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读者·原创版》4月征文:花事【附3月获奖名单】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4月征文:花事【附3月获奖名单】


#月度征文#2019年4月:花事


春天是赏花的季节,日本在樱花季有花见的传统;南方的养蜂人在三四月出发,逐花而居。

即便不像日本人那样把赏樱作为传统,不像养蜂人那样把逐花作为职业,普通人在这个季节也会把赏花作为一种迎春的仪式,感觉还挺应景的。对于很多人而言,花是寄托,是信物,滋养生活,也替自己传情达意。

那么,在四月的春日,我想问问你,有没有这样的故事可以写?与花之事,与你之事。

稿件要求:

1. “花事”并非指养花、种花的经验和故事,而是作为植物的花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成为一个引子,一个象征,或一个意象。花事之事,说到底还是人生故事。

2.字数:3000字以内为宜。

3.我们将从投稿中选出1-3篇优秀作品,并为作者送出《读者·原创版》文创团队制作的手绘水彩多 肉植物笔记本《小鲜肉》一册。

4.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读者•原创版》杂志中刊登。经刊用,即付稿酬300元/千字。

5.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请在稿件中注明联系方式(电话、地址、姓名等),以便我 们与你取得联系。

6 .征稿截止日期:2019年4月25日。

7. 获奖名单及下月征文主题将在2019年5月1日公布。


#月度征文# 3月主题——记得扁舟载春酒

获奖名单公布:

《台湾:眼前就是诗和远方》

卫霖


台湾于我而言,一直是一个如同精神乌托邦般的存在。我爱它就像爱一个记忆中的白衣少年,因为遥远,所以爱里有很多想象的、不真实的成分,于是对于它的不完美,也有很多的原谅与宽容。

在我的想象中,台湾是坚强不屈的。如同东晋,南渡以来,偏安一隅,纵有新亭对泣之时,但更多时候,是振奋精神,再造辉煌。白先勇、张大春、朱天心、龙应台、柏杨、李敖、三毛、侯孝贤、杨德昌、罗大佑,这些来自台湾的丰碑一样的名字镌刻在我的成长记忆中。尤其是当我想到他们可能从小读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却只能想象三峡的样子,读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是台湾几乎不下雪时,我都忍不住为他们的成就他们的奋斗而感动。

……

在台湾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在机场度过。那个晚上留给我的最深记忆,便是冷。机场里的冷气开得过分,后来我不得不跑到机场外边找张长椅坐着,于是也得以看到一点一点亮起来的台北天空。当绚丽的朝霞满天,航班即将起航,我想起的,竟然是十多年前读过的美国作家安妮·赖斯的小说《夜访吸血鬼》,书中如此描写吸血鬼路易看的最后一场日出,“那天早上我还没有变成吸血鬼,我最后一次看了日出。我完全记得它的细节,但是我已忘记之前的每个日出。我最后一次欣赏这壮观的景色就好像我是第一次看一样。然后我就对阳光永别了,变成了我现在的这个样子。”

我想,就算我生活在一个让人上火的社会,但是来过一次台湾,我的心里就会一直住着一个温柔的故乡。

《这可是春天》

秦怡


我失去了拍照的欲望。我呆滞地看着眼前的景色,仿佛我不曾来过。我的心里眼里,竟是那棵槐树的碧影。它进入了我的灵魂里,他挺拔的枝干,他繁茂的枝叶,在我心里沙沙地荡漾着。阴沉的我显得与周遭如此格格不入,到底是谁占有了春天?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当我一厢情愿地去占有春天的时候,这棵槐树却早已看透了春天;当我自私地以为春天是我一个人的宝物时,春天却已然将自己奉献给了树木。我是多么卑微,多么自私啊!

彼时十六岁的我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我回学校的那天下午,同学们刚做完英语听力训练。我默默地回到座位,默默地坐下。同桌耸耸鼻子,“你身上有槐树的味道。”

“真羡慕你,敢跑去爬山。”

“有什么好羡慕的。”

“这,可是春天啊!”同桌忧郁地托着腮,目光射向窗外缎带般的蓝天。

风又起了,青杨树们开始喧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