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液體燃料導彈在一級戰備的時候會提前加註麼?

鴻儒之志


導彈根據作戰性能和任務的不同,各類型號很多!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靠火箭發動機產生推力飛行!火箭發動機又分固體燃料發動機和液體燃料發動機,導彈/火箭最早使用的就是液體燃料發動機!最早的火箭發動機使用的液體燃料穩定線安全性很差,極容易產生爆炸。

現代火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現在,最安全,最環保,燃燒效率高的是煤油,液氫混合新一代液體火箭燃料。

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相對安全於液體燃料。

那麼戰爭條件下,進入作戰發射模式導彈/火箭液體燃料發動機是不是提前加註?回答是肯定的!

那麼進入一級戰備,導彈/火箭液體燃料發動機,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加註燃料。畢竟加註燃料需要一定的時間。

沒有固定標準的操作模式,戰場環境瞬息萬變,作戰指揮官會結合戰場態勢來決定那一種武器裝備的使用!




孔乙己亂彈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來回答。首先是確定什麼叫一級戰備,其次是確定液體燃料導彈在什麼狀態下加註燃料。

我國制訂了詳細的戰備體制,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備等級,目前被分為4級,當中一級戰備為最高,而四級戰備為最低,在不同的戰備等級下,我軍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來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同狀況。當然除了軍隊,公安消防、武警部隊和民兵也都有著對應的戰備等級。

中國的戰備等級和其他國家一樣,會隨著事態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具體的國防部對此負責,在參考產生威脅的國家軍事動向、鄰國動向和中國被攻擊的可能數個因素,綜合決定是該上升等級還是該下調等級。

具體的戰備等級如下:

•四級戰備:

如果外國展開大型軍事行動,如軍演等,只要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那麼就會進入四級戰備狀態。但是該級狀態仍會維持平常軍隊部署態勢,只會另行調整部隊值班時間,並進行戰備檢查,加強巡邏,增強邊防,並且保持與有關部門的通信暢通。

•三級戰備:

進入三級戰備,這表明目前的國際局勢已經較為緊張,國外的軍事行動已經會對中國產生一定的間接影響。針對此,我軍變開始進入戰備動員狀態,解放軍值班人員隨時待命,並開始積極部署偵察部隊,並對通往軍事設施和地區的道路實行管制,後備部隊和物資也在緊張籌備之中。

•二級戰備

二級戰備已經是局勢很緊張的表現了,國外軍事行動已經會對中國造成直接影響,但是程度較輕,還不至於隨時隨時爆發戰爭。進入二級戰備,解放軍值班人員開始加班執勤,擴充軍隊已經被提上日程,以應對未來突發局勢,各級部隊開始進行臨戰訓練,陣地工事設置完畢。

•一級戰備

一級戰備是最高的戰爭準備狀態,表明目前國際局勢已經十分緊張,真正隨時會爆發。所以這也標誌著我軍正式進入準備戰爭狀態,解放軍值班人員夜以繼日的倒班工作,並開始緊急擴充部隊,動用所有能夠動用的後備役部隊,槍械、火炮、飛機、坦克、艦船都處於待命狀態,換句話說槍械都已經裝備實彈,僅僅只有保險未被打開而已。

解放軍戰備等級要求解放軍實施的措施或者行動可以是很基本的,例如進行戰備檢查、加強巡邏及保持通信等。然而,這些措施或者行動在必要時可以是非常嚴格,例如緊急擴充軍隊及軍隊準備應戰等。在解放軍建軍至今,已經有數次一級戰備狀態,其實滿足一級戰備,條件並不苛刻。

2001年4月1日,著名的“南海軍機碰撞事件”中,王偉駕駛的一架殲-8 II戰鬥機與美國的EP-3偵察機發生碰撞,王偉在事故中下落不明。事發後很短時間之內,我軍的戰備狀態就被迅速提升到了一級戰備。

