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蘇大強:

明哲啊,我活不了遼

明成啊,我活不了遼

明玉啊,我活不了遼

蘇明哲:

明成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明玉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這兄妹倆真是讓我太失望了

蘇明成:

爸,你什麼意思啊

大哥,你什麼意思啊

蘇明玉,你什麼意思啊

-----------------------------------------------------------------

我們評價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恰當,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從他的人生軌跡和決策機制來進行分析。當然,本回答只通過電視劇裡展現出的內容來對這些角色進行分析。

作為一個現代劇,這個劇非常地平等,眾生皆苦。每一個人都至少在某一段時間裡過的巨JB心酸,像一個弟弟一樣被生活和家庭錘成弱智。很多觀眾都可以在劇中人物的心酸記憶中看到自己的往事,這也是這劇最近比較火的原因。原生家庭唄,這類話題一撩一個準。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本回答關注於每個人物行為的核心驅動力,也是這個人物的本質。

本回答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難纏的爹

第二部分:單純的長子

第三部分:委屈的次子


第一部分:難纏的爹

嚴嵩。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不好意思,是蘇大強。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蘇大強這個人的苦難大家說得很清楚了。有的人說是蘇母的兇厲手段,也有小說黨說蘇母把蘇大強的媽氣死了,都沒錯。

但都是外因

做人物分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犯倒果為因、循環論證的毛病。

蘇大強目前這個情況是因為蘇母長期以來的壓制,這話一點毛病沒有。那為什麼蘇母可以對蘇大強保持一種強勢的壓制呢?比如說在要不要賣家裡的房這件事上,很明顯蘇大強毫無還擊之力,唯唯諾諾。

這當然是因為幾十年來蘇母的強勢地位已經深入蘇大強的心了,一般人分析到這就差不多了。但再往深問一句,為什麼蘇母可以做到這一點呢?僅僅是因為蘇母特別精明、意識很好,蘇大強就安心地跪下了嗎?

那這事可太簡單了。很難理解那個年代的有工作的男人會把自己的老婆當祖宗,當一個和自己平等對話的個體就很不錯了吧?要麼蘇大強存在被虐傾向,就是要被老婆抽耳刮子才睡得舒坦。

各位理解我意思了吧,蘇大強對老婆的態度是很不正常的,很難簡單地用疼老婆、愛老婆來解釋,正常人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

只有一種情感能解釋蘇大強這種跪下來當孫子的態度:

愧疚。

有的答主說了小說中有描寫蘇母其實是“下嫁”蘇大強。既然老婆明顯是給了臉才嫁過來,那蘇大強更加疼愛是合理的,可也不至於跪下來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最後還得說到錢上。

蘇母是一個有頭有臉的護士長。反觀蘇大強幾十年都是圖書管理員,也沒像中國歷史上別的圖書管理員一樣的有實力。經濟基礎不穩定,在蘇家的說話分量就不咋地。當然了,也可能有隱藏更深地的內幕,我目前暫時認為蘇大強前期是因為蘇母比較能來事兒、後期是因為自己掙不到錢,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蘇母的小弟了。

“你掙多少錢你還我這大呼小叫的,你看看隔壁老王,,,”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大家如果有幸聽到過這樣的夫妻爭執,那大概能理解“愧疚”這種情感會多麼深入地影響倆人之間的關係。

但是,“愧疚”這種事得分人。多的是人根本就沒有“愧疚”這種感情存在。這就說到蘇大強這個人的本質了,也是驅動他所有行為的核心:

精明。

每個人都有很多特質,但在蘇大強身上精明這點是很突出的。精明的人能把賬算得明明白白,自己和老婆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在無法改變自身現狀的情況下自己應該做什麼才能少捱罵都是要動腦子去想的。

