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莊則棟的連續三次世界冠軍是別人讓給他的,大家怎麼看?

春秋74741935


莊則棟續連三屆獲得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是不是“別人讓給他的”話題近些年時不時的就會見諸網絡和媒體。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乒乓球世界性的比賽中存在著為了保證中國隊能夠掃除外國選手對中國選手獲得最好成績的障礙而有過安排某個隊員為其它的隊員“讓球”或曰“讓路”的現象,但莊則棟的三屆單打冠軍卻主要是他自己的實力使然,從來就沒有過為了“出奇兵”(比如後來的女子單打中安排實力在管建華之上的何智麗讓給管建華)而安排實力在莊則棟之上的中國隊的其隊員為他“讓球”或曰“讓路”的事情發生,因為參加世錦賽的時候莊則棟的實力已經在遠在國家隊所有其它隊員之上,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無出其右者”了。何出此言?且聽從頭道來:

在二十五屆世乒賽容國團獲得我國在球類運動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之前,中國乒乓球隊的主要對手有兩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匈牙利。容國團在第二十五屆世乒賽的決賽中戰勝匈牙利隊的西多而奪冠意味著在那個時期中國正在從匈牙利即歐洲乒乓球隊的陰影下走出來。

到了1960年歐洲乒乓球錦標賽邀請中國隊參加男子單打項目的比賽,中國隊派出18歲的莊則棟和17歲的李富榮參賽,這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一路斬關奪將,橫掃歐洲乒壇,會師決賽。決賽時莊則棟戰勝李富榮獲得冠軍,李富榮獲得亞軍。至此,阻礙中國隊在世界大賽中奪得男子團體冠軍的對手就只有一個日本隊了。

莊則棟是在他17歲的時候,以北京市二十二中高中在校學生的身份報名參加了包括專業運動員在內的北京市乒乓球男子單打比賽並獲得冠軍而進入專業乒乓球隊的;第二年,即在他18歲的時候被選入中國青年隊,隨後便與李富榮一起去歐洲闖江湖,見世面的;第三年,即1961年他19歲的時候,又被選入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國家隊,並且與容國團、徐寅生一起在團體賽與日本隊爭奪冠軍比賽中以第三主力的位置出戰,這大概是中國乒乓球隊有史以來參加乒乓球世錦賽男團比賽的最年輕的出場隊員了,究竟他能不能擔得起這麼重的擔子,實在令人擔憂。

本人那個時候正上初中二年級,恰好在世乒賽開賽前的一個多月拿著學校少先隊的介紹信排著長隊參加了北京市少年宮業餘體校乒乓球二隊的海選,並有幸成為被選中的少年宮乒乓球二隊的12名新隊員之一。想想就知道,那時候對看到從少年宮業餘體校乒乓球一隊走向世界乒乓球舞臺的“師兄”莊則棟的比賽是如何渴望了。

找不到能夠看到電視直播的地方,焦急之中在二十二中上初一的二弟告訴我他們學校的禮堂(能裝五百人)晚上開那臺12吋的電視供師生觀看,但進校門要憑學生證。那時候還管他什麼學生不學生證?混進去就是了。

真的混進去了。站在後排的長椅上看著正前方小舞臺上的那臺12吋的黑白電視直播的世乒賽男團決賽,居然能夠看得很清楚,也是怪了。那場比賽中國隊主教練傅其芳排出的是一個常規的佈陣,徐寅生打第一主力(最先打滿三場的為第一主力),容國團打第二主力,莊則棟打第三主力(最後打滿三場,即打第九場的為第三主力。)日本隊則排出了一個怪陣,他們讓當時國際上認為的日本隊中實力最強的星野打第二主力(出場次序一、四、八。),為的是先對中國隊的菜鳥莊則棟,他們以為星野如果贏了莊則棟,日本隊就會先聲奪人。

