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樂亭屬於孤竹國,那麼孤竹國又是怎樣的歷史?

彪哥公益


小時候最初聽到孤竹國是因為一個白酒的品牌,孤竹國酒,最初的酒廠位於樂亭縣新寨村(這個後文會繼續說),記得當時這個酒在我們當地還算是知名品牌,逢年過節的就喜歡買孤竹國酒,那是我對“孤竹國”最初的接觸

稍微大點後才知道原來樂亭這一帶,乃至唐山、秦皇島等周邊在商朝時期被稱為孤竹國,而這裡的一條著名水系——灤河,也為孤竹國人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

從夏商之界左右封國,再到周朝被朝廷控制打壓,直至春秋時期被齊國和燕國所滅,一個有著900多年曆史的封國,之所以說是封國,是因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帶有商朝封地性質的“國家”

我一直以為既然叫叫孤竹國,難道是因為這一帶盛產竹子?我還納悶怎麼北溫帶地區還能盛產竹子呢?直到我後來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孤竹”最開始是寫成“觚竹”的

“觚”本意是用青銅鑄成的酒器皿,“竹”是用來書寫的竹簡,這說明孤竹國當時是以文明見長的國家,故起此名。其實孤竹國的建立也標誌著冀東文明的高度發達

孤竹國距今遙遠,史料記載也不多,再加上我的知識有限,可能知道的就是一二皮毛

第一,說到孤竹國的歷史,最有名的就要數伯夷、叔齊了,這兩位分別是商紂王末期孤竹國第八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和次子,他們最開始是因為在繼承君主位上相互謙讓,再到後來因為他們反對武王伐紂,所以哥倆拉著周武王的馬韁繩極力勸阻,史稱“叩馬而諫”,不甘心商朝被周武王所滅,索性哥倆上了首陽山,不食周朝的一粒粟,活活餓死在了首陽山

所以又有了流傳萬代的“不食周慄,隱於首陽,采薇而食”的千古絕唱,而這兩位也經常被後人、甚至諸如孔子、乾隆、毛主席等偉人用來形容我國人不可摧殘的骨氣、氣節。所以伯夷叔齊應該是孤竹國最顯著的兩位代表人物

第二,這一點不能算是直接說孤竹國曆史的,而是我之前看書的時候發現,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孤竹國的歷史吧,具體是酒歷史

上世紀70年代,在孤竹國古都灤河岸邊,發現一處商朝晚期的文化遺址,出土了許多青銅器和陶器,包括陶器盆、鬲、瓶等。1975年,又在孤竹國故地出土了一套宋代能夠完成整個蒸餾過程的銅製白酒蒸餾器。迄今為止,這套蒸餾器證明,蒸餾酒(白酒)最早產生年代和最早生產地域在孤竹國屬地,所以“觚竹國”的“觚”也許就從此而來

這也足以表明,當時的孤竹國釀酒技藝已經相當出色了。說到孤竹國的釀酒,現在我要回到文首說到的孤竹國酒,來簡單說下這個當時享譽我們當地的白酒。

孤竹國釀酒技藝經過千年的民間創制和發展,在明朝初年有了明顯的提高。而樂亭縣新寨村楊家楊之榮通過總結民間釀酒技藝,在清雍正年間(1728年左右)始建福泉燒鍋。據歷史記載,他釀的酒“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這裡的燒鍋酒就是孤竹國酒最初的原型了

在這裡我要說下孤竹國酒釀酒時用到的水,前面提到這裡靠近灤河,但孤竹國酒卻不是用灤河水釀的,而是用新寨村的一口井水釀的,而這口井就是福泉井

據記載,福泉井始建於清朝中葉,由楊家鑿掘,井身井臺均為青條石所砌,上有轆石和井銘,井深三丈。關於釀酒的這口井水,我小時候也聽大人講過,據說這口井水泉湧湍急,奔吐不息,水質清淳、甘甜可口,泡茶飲用時都格外的醇香

清乾隆十二年(1748年),福泉燒鍋楊之榮的曾孫楊德潤中了武舉,官拜御前侍衛。據相傳,楊德潤於1755年護駕乾隆皇帝乘船到灤河下游孤竹國故地巡訪時,拿出自家釀製的福泉燒鍋酒敬獻給乾隆,乾隆品嚐後稱讚道: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

並說“孤竹國故地,酒香人賢”,當即欽定福泉燒鍋酒拜祭賢伯夷和叔齊兩位聖賢,並乘著酒興在夷齊廟清風臺揮毫寫下千古絕句:

灤水迴環曲抱洲,崇臺百尺枕清流。喬松古籟拂衣落,快與前賢共唱酬

後親點福泉燒鍋酒為“京東之冠”

據《縣誌》記載,咸豐十年,僧格林沁親王巡視樂亭海防,駐紮新寨,為防禦英法聯軍侵略組建團練時,特召見“京東第一才子”史香涯,共飲楊家的美酒,飲後大加讚賞:“此乃孤竹佳釀也。”因之,福泉燒鍋酒名聲大振,孤竹國酒也由此而得名

雖然孤竹國不復存在,但冀東這片土地還在繁衍生息,今天的冀東人依然秉持伯夷叔齊的高風亮節和鐵骨正氣,正在創造他們的幸福生活,希望這裡的生活能夠像孤竹國酒那樣歷久彌香


二尺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