液體燃料導彈加註燃料,需要分清楚是哪種導彈,目前我國現役的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導彈並不多,空軍有少量紅旗-2地空導彈,火箭軍有東風-5戰略導彈。其中只有紅旗-2導彈需要在臨戰狀態下加註液體燃料,因為燃料有著強腐蝕性和劇毒。

而東風-5戰略導彈就不一樣,經過改進以後,東風-5導彈燃料加註以後,能夠長期貯存,隨時發射。


科羅廖夫


這屬於理解上的問題了,我們可以把一級戰備視為部隊進入臨戰狀態,可以隨時投入軍事行動,不意味著導彈處於可以待發的狀態,只能說導彈部隊進入可以隨時戰鬥的狀態了。

一級戰備是涉及到多方面的標準,不是簡單單的導彈馬上可以發射了,那叫待發射狀態,不叫:一級戰備。像導彈等武器完成發射前的準備階段,可以按一下鍵鈕就可以發射了,不管是什麼樣的導彈,這也不是什麼一級戰備,而是待擊發狀態。

象液體導彈的液體燃料,只有在是發射之前,才能加註,這不是一級戰備的標準動作,而是發射動作。現在的液體彈道導彈實現了那個常態化儲備,也就是說,發動機內的液體燃料在出廠之前只有已經加入了火箭發動機之內。免除了發射前加註的程序。

一級戰備,主要是指人員與裝備就位,不等於說,馬上就可以開火,尤其是地地導彈,它們只能進入發射準備,而不是已經完成了發射的各項程序,直接點火就行了。


浴火


液體燃料導彈通常要使用時才加註燃料,那麼在緊急時刻其是否能提前加註燃料,以加快反應速度呢?

導彈自出現伊始就開始劃分不同的種類。早期導彈基本都是使用的液體燃料,尤其是地對地的中遠程導彈。這一方面是因為液體燃料發動機技術難度相對固體燃料發動機更低,而且其也有著一些獨特優點。而空空導彈等小型導彈受限於體積大小和便攜性的需求則只能採用固體發動機,一般是大比衝的火箭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

液體燃料導彈也並不是毫無變化,各種可以使用的最新技術都會被應用在這些戰略性的武器上面,像是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和熱值更高的燃料,導彈自身的電子系統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升級,從而追上時代的步伐。

但是液體燃料導彈也不是沒有缺點。由於普遍採用的是高毒性高腐蝕性的燃料物質,彈道導彈需要在使用時才能加註燃料,而不能長期存放,否則就會對導彈造成嚴重腐蝕從而失去效能。而且加註時所有人員需要穿戴防護服,整個加註燃料的過程不僅危險而且繁瑣,這嚴重影響了導彈打擊效果,並且導彈陣地的生存性也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對液體燃料導彈進行改進成為必然。

尤其是核潛艇如果搭載的是液體燃料導彈,就必須提前加註燃料,否則將不能進行有效果的打擊。而陸地上的導彈也得考慮敵軍越來越快的反應和反擊,因此必須縮短準備時間,在迫切的需求下液體燃料導彈被迫開始能夠實現提前加註和快速反應發射。但是,即使是提前加註,燃料也依舊會對導彈自身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這也意味著在面對緊急情況的時候這種導彈是非常無力的,無法進行快速反應成了這種武器的最大問題。

而固體燃料導彈在解決了大量不足後,充分展示了其相比液體燃料導彈的巨大優勢,因此各國基本都已經開始拋棄使用液體燃料的導彈,轉而全力發展固體導彈。


思遠防務


這個問題得分兩個部分來說,一級戰備是什麼?第二液體導彈內的推進劑如何加以及何時加。

W君先說一級戰備吧。一級戰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備程度的一個度量方式。但要注意的是一級戰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開始,相反則是歇制戰爭的一種政治軍事手段。

大多數的宣佈一級戰備、二級戰備的行為其實都是力求使國際反對勢力知難而退,對對方造成強大的政治壓力而已。

因此宣佈一級戰備並不是說要立馬開戰。開戰是有著自己的程序的,戰爭狀態是一個國家的緊急狀態之一,是指一個國家陷入或即將陷入危機,有可能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及存亡,由國家元首使出超過平常法治範圍的特別措施。