但是他們先聲奪人的願望落空了,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男團決,並且是第一個出場的莊則棟如同瓜切菜般地以2:0戰勝了星野,為中國隊先拔頭籌。中國隊第二個出場的是排在一主力的徐寅生,他拿下了日本隊打第三主力(出場次序二、六、九。)的荻村。中隊以大比分2:0領先。中國隊第三個出場的是打第二主力的容國團,他在對日本隊的第一主力木村的時候敗下陣來。這樣,雙方的大比分戰成了2:1,至此,第一循環結束,中國隊依然領先。中國隊再次出場的是打第一主力的徐寅生,徐寅生以2:0拿下了星野,中國隊以大比3:1領先膾炙人口的“十二大板扣殺”就是出現在徐寅生與星野的比賽當中。輪到打第三主力(出場次序一、五、九。)的莊則棟對陣日本隊排在第一主力的木村了,依然是砍瓜切菜,莊則棟未給對方一點機會,2:0拿下。大比分是4:1,中國隊勝券在握。但緊接著打第六場的中國隊的第二主力容國團不敵打二、六、九的日本隊排在第三主力的荻村,雙方戰成4:2。再接著,中日雙方的第一主力徐寅生和木村在第七場交鋒了,徐寅生苦戰三局不敵木村,以1:2失利,大比分戰成4:3。第八場比賽輪到雙方的第二主力容國團和星野交鋒。如果容國團能夠拿下這場比賽,中國隊就將獲得第一個世乒賽男子團體冠軍。容國團不負眾望,以2:1戰勝了星野。隨著星野回球出界落地,容國團得到最後一分,北京工人體育館全場沸騰,萬眾歡呼;中國隊第一次捧起了斯韋斯林杯的冠獎盃。

賽後京城媒體的報道中有這樣一句話:“容國團一球定乾坤”。為什麼說“容國團一球定乾坤”?這裡除了對拿下二十五屆世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開創了中國乒乓球運動的新局面,又在二十六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拿下致勝的一分的容國團的讚揚,還有一點就是團體賽決賽當中和過後,許多人都對如果這一場比賽如果輸掉,雙方的大比分就打成了4:4,接下來打最後一場的年輕的莊則棟能不能過得了老辣的荻村那一關,實在是心裡沒底。

證明自己的機會來了,男子單打淘汰賽的時厚莊則棟遇到的第一個外國強手恰好就是荻村。那場比賽的情況本人是從鄰居家的收音機裡聽現場直播中知道到的。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心裡很是忐忑,第一局一開始,莊則棟就以他特有的近臺直板兩面攻打了荻村一個8:0,懸著的心就放下了來。那時的心情,豈是言語能夠形容?莊則棟以三比零乾脆利索地戰勝了號稱世界乒壇“智多星”的,日本隊的荻村伊智朗(中人稱之為“荻村一隻狼”)。

莊則棟在接下來的單打決賽中戰勝李富榮奪得單打冠軍究竟是靠的什麼?是他繼承了和發展了,創新了的領先世界乒壇的近臺直板兩面攻的的打法,是當時賀龍元帥為所稱道的“小老虎精神”,是是少年宮莊正芳教練的慧眼識人和辛勤培養,是直板兩面攻的前輩王傳耀的啟發,是傅其芳、梁卓輝等國家隊的教練們的託舉(國家隊的教練梁卓輝有一天到少年宮和莊正芳教練交流,恰好看到一個男孩兒在哭,就問莊正芳教練是怎麼回事。莊教練說,馬北京市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他的球拍丟了。梁教練立刻說,把我保存的的球拍送給他。莊則棟正是拿著前輩的這付球拍得到了北京市的單打冠軍和後來的歐錦賽世錦賽。)當然還靠國家的,國家隊的領導的支持,尤其是賀龍元帥為提振中華體育事業所做的不懈地努力。

莊則棟的直板兩面攻有他的獨到的特點,他的兩面攻和前輩王傳耀的站位靠後,以大臂帶動小臂,還有一些提拉的成分不同,與日本隊的不僅揮大臂,而且腰胯也有大幅度的扭動更不同。二六屆以後的一個星期天,莊則棟和他國家隊的隊友,橫板選手郭仲恭回到少宮為我們這些小隊員打了一場表演賽,那時候少年宮的擋板距離球檯的側邊不足兩米,我們幾十個人就站在擋板的後面觀看他們的表演,確切地看到莊則棟的站位與左推右邊的選手側身靠近反手位不同,他是正面站在球檯的中間站位。小時候練過幾年武術的莊則棟以腳下發力,帶動髖、腰的扭動,又從肩關節、肘關節傳動到小臂的揮動;他的兩面攻,從正手的發力、還原,到反手的發力、還原;如此往復之中的迅速而又流暢,舉重若輕,勢正招圓;絕不是有了反手進攻都手上的動作就能夠打出近臺兩面攻那麼簡單。尤其是它的反手攻的臺內起板,在身體轉動的情況下以肘為軸,以小臂和手腕在來球剛剛彈起的一刻借力打力,常常使對方陷於被動;現在的橫板選手樊振東的近臺和臺內擰弧圈的動作就與莊則棟當年都反手攻頗有些相似。這本來就比容國團、徐寅生、李富榮等人的左推右攻的打法對日本隊的威脅更大,再加上他的反手能夠近臺蓋日本隊的弧圈,當然就讓日本隊二十六屆前半年才剛剛成熟起來的弧圈球的打法遇到了剋星。這才是他的打法和實力領先一個時期的原因之所在。

