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聽了《清除道》

1

小打卡來到了“國慶”關,要求寫一寫關於國慶的事情。於是,我莫名地給自己放了天假,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休息了好幾天沒有寫作。

當然,我沒有很自責,因為我就不是特別自律的人,我也知道自己一定會回來的。

我這種做法,不值得大肆鼓吹,我是個懶人。

這幾天也沒閒著,把《月亮與六便士》看完後,又過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然後超爽地看完了《教父》。

有感慨嗎?當然有,不過又是反主流:既然可以不那麼虐地過日子,為什麼一定要苦逼自己呢?為什麼不能輕鬆舒服地成長呢?

2

前幾天聽了樊登的講書《清除道》,真的又變得更愛打掃衛生、收拾房間了。

《清除道》裡有個觀點,當環境整潔時,環境中的人傾向於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當環境雜亂不堪時,人們更傾向於做出不良行為,比如工人就更容易生產出劣質產品。

《清除道》的主人翁不會管理公司,他苦思管理之道,卻想到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不愛言語,每日勤懇地操持家務,把家裡打掃地乾乾淨淨,卻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想,他為什麼不能像母親那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他人呢?

於是,他開始每日打掃衛生,包括馬桶、小尿池等最汙穢的地方。他打掃地非常認真,而並不要求其他員工一起打掃。有時候,員工在小便,而他這個老闆就在旁邊用手清理小尿池。就這樣,十年後,員工們開始主動和老闆一起做清除工作,公司的業績也蒸蒸日上;二十年後,他們公司以清除道而聞名,帶動了很多公司一起做清除工作,甚至正面影響了社會上的不良青年。

有一個公司老闆問他是如何把公司管理得如此之好,他說,他不會管理,他只會打掃衛生。這個公司老闆請他來到自己的公司,他看到髒亂的公司環境說,這樣的工作環境怎麼能不生產廠殘次品呢?而殘次品過多正是這家公司的最大問題。他通過帶領這家公司一起做清除工作。在乾淨整潔的環境裡,工人們生產的產品質量也大幅度提升。

日本有一些愛騎機車的不良青年,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等不良行為。他看到這些青年經常光顧的地方,比如機車修理站,雜亂髒臭。於是,他帶領大家一起撿菸頭,清理環境,把這些修理站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行動,甚至無需說教,這些所謂的不良青年卻改變了自己亂扔垃圾和出口成髒等不良行為,變得更加自律自愛。

樊登的母親曾經到一所學校任職,這個學校的環境很差,特別是廁所,到處汙水橫流,讓人無處下腳。而樊登的母親,年輕的美女校長,自己親自去掏廁所、清潔廁所,然後把所有的旱廁改成了水廁。而這個看似無關輕重的舉措,卻高效地肅清了校風。這個真實的身邊人的案例,讓樊登更加地信服《清除道》所闡述的理念。

人,有條件的話,都是更喜愛乾淨整潔的環境,但天性又是懶惰的。這兩種天性互相拉扯,當懶惰戰勝喜愛時,身體清閒了但內心卻是有點扭曲的;當喜愛戰勝懶惰,認真地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時,內心是平靜和喜悅的,而當任務完成時,內心秩序得到了維護,身心愉悅。

古語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古人也這麼說?好吧,那我們好好打掃衛生吧。家裡有孩子的,更應該好好做清除道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