通常還是按照宣戰-開戰-停戰的節奏去走的。因此“一級戰備”大家還是先理解為一個政治手段吧。

政治手段的事情咱不多說,咱還是說回軍事。如果在中國要發射導彈,並不是領袖直接按按鈕這麼簡單的事情。相反,需要軍委下達相關指示,對應到作戰所屬部隊所屬軍區參謀部制定作戰方案,方案獲准執行後,對應作戰進行執行。這是一套嚴密的用兵制度。

而火箭燃料加註的相關行為會首先出現在作戰方案中,然後再去執行。這樣一來國家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其實國家進入戰備狀態是沒有的事情,往往是某個軍區)就加註導彈燃料顯然就和法理不符了。

說回軍事,液體導彈燃料,主要是硝酸、雙氧水、液氧、煤油、肼等一系列的液態高能燃料。這些燃料大多有著強腐蝕性和劇毒。因此加註燃料後不發射的導彈則本身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一般的情況下,這些液體導彈都是在發射前(十)幾個小時開始加註燃料,固然反應速度慢一些但是能確保安全。

雖然兵貴神速,但是真心不差這麼十幾二十小時。

按照中國的基本要求來說,加註燃料後的導彈必須24小時內發射,如果燃料加註的超過了24小時那麼不是替換燃料就得替換箭體。這樣來回折騰的時間要比單獨加註燃料的時間更長,所以一級戰備加燃料這事是肯定沒有的。

不僅僅是彈道式導彈的燃料是現用現加的,就連有的型號的防空導彈的燃料也得現用現加!

這個型號的導彈大家見過吧?第一級發動機為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二級發動機為液體火箭發動機。

這是進入戰鬥狀態前,士兵嚮導彈第一級內放置固體火箭藥柱的狀態,

說到了固體藥柱,見過嗎?看下圖:

整體碼放到一級火箭發動機內的樣子很像填充木材。

填充後就是準備戰鬥的陣地狀態。

但這個導彈的二級是液體火箭,也是無法長久保存的,因此也是臨戰加註。導彈上運輸車後加注液體燃料。

這就證明這枚導彈很快就要發射出去。如果不發射怎麼辦?

拆除二級液體火箭部分,換火箭!當然了,這枚導彈加註液體燃料的時間也就是十幾分鍾。

但對於面臨更多圖發事件的防空導彈即是如此,那麼穩穩當當在井內的彈道導彈則更從容了吧?

其實液體火箭發動機加註燃料慢是缺點這個事情,大部分正規軍是不承認的,更多的提到這個缺點的就僅僅是地攤文學了。


軍武數據庫


一級戰備的時候,部隊已經進入臨戰狀態。只差進入國防預設陣地了。


液體燃料導彈現在主要是彈道導彈上還在採用,而且很多陸基導彈已經固體化了。大型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只有中俄還有一些。一些國家的中短程彈道導彈是液體火箭發動機。

目前的液體燃料都有很強的腐蝕性、毒性,加註之後就不能再往外洩了,因為單體內部燃料箱會有殘留。再加上揮發性,加註前多少,加註後就沒那麼多了。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目前現役的洲際導彈以固體燃料為主流,只有俄羅斯ss-18撒旦一種是使用液體燃料的,不過毛子黑科技使得ss-18可以帶燃料儲藏,不需要臨時加註,ss-18的替代品在研的“薩爾馬特”導彈也繼承了這些特性。

在以往液體燃料導彈當道時期,導彈發射前要提前數小時加註燃料而且燃料通常涉及低溫(液氧),或高毒/腐蝕性(偏二甲肼)一旦加註必須儘快發射,否則要放出燃料重新檢修。美蘇雙方即使在古巴危機期間(已經是最高戰備了)也沒有到加註燃料的地步。



nordland


肯定了,就相當於人家都拿刀來砍你了你刀還沒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