有人說就是貪財,那明玉讓他去自己家住他就不去。部分原因就是蘇母約定明玉沒有贍養義務。大家應該是能發現蘇大強對於諾言這種事是記得相當牢靠的。就說一條,記賬記了幾十年,兒子買糖葫蘆都記,一般的精神病是做不到這點的。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這老頭自己心裡的小算盤賊雞兒精緻。比如明成和朱麗想套他的消費賬目,蘇大強瞬間就反應過來,並且用翻桌子這種態度強力地遏制了這種行為。你能說他是一個老糊塗?蘇大強在自己能夠掌控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蘇家內部,Gank意識是相當地好,而且很熟練地使用道德綁架來操縱兒女們的行為。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不光如此,精明的人很容易地覺得自己其實是聰明。投資被騙的時候他的偏執和鄙夷明成小石的態度就很明顯地把這點表現出來。他翻明成和朱麗桌子這種事表面上看起來賺了,其實呢?一輩子瞎幾把算,算得了錢算不了人。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當然了,也有可能有更為準確地詞來概括蘇大強。這很好辦,我們只需要繼續往後看,看精明這個詞足不足夠驅動蘇大強走完這後面的幾十集就知道了。比如蘇大強躺地上要明成去把被騙的錢弄回來、蘇明哲買房時蘇大強的表現等等到底是不是在他的精明的驅動下做出來的,這些都大家都可以自行驗證。


第二部分:單純的長子

陸爾豪。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出國留學後改名蘇明哲。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蘇明哲這個人,除了第一集開頭五分鐘,就沒過過一天安生日子。

說實話,知乎的普遍風氣對蘇家二子的評價都比較低。我們暫時不罵人,先看看這個人物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蘇明哲的少年時期是很穩定的。有人拿這個階段的明玉和明哲相比,來表示明哲過的簡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其實是有些不公平的。這其實是出身小地方的人的唯一選擇,與其關心家裡的事,還不如專心學業。

公正的說,出國讀書前的明哲對家庭是無作為的。就是說這人沒什麼用,什麼事也和他沒關係。這為他以後埋下了隱患。但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他,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學習很好的人在成年前對家庭付出太多。

蘇明哲最大的問題是十多年都沒有變過。

嬰兒說吃飯飯睡覺覺你會覺得可愛,二十多歲的抖音小改改這麼說你就會覺得很膈應。

中國家庭的事很細碎也很麻煩,一個遠在斯坦福十多年不回國的程序員怎麼才能理解?最開始看這個劇的時候,最怪異的點就是蘇明哲好像還活在十年前一樣,說的話都很可愛。這很不像在職場上鍛鍊過的精英人士,即使是程序員。

蘇母意外去世後,他面臨的大的問題有蘇家分家,小的問題有吳非和寶寶怎麼照顧,蘇明哲作為長子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呢?

喊口號

“蘇家一定不能散”,“我一定能解決工作問題”,“你相信我”。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還記得吳菲說蘇明哲的性格做不到管理層嗎?如果把蘇明哲看成空降到蘇家團隊的leader,他怎麼解決手下不合和老人不安的問題?說“大家互相忍忍”有用嗎?說“大家都是蘇家這個團隊的,一定不能散”這種話有用嗎?怎麼不能散?散了怎麼辦?提不出有實際意義的解決辦法,這種領導一看就是學院派在這狂混。

蘇明哲對人的理解太低了,也許是因為一輩子在寫代碼,這種人領導可能放心他帶隊伍嗎?明玉明成能信服他嗎?這就是一個特別單純簡單的人。對他提出這種要求的人是在難為他,他自己提出這種要求是在給自己找彆扭。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回顧了蘇明哲的一生,蘇明哲有太多的性格缺陷,比如懦弱什麼的,但是我認為驅動蘇明哲所有行為的核心是:

愛面子。

蘇明哲習慣於自己有臉。高中的時候,他在家裡可以隨意呵斥明成明玉,也可以甩臉子給父母看,畢業又在美國寫代碼。請問他還能更帥嗎?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可以非常明顯的發現,只有在不涉及自己臉面的情況下,蘇明哲才是一個老好人。

蘇大強說要來,他馬上同意。明玉明成他也在不停撮合。但是當他不得不告訴明成蘇大強不能來美國之後,他乾脆地把手機關機了,根本不在乎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明玉發現他沒工作後,他反手就是一個背刺。更別說他在吳非面前百般懇求的可笑樣子,這些都是他極度在意自己面子的表現。遠的不說,他失業的時候為什麼不想去當服務員?