弧圈球與其說是日本的發明,倒不如說是日本的發現。那是在二十六屆世乒賽之前,日本隊的隊員在尋練中大力提拉對方削過來都下選球的時候動作做空了,他的反膠拍面只能蹭到球的邊緣,然後就以一個很大的弧度落在對方的球檯上,誰知道球的向前運行的能量再加上球的快速旋轉具有的能量使得落到檯面上的乒乓球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和弧度從檯面上竄出了去,削球手手足無措,目瞪口呆。於是,弧圈球就這樣在日本誕生了。距離二十六屆世乒賽還有半年的時候,英國乒乓球隊訪問日本,日本隊就拿出經過改進而基本定型的弧圈球招待了他們,於是英國隊的隊員也是手足無措,目瞪口呆了。如果這個時候中國隊與交手恐怕會是凶多吉少了。

但是沒有如果。香港乒乓球界有人到日本觀看了這個比賽,頓時感到這是對中國隊在世乒賽上的奪取冠軍的極大的威脅。他們趕忙從日本媒體那時買到了這場比賽的電影記錄片並把它送給了中國乒乓球隊。要知道那時候中國隊的傅其芳、姜永寧、容國團等人都是從香港返回大陸的。中國乒乓球隊決定立刻組織隊員模擬日本隊弧圈球的打法來當主力球員的培練。原來是直板快攻打法的薛偉初、胡炳全主動請纓,甘當綠葉,為中國隊在二十六屆開賽之前找到了對付弧圈球的辦法,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在男團決賽中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薛偉初和胡炳全也同樣載入中國乒乓球運動的史冊。

1962年,本人中考時也考進了北京二十二中。如此,算上二十六屆世乒賽後的一個星期天,莊則棟回到少年宮和橫板選手郭仲恭為我們這些圍在擋板外的不過百八十人的小隊員進行教學比賽,再算上二十七屆和二十八屆世乒賽每次比賽過後他都由郭仲恭陪同,穿著藍布褲,白襯衣,戴著墨鏡,騎著自行車穿街過巷地從北京工人體育館國家乒乓球隊駐地來到二十二中,在操場上體育老師領操的小小的磚臺子上為全校師生作一個多小時的介紹比賽經過的報告,本人已經三次近距離的見到他扣殺時的猛烈和凌厲以及他待人時的謙虛和儒雅了。五十多年過去,今番想起,仍在目前。

那個時候的大環境決定了“讓球”,即“讓路”的現象,但是要說二十六屆世乒賽單打決賽李富榮讓給莊則棟存在著什麼“遺憾”的話,本人要問,國內的比賽他贏了莊則棟了嗎?隊內的比賽,他贏了莊則棟了嗎?為什麼男團決賽上莊則棟而不上李富榮?因為莊則棟的實力就在李富榮之上,哪一個教練會在決賽時不上實力強的隊員而上實力差的隊員?

