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毛驢肉真的很好吃嗎?

職業農民的故事


農村俗語“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毛驢肉真的很好吃嗎?

我們知道同,龍是傳說中的一種生物,飛行在天上,掌管著播雲布雨,是一種神獸。神獸的肉,人間肯定吃不到,所以大家便想象龍肉是天上神仙們最愛吃的美味。在人們普遍的意識中,能吃到的東西肯定不如吃不到的東西美味,這是人們欲求不足造成的思想觀念。自然中的動物肉,最高貴也有可能吃到,而神龍根本不存在,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當然龍肉就應該是最好吃的肉了。用天上的龍肉來比喻人間能吃到的驢肉,那是對驢肉最高極的讚賞,說明驢肉確定是人間美味。

其實驢肉並不高貴,我們大家都經常可以吃到。不過在人們常食的走獸肉中,驢肉確實是最好吃的一種肉。驢肉肉質紅嫩,比牛肉的纖維更細,吃起來口感更好,並且肉的味道適合大多數人,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羶味,所以是肉中的上品佳品。

如果從營養學看,驢肉大補之物,高蛋白、高必需氨基酸、高必需脂肪酸,而又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所以對人體十分有利。驢肉中氨基酸構成十分全面和豐富。從識別肉中蛋白質是否全面的重要物質色氨基酸的含量看,每100克驢肉中色氨基酸含量為300~314毫克,豬肉是270毫克,牛肉是219毫克,這個數據完全可以說明驢肉的品質要要好於豬肉和牛肉。

從口感上講,肉類鮮不鮮,主要看影響鮮味的氨基酸多少。以驢、牛、豬三種肉比較,從鮮味氨基酸在氨基酸總量中所佔的比例看,驢肉為27.33%,牛肉約為25.34%,豬肉在24%~26%之間。正因為驢肉的鮮味氨基酸含量高,導致驢肉的鮮美口感要優於牛肉和豬肉。

雖然驢肉非常好吃,但在過去毛驢做為農家的生產力,主要用於推磨、馱運和耕種,是捨不得殺掉吃肉的,除非老了才能殺。但現在毛驢在農業生產中的用途基本喪失,只在個別山區還可能用來馱糞,所以現在的驢成了天生的殺才,各地養驢的,只是為了殺驢吃肉。其實驢身上全身是寶,驢皮膠是天生中藥,驢肉又具有大補作用。最受追捧的還有驢鞭和驢板腸,民間有”吃了驢板腸,忘了爹和娘“的俗語,說明驢板腸的美味比爹孃都讓人惦記!不過,以晏子看來,越是美味,吃起來的時候越應該想起爹孃!大家說是不是呢?


齊東晏子


因眼疾重,不能多上網。但看到此題,我想簡略說幾句。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這句話是說,一個真正的龍,在天上是條龍,因為那是龍生存和活動的地方,是它的根,是它的家,是它施展本事(才華)的地方。但它要離開天(此地)上,或是落在地上,那就一不值了,它的價值還不如一頭毛驢值錢裡,驢還能犁地拉磨,還有用處,而一條龍要落到地上,那就不是它生存和施展抱負的地方,於情於理,它就只能等死。

在這裡又比如一個人,你的所學要放到正地方,方才不負所學,才能學而有用,才能做一個為天下有用的人,若你的所學,用錯了地方,不但沒有成就,反而還會危害社會和國家,於人於己都不利,那就有負所學,將是一個為天下不容的人,生命的價值全廢了。

又如一個人,在上位的時候,風光無限,人人敬仰,唯恐小弟不及,但一旦用心不良,才華用錯了地方,或是危害國家和社會,為人民所不恥,一夜之間,判若兩人,昨天高高在上,今早便為階下囚,那就是昨是一條龍,今成一隻熊,那價值呢?


福自福地來wjf


龍肉指的是飛龍,


白音\n


沒錯,你先嚐龍肉!再吃驢肉,那味道,天下少有。


明越清泉


這是‘俗語’,但吃東西,一個人一個喜好,龍肉沒吃過,但我個人第一喜歡狗肉,依次是羊肉 驢肉 牛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