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昆明養老機構試行“時間銀行”

日前,國家民政部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範圍,並爭取在試點基礎上獲得突破,建立能夠全國推廣的運行模式。

儘管對“時間銀行”這一概念,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昆明已經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試行該項服務。將志願者公益服務老人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這些志願者遇到困難、需要被照料時,就可以從“時間銀行”裡支取“被服務時間”。

利用空閒時間陪伴老人

盤龍區龍泉街道盤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外面的空地上,一群老人並排坐在椅子上,身邊是一些穿著橙色或綠色褂子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和老人們如老朋友一般說說笑笑。

他們正是盤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志願者。他們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陪伴在老年人身邊,漸漸成為老年人的朋友、親人,為這些精神空虛、寂寞的老人帶來心靈慰藉。

86歲的李女士拉著志願者的手,教志願者跳交誼舞,“腳向前……對,就是這樣。”

“她小腦已經萎縮,走路不太穩,說話也很說不清了。很長時間她都是待在家裡,也去不了什麼地方,很久都沒有見她這麼高興了。”91歲的王先生,是李女士的老伴,看著妻子與志願者在空地上旋轉、舞動,王先生臉上綻放出笑容。

近段時間以來,82歲的王蘇先生心情似乎發生轉變,有志願者陪著他一起唱歌、跳舞、聊天,讓他感到很開心,以前的陰鬱一掃而空。他在志願者的指導下,正學習使用微信,開始在網絡上與玩伴聊天、互動。

“幾乎所有的老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或孤獨、或寂寞、或抑鬱。在物質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對老人多一些陪伴和關注,顯得尤為重要。”一名志願者說。

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陪伴老人,裡面卻有很多技巧。“同老人相處,自己的動作、話語節奏應該放慢一些,儘量多花一些時間,傾聽老人的講述。這樣,你會從一個陌生人,漸漸變成老人的朋友,甚至是親人。”有志願者表示,雖然並不是因為“時間銀行”才來服務老人,但這樣的形式對志願者來說無疑是肯定和激勵。

盤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志願者會定期參加培訓,根據學習情況的不同,評定為1星至5星等級志願者。目前,該中心的註冊志願者共有100多名,經常參加服務的志願者有40餘名。

試點公建民營形式

盤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盤龍區新建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也是公建民營試點項目。由雲南雲投康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接運營,引入公益組織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等機構,招募服務老人的志願者,將志願者的公益服務時間存進“時間銀行”。

服務中心由25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日間照料室、心理慰藉室組成,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可以在這裡學習書法繪畫、打牌、看書、就餐,也可以得到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提供的諮詢、體檢、心理慰藉等服務。雖然面積不大,但是空間和功能設計上頗具匠心,每一處場地都得到充分利用,為老人提供便捷服務。

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啟動養老“時間銀行”的同時,這裡也將作為盤龍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的示範、教學孵化基地,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務。

隨著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質量不斷提高,志願者的培訓在盤龍區龍泉街道盤江社區的主導下向專業化、組織化邁進。而引入的十方緣機構是在中國民政部註冊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主要為養老院、臨終關懷醫院及社區的高齡、重症、臨終老人提供義務心靈呵護的服務。目前,全國有100多個城市都成立了機構。

新一期的培訓中,十方緣為盤江社區志願者講解了祥和注視、用心傾聽、同頻呼吸、經典誦讀、撫觸溝通、音樂溝通、動態溝通等十大技能,並希望志願者將這些技能充分運用,更好地服務老人。

據瞭解,我國對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探索始於二十世紀90年代。目前國內很多地區在試行“時間銀行”,探索以社區為主導、地方政府為依託、政策為支撐的本土化模式。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