二十六屆以後的世錦賽,據說莊則棟所在的半區的中國隊員給莊則棟“讓路”,李富榮所在的半區的中國隊隊員給李富榮“讓路”,為的是要造成中國隊同兩名運動員都淘汰了外國運會員雙雙打進決賽的現象。但對莊則棟而言,卻不是被實力比他強的隊友所“讓球”或“讓路”。參加歐洲乒乓球錦標賽的時候沒有人指令李富榮讓給莊則棟,那是“誰贏是誰的”的一次練兵;二十六屆世乒賽以後的世乒賽,有一屆徐寅生和莊則棟分在同一個半區裡,曾經被指令給莊則棟“讓路”。但是從二十六屆世乒賽團決賽中徐寅生不敵木村,莊則棟卻以2:0戰勝木村來看;莊則棟的實力也明顯的是在徐寅生之上了。再從1965年的二十八屆世乒賽的單打決賽時李富榮被指令為了莊則棟一個人連續三屆獲得單打冠軍,中國能永久保存複製的冠軍獎盃而給莊則棟“讓路”,但緊接著在1965年的國內的全運會男子乒乓球單打決賽時李富榮代表上海隊,莊則棟代表北京隊,沒有誰為誰“讓球”的那麼一說,李富榮不敵莊則棟而居亞軍來看,二十六屆時莊則棟的實力在李富榮之上;二十八屆時莊則棟的實力還是在李富榮之上。中國乒乓球隊在參加國際大賽的時候確實有“讓球”的傳統,而且徐寅生和李富榮主管乒協的時候也繼承了這個傳統而安排了“讓球”,指令何智麗讓給管建華遭到何智麗的抵制的事不就是徐寅生和李富榮都有參與的嗎?曾經存在過的“讓球”或“讓路”的事情並不能說明當年的莊則棟就是靠著“別人讓給他”的冠軍而取得他的輝煌的。

五十多年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當初被要求“讓球”的人自己掌權之後也要求過別人“讓球”,真的需要耿耿於懷地散佈什麼如果沒有當初的“讓球”,自己也有可能獲得世乒賽的單打冠軍這樣的誰也說不準答案的假設嗎?需要有些人為你們喊冤嗎?說一句本來不想說,卻又不得不說的話:注意一下你們的人品吧,莊則棟已然駕鶴西歸,你們倒來了勁了?

注一:本人所言之對莊則棟的瞭解,並非為表達自己的過去如何如何,早就過了那個年齡。只是藉此題目來表達對他尊敬和懷念而已。

注二:本欄目中有個作者舉出徐寅生所說的一段話“二十六屆時領導上考慮莊則棟比李富榮年輕,為了莊則棟以後再為中國隊爭取世界冠軍,就決定李富榮讓給了莊則棟。”來證明二十六屆時確實是李富榮讓給了莊則棟。不談領導的決定是否有確切的證據,僅從年齡上來看,這裡就犯了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即當年的權威媒體公佈的莊則棟和李富榮的年齡明明是莊則棟比李富榮大一歲,從現在網絡上查到的兩個人之間的年齡差別是莊則棟比李富榮大了將近兩歲,那麼,按照前面的邏輯,應該讓年齡大的莊則棟讓給年齡小的李富榮才對,怎麼能搞反了呢?這樣的所謂的“證據”,不是誤導,又是什麼?

注三:不錯,莊則棟確實是捲進過一個旋渦,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但是一碼歸碼,他以他的天賦,以他的勤奮,以他的聰慧,以他的創新,以他的拼搏而在中國乒乓球運動的歷史上和世界乒乓球運動的歷史上閃爍的光芒卻是遮不住,抹不掉的,難道不是嗎?


杜新1


北京在1961年舉辦了第26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前四名清一色的是中國球員,冠軍將在莊則棟、李富榮、張燮林、徐寅生四人中產生,半決賽前,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在北京華僑飯店主持召開了組委會全體會議,賀龍在會上很輕鬆的說,這次男單冠軍中國人是拿定了,可誰來當冠軍呢?大家討論一下,經過協商討論,最後請賀龍定奪,賀龍說,我看莊則棟比較合適,一是他在團體賽中立了功,二是他代表首都,就這樣賀龍一錘定音,會議確定男單冠軍為莊則棟。


世乒賽為每兩年舉行一次,在1963年和1965年的第27屆和28屆上,進入男子單打決賽的都是莊則棟和李富榮,為了確保能製造出一個三連冠,體委要求李富榮必須讓球,最終,莊則棟連續獲得了三次男單世界冠軍,這種事情,我們現在理解起來有困難,但放在當時,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個人服從組織,一切以國家利益,國家榮譽為重,這是每個人必須無條件遵守的,當時還未進入聯合國,也沒加入奧運會,我們的體育精神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同奧運的更快、更高、更強,完全不在一個調上,所以沒有對錯之分。