因為在他心中,他一定要這樣: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而絕不能這樣: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這種扭曲地性格就是在這類家庭影響下形成的。而且這一類人都差不多,下面這個回答裡全是。

這正是因為“當初”才是他社會和家庭地位最高的時候。現在蘇明哲被明玉明成diss成這樣,在家說得話和放屁一樣,擱你你也戀舊。更別說當吳非因為經濟原因問蘇明哲為什麼不想賣老屋時,他的回答竟然是:

“老屋裡全是回憶。”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第三部分:委屈的次子

龍門鏢局當家的。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鏢局倒閉後在家啃老並改名蘇明成。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這人基本上就是本故事裡面最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了。但是從他的視角出發,在蘇母死之後,他過的是相當窩囊,而且經常受委屈。

理解他這個角色得先接受他對自己的設定。

首先,在小時候,他得有一個丫鬟來洗洗衣服乾乾活,這是一個正常狀態。其次,父親母親應該對其提供很長一段時間的現金流和愛的支持。最關鍵的是,這些東西是靠他的努力得來的。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如果有人argue你工資拿的多,領導偏愛你,你會很自然的進入戰鬥狀態,並且一定理直氣壯地論證出自己的錢來自於努力工作而不是領導偏心。如果蘇明成從心底覺得自己的錢來路不正,那他根本就不會和明玉和蘇大強鬧到這個程度。

所謂“升米恩,鬥米仇”,換個角度說,蘇明成沒有額外多做什麼事,他只是一直在重複以前。對他來說,這一切都屬於天降橫禍,生活突如其來的就崩了。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他的內心充滿了這種無奈的家國之愁:

父親為什麼不能像母親還在的時候那麼傻屌呢?為什麼不主動做飯?為什麼要買彩票?

明玉為什麼不能安安心心的養我呢?為什麼還能混出頭?為什麼混出頭還要在我面前出現?

大哥為什麼不把老頭子搞走?給我造成多大麻煩?

母親為什麼要走?我的生活已經全完了。

為什麼所有人就不能像母親對待我一樣的對待我呢?

在蘇家這事上,蘇明成基本沒長大,他的人物太薄弱了,很難說有什麼清楚的行為邏輯。強行的說,蘇明成所有行為的核心是:

迷茫。

他一向是不懂的,並且根本不願意去主動地理解這些破事。

這個迷茫的人的外在表現就是憤怒,他也只能用憤怒來緩解自己的尷尬。當明玉指責他不管父親,他是真的委屈,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和父親打交道,最後只能罵人。

整部劇裡,他是最不能理解發生了什麼事的,但是蘇大強還真就在他家住你敢信。他根本不理解蘇大強到底要什麼。甚至還大晚上跑去質問蘇大強為什麼要記賬。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他不懂:

“我的父親為什麼不像我母親對我一樣對待我?”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明成還把明玉給打了,這就是很典型地說話做事不動腦的人,也是他的憤怒的外在表現。

明成一直在憤怒和委屈之間徘徊。經過打人這事,明成是徹底地翻不了身了,已經成為了最壞的人。蘇大強還說他們從小就打打鬧鬧的。還是之前說的那樣,

小孩子打架你覺得沒什麼大事,三十多歲老男人打自己妹妹就是極為反常理的。退一萬步講,打人到底解決了朱麗的什麼問題?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希望明玉能好起來。

