計算綜合單價的程序,就是在正常的預算過程中再將分項工程中的相關子目匯合計算,確定以相關子目為基礎的小分項或分項的組合單價,這就增加了一道計算程序,如果企業或行業按這個模式編制定額,在參與招投標、竟價等經濟活動中可以佔有先天的優勢,爭得靈活主動的先機。但是,編制定額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沒有多少企業和行業能夠完成,最後不了了之。

在建設工程預算定額之外,國家還有個勞動定額,這個定額是確定勞動力的用工與含量的依據,內容包括各種項目所需付出的勞動力;建築工程預算定額的人工含量就是基於此編制的。

建築工程預算定額有很多,如土建(裝飾裝修)、結構、市政(道路)、園林綠化、仿古、電力(電氣)安裝、管道安裝、通訊……等等。建築工程的經營和‘’貨幣交換‘’主要依賴預算定額。

二,工程承包中,為什麼按工藝要求施工會“虧”?

由於現代建築工程管理分工細化,一個部門、一個專業都是各司其職,主管專業做好了,沒有過多去關注相關專業,只知土建不知安裝、只知造價不知施工過程、只知管理不知成本、只知技術規範不知施工工藝的附拾皆是。這樣便造成了管理、造價(成本)、施工(工藝要求)的嚴重脫節。所以我的相關網帖對於建築工程的管理人員,一再說明了知識和專業的全面性和兼容性。

我原本是自做手藝開始,一步步學習到造價、資料(技術檔案)、設計、管理的,對於建築工程管理的各種聯繫比較清晰,在承接工程到最後結算成果上,基本沒失手。

再談談“虧”的原因。

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有細部,比如,線條支模澆築到抹灰、柱樑板接點抹灰、臺階砌築和抹灰、現代結構中的構造柱澆砼、綁鋼筋、支模板,這些特殊的施工工藝儘管不復雜,可是施工中沒有任務機械可以代替,唯一的是人。操作中要耗費大量人工,且價值高於定額。按照勞動定額確定含量不錯,按照工藝施工絕對“虧”,還有質量檢驗的允許偏差,做快了質量不合格,返功費用更大。類似的情形很多。

再說說別墅。一般別墅的設計都有仿古和歐式風格,用材講究,工藝精細,線條繁多,量小進度快。如果單獨做個一棟、兩棟別墅,或者再多幾棟,按照現行預算定額實做實結,一樣的“虧”得不行。為什麼?建築物取費按照工程規模、跨度、簷口高度來確定工程類別和費率,你想管理費能高嗎?他沒有體量(規模),可是一動手就完的作業時間是不是個浪費?分項工程施工配合協同也不是個容易的事,而且不談按工藝操作,施工起來只是慢、難、雜。整個施工過程就是“零星工程”,可是在計算時不能按照“零星工程”計算;如果甲方允許,按照仿古建築計算,子目、單價一樣不符合實際;而且子目不全,還需要用建築工程定額子目代替,這樣就毛病百出。

前幾年,我做過一個大型水上樂園工程的造價,對照工程的特點來確定使用定額,拿仿古建築定額和土建定額對比,結果仿古定額還不如土建定額高,且仿古定額子目太少,大部分子目只有土建定額裡面才有,沒辦法只有套用土建定額,結果利潤一般般。這些工程與施工工藝和規範、造價不相符、不配套的問題已經暴露出來。

就施工中的實際問題和造價衝突,造價人員完全可以與定額管理部門勾通和搓商,只是制度還不完善,做造價的也沒條件與其勾通和時間等待,所以一般自行處理了。但是還有審計一關不好過,你若沒有十足的理由說服審計人員,這個費用會很危險,問題就會暴發。

問題者所遇到的情況確實存在,關於定額存在的不足和遺漏,一會解決不了,需要具備的是上面的條件,‘’老闆‘’必須是個“內架子”,你確定很在行便沒問題,不然,盲目相信搞工程一定賺錢是不現實的,吃這樣的“虧”就不冤。另外一個問題,在籤合同時一定要看仔細了,對於不利條款和單價,一定要有預判能力,不要輕易上鉤。確定單價的時候要按現行各地區的材料市場價來衡量,定額只是一個參考文件,不可全部依賴定額價,有了這些準備和條件,下次不會吃個不明不白的虧了。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並希望定額管理部門全面細化定額,質量升級,為建築工程的市場經濟活動服務!

2019.1.21.


留名何益


如果是總價包乾合同只能盈虧自負,這就是契約精神和誠信守則。需為自己工程經濟和技術薄弱環節所造成結局應付得學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