事實上憑“真刀實槍”地打,莊則棟未必不能贏得三連冠,他的實力是明擺在那裡的,他1957年獲得全國混雙冠軍,1959年參加斯堪的納維亞,獲男子單打冠軍,並和同伴一起獲男子團體,男子雙打冠軍,這個三連冠讓他遭非議,自己也覺的不高興,但總的來說,還是憑實力得來的,少許有點瑕疵而已,今年馬龍繼莊則棟獲三連冠54年之後,又一次獲得了此殊榮,這可絕對是貨真價實的。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識別這種謠言其實非常簡單:所謂讓球,有一個前提,就是A實力強於,或至少不弱於B,故意輸給B,這叫讓球。如果A本來就打不過B,輸給B就是自然的,不可能是讓球。莊則棟三次決賽的對手都是李富榮,那麼,他們誰強呢?且不說1961年男團決賽,莊則棟是第一單打,而且在決賽中橫掃荻村伊智朗,立下頭功,而李富榮甚至不在前三。更突出的事實是,國內比賽兩人打過多次,李富榮從來沒有贏過!!!就這樣,莊則棟贏了還有人說讓球???!!!還要點臉嗎?

這是別有用心的造謠汙衊,就好像關於私生活的謠言一樣。其原因無非是莊則棟積極參加了文革,而且成為了文革中的“新幹部”,“老幹部”翻身之後,輿論自然對他百般汙衊。


王暴發


人都死了多少年了,可以說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死完了,你們還是這麼喜歡八卦!連他們都放不過!容國團,莊則棟這一代乒乓球運動員為國爭光。他們所爭的可不是一般的光,是劃時代之光。還有,當年用小球的轉動帶動了地球外交,甚至推動了中國外交活動的發展的乒乓球運動,以及當年那些運動員。如今上了年紀的人不會忘記吧?所以他們對國家的貢獻,豈能是現在運動員能媲美的!即使現在國家最有名的運動員,在他們面前也會顯得渺小!這麼偉大的運動員,在當年,待遇非常差,生活相當貧困,莊則棟甚至找到對象都要通過組織批准,才能結婚。你們咋還好意思吐槽他們啊?看看現在,稍微有點名氣運動員,是什麼收入,是什麼生活?你甚至可以看看敗壞國名的男足,這些扶不起的阿斗又是什麼收入,什麼表現!這麼多的題材擺正面前,你們不去吐槽,咋就想起八卦容國團,莊則棟這些清清白白兢兢業業的老實人呢?況且這些人都去世多年。親愛的噴子們?悠著點,不要揪住誰都噴。大家應該發揚中國人傳統之優點,千萬不要繼承捍衛和發展有些中國人嚼舌頭之惡習!


麻辣教師649


還是先看看莊老自己是怎麼說的:

記者採訪莊老:“就是說即使沒有讓球這碼事,您也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莊老非常堅定的說道:“讓不讓球我們管不著,當時是計劃經濟,那都是組織上決定的事。我只管打球,技術在那兒擺著,我莊則棟就是靠實力打球!”

莊則棟短短几句話,透露的信息量還是比較大的。第一,確實讓球了,但是讓不讓球並不是自己說了算,第二,三連冠憑藉的是自己的真本事硬實力,言外之意就是即便不讓球也能奪冠。莊老何等的自信!

第六人覺得莊則棟的世乒賽三連冠確實如他所講,即便不讓球,隊友未必就能戰勝他。那個年代,所謂讓球不是說你水平比我高才叫讓球,你水平即使不如我,但是按照組織要求,你要有所保留的去打比賽,這也是一種讓球。

莊則棟的實力毋庸置疑!除了世乒賽單打三連冠,他還是全國錦標賽三連冠得主,國家隊隊內賽三連冠得主(可以想象成為直通賽)。 眾所周知,對於中國選手,拿世界冠軍相對容易,但是想成為全國冠軍,而且是連著三次拿冠軍,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但是莊老做到了,至今還沒有其他人能做到。



莊則棟因為連續三次摘得世乒賽男單冠軍,國際乒聯授予他聖·勃萊德杯複製品作為永久紀念,這本身就是外界對他的認可和鼓勵。不可否認,那個年代,組織為了提升中國乒乓球隊的影響力,樹立典型人物,有意安排隊員在比賽中讓球給莊則棟,這一做法其實違背競技體育的公平性,對其他隊員是有傷害的。

說白了,競技體育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比賽中稍弱一方通過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超水平發揮還是有機會戰勝強者的,這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退回到那個年代,徐寅生也好,李富榮也罷,在談到讓球時,作為當事人,他們並沒有太多怨言。因為在他們骨子裡認為:祖國榮譽高於一切!