番外篇一

拼命的女兒

蘇明玉。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其實知乎有一種論調叫做感謝苦難。比如蘇明玉要不是被折騰成二傻子也見不到蒙總,也就幹不了銷售,也就發不了財。這種說法其實還是不太友好的,犯了倒果為因的錯誤。

我們說點高興的事,假設:

明哲上斯坦福的時候,他說“我不能上,明成的事家裡已經花了多少多少萬才找了一個每月三千六的工作。我這每年十五萬人民幣學費,三年畢業後每年年薪幾十萬美元有屁用,明成明玉能等這三年嗎?再說了,我讀書豈不是要讓明玉輟學讀師範去?是不是還要把明玉的房賣了?這學萬萬不能上”。

明成看見明玉這樣不主動挑事了。

蘇大強強而有力地夾了一個雞腿。

蘇母含淚說“苦了你了,只能讓你上師範了,家裡吃不起飯了,每月自己想飯轍吧”。

明哲嗷地一聲就哭了,“妹呀,只能讓你和爸媽住,哥對不住你”。

明成結婚賣老房子的時候對明玉尷尬地笑一下。

明玉的生活軌跡有改變嗎?

不還得去讀師範,還得勤工儉學,最後遇到老懞,然後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這個時候,小孩子心裡起碼沒有這麼涼。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還不好忽悠?讓她崇拜的明哲咣嘰來個90度鞠躬,蘇大強咔嚓一下就默默流淚,都不用說家裡的不易,說一句“你為家吃的苦,以後我們沒了,你大哥也都記著呢”,沒一會明玉就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甚至還帶有一些為家庭付出的神聖感,不說別的,發傳單都更有勁了。

這些表面功夫真的很難做嗎?

很難。

是很難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你們看著很搞笑,我是笑不出來的,我的眼淚往肚子裡流。

這個劇裡的明玉的遭遇實在是太普遍了,太真實了。她和家庭的矛盾是重男輕女沒錯,但是這個輕重之間是有程度的。她這個問題已經到了她是不是一個人的程度上了。

人的生理需求是吃喝拉撒,但是人還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說得更殘酷一點,老大上大學家裡沒錢所以把房沒了,家裡要節衣縮食了,明玉是那個“家裡”還是那個要被縮的食?

把明玉當成一個物件而不是一個人,才能理解她的苦難。

賣豬的時候會有人和豬商量並且照顧豬的感情嗎?反而殺豬的時候豬蹬人一腳就得記一輩子,吃豬肉的時候就是豬應該把長出來的肉奉獻出來,畢竟餵了泔水。

這事的矛盾在於蘇明玉其實是一個人,或至少想成為一個人。很多人就放棄了,沒有蘇明玉的腦子就不想著蒙總提攜了。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蘇明玉最核心的邏輯驅動是:

我想成為一個人。

蒙總把她當人看,她就悍不畏死。蘇大強和蘇明哲基本上還是認為她是一個人的,那麼關係就還行,蘇明成和蘇母視她為家庭的一個物件,那麼她就憤怒。

她心中充滿不安全感,因為小時候誰都不把她當正經人看。表面的敷衍起碼意味著是在交流的狀態。我敢說如果蘇明成是被犧牲的那一個,蘇母對他的安慰肯定比我想得細,因為蘇母眼中蘇明成是一個人。

蘇母也是重男輕女受害者,但是這不是特別好的理由。如果我們認可被侵害者可以同等地侵害別人,那麼永遠都有人在被侵害。總要有人能做出“雖然我被害了,但是我決定這種惡習在我這裡停止,我不再因為我被父母搞了就搞孩子”。不幸的是,這個道理從這件事的源頭到你的上一代都無法理解,那難道要從你孩子開始嗎?

蘇母的事是“算了”,而不是“原諒了”。

《都挺好》裡面蘇家的三個男人都是沙僧附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