提到讓球,李富榮是這樣說的:

記者問李富榮:“你3次讓出男子單打世界冠軍,甚至連努力拼搏都不允許,對此你是否感到委屈?”

李富榮笑著說道:“我不委屈,真的。雖然我遇上莊則棟,總要讓給他。但別的選手遇到我的話,也要“讓球”。這是當時乒乓界的“規矩”。比如說,我的戰友湖北選手胡道本,他就3次“讓球”給我。那時總認為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國家給的,有一種當“馴服工具”的感覺。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不太理解。”

最後,第六人想說,作為昔日的乒乓球世界冠軍,莊老為中國乒乓球隊貢獻出了太多太多,他還促成了有名的“乒乓外交”。同時也感謝李富榮這些老前輩,是他們共同捍衛了國球榮耀!向老前輩們致敬!讓球在那個年代有其特殊性,但是第六人並不贊成和支持讓球,你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以上是我的回答,認可請點贊和關注第六人。


國球第六人


我相信莊則棟老師的實力。儘管這題不是生活領域的標籤,但我在生活中,與世界冠軍相識,所以,一定來回答。

我有機會,曾和莊老師相識。他和藹可親,那時他才剛剛六十歲。因為早年打球的經歷,他顯得很精神,很結實,也很年輕。談起當年打球的事,他會有說不完的話。他給我看,他和毛主席打球的照片,那真是太珍貴了。

六十年代,莊則棟老師可是真正的男神,紅的發紫。他拿了三次世界冠軍,真是無人能比。當年,小孩子們說的天津快板是:莊則棟,第一名,體育報上把名登!足以證明他的人氣!

有人說是李富榮老師讓的,但莊則棟老師球打的好,當年沒人敢否定的!讓沒讓,誰能證明?也許為了國家榮耀,李富榮老師讓了他,但沒有莊則棟老師自己打敗其它人,與李富榮老師相會在決賽上,也談不上誰讓誰了吧。

莊老師人很爽快,問他一些事,他都會耐心回答,沒一點架子。那時,他還堅持打球,開辦學校,培養乒乓球人才。只是沒想到,莊老師那麼快就走了…

現在我們討論,是不是有人讓了球,有什麼意思?我們只記得莊則棟老師為國家爭得了榮耀,他是中國乒乓球界的驕傲,永遠的世界冠軍,就成了。

莊則棟老師,老百姓們記得您!





竹笛的生活隨筆


莊則棟 連續獲得三屆世乒賽冠軍是靠自己的乒乓球技術實力所獲得的,不是什麼別人讓給他的。當年的體委主任賀龍現在已經不在了。他究竟指示誰讓給莊則棟,沒有其本人出具的證據。有人說某某領導有讓別人讓給莊則棟的指示,現在難以為據。

在第26屆乒乓球賽之前的斯堪地納維亞乒乓球賽(記不清是1959年還是1960年的)上,進入決賽的是莊則棟和李富榮。結果莊則棟戰勝了李富榮奪得冠軍。這肯定不是哪位領導安排誰得冠亞軍的吧?

在1961年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在同日本爭奪團體冠亞軍的比賽中,中國決定派榮國團、徐寅生、莊則棟出戰。這就說明無論是教練還是相關領導都認可莊則棟的技術水平高於李富榮。結果中國隊以5:3戰勝日本隊,奪得第26屆世乒賽團體冠軍。莊則棟一盤未輸,獨得兩分。徐寅生贏兩盤輸一盤。榮國團贏一盤輸兩盤。

有一種傳說,賀龍指示安排讓莊則棟在單打中得冠軍。但以莊則棟的技術水平得冠軍的概率應當佔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有沒有領導的指示,根本就不起什麼實質作用。

又有人傳說是因為莊則棟年輕可以蟬聯三屆冠軍。那就更莫名其妙了。我記得莊則棟比李富榮大一歲。所謂以莊則棟年輕為由讓別人把冠軍讓他的說法令人懷疑是否屬實,。

退一步講。即使當時體委有關領導真的有某種指示,也不能證明莊則棟得的三屆冠軍是別人讓的。因為莊則棟的技術水平在當年無人能比。他能夠憑自己的實力獲得三屆冠軍,不需要由誰來讓。領導的所謂''指示''可有可無,基本不起什麼作用。

如果說起一點作用的話,那就是起到防備萬一技術水平高的偶然被技術水平低的打敗的現象。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莊則棟後來被整了。這就嚴重地影響了對莊則棟在中國乒乓球歷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公正評價。所以到目前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冒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傳言。拐彎抹角地來貶低莊則棟。現在莊則棟已經走了。再傳這些就令人反感或是別有用心了。


真牛46


讓?是不是太不尊重了人了?莊則棟,他是中國乒乓球的標誌性人物,中國乒壇第一個“三連冠”選手,不管是個人榮譽還是競技水平他都是中國乒壇最優秀的選手之一。


說起讓球,在莊則棟的職業生涯確實存在這樣的爭議,很顯然這些爭議在大多數人眼中就是事實。1961年,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莊則棟、李富榮、張燮林和徐寅生打進男單四強,中國隊提前包攬男單冠亞軍,這個時候誰能獲得最終冠軍,對球迷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但是,那個時代的中國是計劃經濟,冠軍必須要是最具價值的球員,必須要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球員,所以冠軍存在內定的必要,莊則棟第一個男單冠軍就是一場會議內定的(這是有史可查的)。當時國家體育委主任賀龍元帥主持了這場內定冠軍的會議,不用說會議肯定出現了不少爭議,作為運動員誰不想贏得冠軍?但是賀龍元帥親自拍板選擇了莊則棟。

為什麼是莊則棟?一是他在團體賽當中為國家立了功,在當時屬於有功之臣,受各界人士看好;二是莊則棟來自北京,他代表了中國;三是莊則棟年輕,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所以在當時看來莊則棟確實是條件最好的球員,就這樣,會議確定了男單冠軍為莊則棟。

但是話又說回來,就算不讓這一個冠軍,莊則棟也有絕對的實力去競爭最後冠軍,因為莊則棟的實力不比當時任何一個人差,而且年輕有衝擊。


愛踢球


睜著眼睛說瞎話,莊則棟世界冠軍是別人讓的?誰讓的?誰當時的乒乓球球技,球藝,竟技水平超過了莊則棟的。同時代的乒乓球人也只有李富榮,徐寅生,但他們那時的水平還不可能與莊則棟爭鋒。而莊則棟是連續三界國內冠軍,三界國際冠軍,這種勢力又有誰人能破。

莊則棟不但球技精堪,對國人影響最大的是,他用乒乓小球敲開了美國外交大門,解凍了長達二十多年的中美關係。

莊則棟不管怎樣,他在中國乒乓球運動史上留下了重彩的一筆,在打開中美關係大門上做出了巨大貢獻。讓球一說,只是一種猜測,一種意想,也是一種道聽途說(誰又能拿得鐵證出來呢),這無損莊則棟三次蟬聯世界冠軍的身譽。





善者福也xlp



這是個好問題。三次世乒賽男子單打冠亞軍決賽都是 莊則棟 vs. 李富榮,莊則棟三次都戰勝了李富榮,但這是教練和領導的安排。


首先莊則棟自己是認可:這三次世乒賽單打冠軍是隊友按照領導指示讓他的。為什麼呢?因為有人曾經問過莊老這個問題,莊老的回答我覺得很好,既真實可靠又表示了自己的世界冠軍三連冠的實力。


莊老當時是這樣回答的:“就算他不讓,他也贏不了我”。這一方面承認了對方有讓,但也堅持表示自己實力要高。

那麼莊則棟到底是不是比李富榮高呢? 這麼說吧,在當時國家隊,男子十幾個運動員,隊內大循環比賽,莊則棟奪取冠軍的次數是最多,國內其他大賽,也是莊則棟奪冠多。其他隊員加起來的男單冠軍,還沒有莊則棟一個人多。國際比賽上也是莊則棟打得好一些。


所以,當時的確是隊友連讓莊則棟三次,但莊則棟自身也具備世界錦標賽男單三連冠的實力。只是歷史的原因,讓莊則棟的三連冠不那麼過硬,這是那個年代的悲哀,也是莊則棟、李富榮的悲哀。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